報刊評論
庚子年,10月20日。疫情的沉寂悄悄褪去,熒熒閃爍的屏幕后正有七千萬人蹲守在雙十一的預售直播間。主播馬不停蹄地展示一件接一件的商品,而當左下角的鏈接彈出的瞬間,屏幕前無數雙手便一擁而上,仿佛商品的標價僅僅是一串簡單的數字,搶到,就得到了實惠。這是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的第12個年頭。走過一個輪回,它的意義已經超越了一個購物商城的折扣活動,成...
錦鯉,原本指的是壽命長、花色漂亮的觀賞魚類。中國俗語中的“鯉魚躍龍門”也用以表達積極向上的寓意。近年來,在網絡推動下,“錦鯉”逐漸引申出了新的含義——指一切代表好運的事物。網友們除了在社交平臺通過轉發“錦鯉”圖片進行日常祈愿之外,一些星途順暢的明星偶像更是成為了“人形錦鯉”,成了“好運”的象征,受到網友們的追捧。面對“錦鯉”轉發熱潮,...
2020年9月17日,高管鮑毓明性侵養女案判決水落石出,“現有證據不能證實其行為構成性侵犯罪”,打破了許多人對鮑毓明有罪的認知。與此同時“未知全貌,不予置評”,作為被用來評述“反轉新聞”的一句話也為公眾所熟知。它所提倡的“保留態度”,是對社會公信力的重塑,還是對公眾話語權利隱形的“綁架”?“未知全貌,不予置評”可以成為律己的原則。隨著...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2004年上映的法國音樂電影,是電影史上教育題材的經典之作。故事發生在一所被稱為“池塘之底”的學校,相對學校來說,這里實則更像是一個問題少年聚集中心。這里的學生,他們是外界眼中的壞學生,抽煙,盜竊,惡作劇是他們日常的行為。正如學校的名稱一樣,這里是被所有人遺棄的角落,他們只能待在池塘深處,看不到未來看不到天空。沒有...
近日,曬一曬“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席卷了許多人的朋友圈。誠然,在天氣轉涼的秋天里,手捧一杯有情人送的熱奶茶顯得格外暖心。將這種溫暖分享到社交平臺上,也是一種另類的“曬幸福”。這么看起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似乎是件溝通情感的溫暖之事,但你有沒有過一絲的遲疑,為什么表達感情的介質從情侶間的一個擁抱、親朋間的一封信變成了奶茶這種商品?當你拿...
近日,《一站到底》里的十二歲選手何宜德頂著“神童”的光環走入了公眾的視野,其“光鮮亮麗”的履歷足以讓正常的大人都自慚形穢:一歲徒步暴走、五歲開飛機,甚至是八歲考入南京大學。孩子發言時成熟的談吐、大方的臺風也讓人嘆為觀止。然而,很快就有人對他的經歷提出了質疑:羅布泊作為地球上最危險的地域是否能輕松翻越?六歲孩童的自傳內容是否有閱讀意義?...
從漫長的人類藝術發展來看,任何藝術都不可能脫離其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可以說,時代精神是藝術創作如影隨形的基因序列和永恒動力。在新時代的文化藝術領域,影視藝術是傳播力最強、影響力最廣、關注度最高的藝術品類。影視藝術作為書寫歷史、觀照現實、暢想未來的文化陣地,作為培根鑄魂的重要手段,理應繪就屬于新時代的精神圖譜與夢想之光。然而,在影...
以一種輕松隨意、漫不經心卻又接地氣的語態來借鑒、引用“網絡流行語”,成為中國網絡新世代的表達自我、解讀文化的一種新常態。“中青校媒”在全國近1000名高校大學生展開的調查顯示:72.48%的被調查者愿意主動“玩梗”,超過90%的被調查者可以接上超過4句網絡流行語。造“梗”、玩“梗”、轉發“梗”也已成為中國互聯網中最活躍的文化行為之一。...
近期,多所中學發生“學校保安扔掉學生外賣”、大學發生“封校”遭學生“喊樓”的事件,相關情況通過網絡傳播,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對此,光明網銳評:特殊時期更應聽取學生訴求。事件回顧山東一中職、安徽一中學:學生外賣被扔進垃圾桶9月20日17時左右,有快遞員將該校8名學生點的外賣送到學校門崗。由于學校規定外賣食品不得進入校園,18時許,該校保安...
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新鮮的事物會隨之而來,身邊的人也在悄無聲息地在更替著。在面對這些新事物的時候,我們認知境界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但很多時候我們都停留在第一種境界———“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而我們的內心滋生了偏見。在不了解的他人具體情況下不妄加評論、不隨波逐流改變自身的態度。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個陌生的人進入你生活、學習、工作...
湖南女孩鐘芳蓉以高考文科676分的亮眼成績,報考了在很多人眼中看來頗為“冷門”,還“沒有‘錢’途”的北京大學考古專業。該事件也進入了公眾視野,在微博評論下,除了鼓勵與支持的聲音外,也有一些“好心”的網友,留下了諸如“以后買不起房別怪當初咱們沒提醒你。”等的評論。一切仿佛皆因她有著“特殊的身份”,卻偏偏選擇了考古學這種低收入高難度的專業...
近日,“網抑云”一詞在網絡上頻頻出現,引發熱議。“網抑云”由音樂平臺名“網易云”演變而來,平臺內熱門評論大多文藝傷感,越來越多年輕人將該音樂平臺視為發泄負面情緒的情感寄托地。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年輕人確實承受著更大的壓力,難以排解的負面情緒隨之出現。學業、事業上的挫折,糟糕的人際關系,理想與現實的距離……生活的不如意使年輕人陷入情緒旋...
維克多·弗蘭克在《活出意義來》中提到:“人一旦因為看不到未來而自甘沉淪,便容易有滿腹的懷舊愁思”。在人生悵惘和世道變遷中,懷舊情緒仿佛一劑情感撫慰藥,安撫我們錯失生命歷史某片段而泛起的憂傷。用更專業點的語言來說,“懷舊情緒是由于急速變遷而產生的。”在高速運轉的社會發展進程中,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精神世界卻愈發空虛,認知速度與生...
9月16日,科技部通報9起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處理結果。其中有7起涉及論文買賣,如中國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張某購買論文問題、中國醫科大學腫瘤醫院于某購買論文問題、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張某購買論文問題。論文買賣,在學術界并不鮮見。長期以來,論文是職稱晉升、項目評比以及人才遴選的重要“敲門磚”。有需求,就有買賣。于是,就有人圍繞著論文發表動起了歪心...
最近,00后們喜歡的諸多網絡“黑話”,從亞文化的一隅走向了公眾視野,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類似“nss、xswl、連睡、擴列、nbcs、你幣沒了、233333”等近乎亂碼的“黑話”,讓外界摸不著頭腦,卻被很多年輕人津津樂道。其實,這些“黑話”與網絡語言的“初生代”類似,大多是日常語言的縮寫與變形。比如,很多人以前也不知道“886”。但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