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采評業務
編者按:在宣傳工作座談會上,校長吳麟章要求校報刊發06級生物2班魏東同學寫給他的信。吳校長說,他是一個關心學校發展的人,體現了主人翁精神。一封普通學生的來信,引起校長如此重視,從中折射出校長體察校情,關心學生的務實作風。學校黨委提出,服務學生,服務教師,服務教學。我們真誠呼吁:廣大師生要為學校的發展出謀劃策,只有思發展才能謀發展;各有...
簡介:典型人物報道在我國的新聞報道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也是高校弘揚正氣、引領輿論、倡導校風的重要載體之一。運行機制與讀者群的不同,使高校校報典型人物報道具備一些特殊性,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關鍵字:典型人物高校校報高校校園高校教師學校發展師生報道探析教學校園建設典型人物報道在我國的新聞報道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也是高校弘揚正氣、引領輿論、倡導...
作為高校黨委、行政的機關報,校報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回避的責任和重要任務,換言之,高校校報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陣地和有效載體。進一步理清校報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兩者間的關系,既能找到學生政治思想工作新的發力點,又能促進校報本身的發展。一、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校報的重要責任(一)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校報的重要...
黨的十七大要求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明確指出“要積極發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事業,堅持正確導向,弘揚社會正氣。”高校校報是高校黨委和行政的機關報,是高校校園內占主導地位的媒體,擔負著引導輿論、交流信息、弘揚新風、培育新人、維護穩定、繁榮文化、傳承文明的重要使命。近年來,貴州大學報在校黨委、校行政的領導下,在校黨委宣傳部...
中國最早的校報,據有關史料,當推1895年北洋大學創辦的《北洋公學》校刊(即現在的《天津大學報》。如無新發現,這應算中國的第一張校報。繼之是1910年天津《南開周報》的誕生(《南開大學報》前身),以及1911年《華西協會大學校刊》的創辦(現《華西醫科大學報》前身)。這是在風雨飄搖的晚清政府即將覆滅的前夜誕生的中國最早的一批校報。第一節...
高校校報是我國新聞媒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第一份高校校報——北洋大學(天津大學前身)創辦的《北洋大學季刊》問世以來,我國高校校報已走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據了解,目前全國千余所高校80%以上都創辦了自己的校報,校報編輯隊伍達3000多人,每期發行量超過200萬份,年發行量在3000萬份以上。高校校報已成為我國高校重要的思想輿論陣地和對...
從事《上海財經大學報》編輯工作十余年,工作中深感要編好一個校報的版面乃至整一份報紙,不是易事,其牽涉到的方方面面非才疏學淺的筆者所能全然顧及或講明。在此,僅就新聞圖片編輯、攝影這一話題,談幾點體會。一、準確定位高校校報作為一份具有國內統一刊號的內部發行報紙,不僅是學校教學、科研、文體等各類重大活動的宣傳報道載體,它還是學校整體形象的一...
高等學府是計算機科學技術發展、應用和傳播的重要基地,技術相對領先、網絡建設與支撐環境良好、應用資源頗為豐富。近年來,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不斷完善與高校宣傳工作理念的日益深入,在校園網建設進程全面提速的基礎上,諸多高校校報編輯部不約而同地開發與推出了校報電子版(有的稱為網絡版),甚至在基本信息等方面做到了與校報同步發布,使高校校報逐步從平...
宋按:做了這么多年校報了。大學有三年,畢業后也快五年了。話說八年抗戰,好像應該什么一下了。早些時候還說高校校報應該是一張社區報。現在又在中國教育報上看到如此一文。看了那么多狗屁文章,只有這個頗和俺的心意啊。全文如下:自1895年近代中國第一所新式大學——北洋大學(天津大學前身)創建時創辦的第一張校報算起,校報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高...
從1895年北洋大學創建的《北洋公學》(即現在的《天津大學報》)作為中國的第一校報開始,校報誕生已有百余年的歷史了。校報在一定意義上成為一所高校形象的窗口,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學校的實力。一所高校的校報辦得有質量、有品位、有特色,不僅這所學校的師生喜歡看,外校的人也愿意看,宣傳報道的效果就比較好,對內就能較好地營造輿論環境,服務師生、凝...
市場是決定報刊生存和發展的基本要素。相對于報業市場來說,目前我國高校辦報走的還是單一的計劃性與定購性相加的路子,即由學校撥款,院校宣傳部門主辦,發行的對象主要是本校師生員工。固定的市場,固定的讀者對象,對于高校校報的發展來說,確有“固步自封”之疾。打破常規,從“自封”中走出來,主動融入報業市場,應是高校校報發展的理性選擇。高校校報與報...
高校校報一直是高校的窗口,它肩負著高校政策、規定的宣傳,管理、教研的監督,校園文化的傳播等多項責任,在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近年來,高校校報在大學生中的影響與威信卻愈來愈趨向弱化,大學生們對校報普遍存在抵觸心理,很少再出現那種集體圍看校報的熱鬧場面。這種現象出現的直接原因是高校校報的報喜不報憂,只宣傳不揭露,只...
怎樣做一名合格高校報紙編輯,不僅反映了編輯個人素質,而且還直接關系到高校校報的運作、發展和辦報質量。筆者的體會要做到“六性”。思想性。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比如,筆者所在的公安院校,擔負著為人民民主專政工具培養“打擊敵人、保護人民、懲治犯罪、服務群眾、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警用人才的重大使命。因此,政治思想性理應放在辦報第一位。知...
高校校報的讀者主要是高校的師生員工,對他們進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有利于高校校報揚長避短,因勢利導,強化校報的導向性、針對性和可讀性,從而提高校報的整體質量和水平。高校校報讀者的積極心理1、關注心理。當今的大學校園不僅僅是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與勤學苦練的場所,更是教學相長、內通外聯的社會組成部分。在這里,每一天都有大事小情發生,對...
作為學生記者,一有時間我就會在學校內轉轉,看能否發現些“小故事”。迎新這么熱鬧的場面,我自然不能錯過。兩天時間過后,絕大部分的新生已經安頓下來,我也平心靜氣的坐下來,像“過電影”似的回憶這兩天的所見所聞。按部就班的迎新工作,沒有太驚人的新聞可寫...
高校校園媒體比起社會媒體,與大學生的生活更為密切。目前,大部分高校已經形成了以校報、團報、電視臺、廣播臺及新聞網為基本形態,隸屬于校黨委和團委宣傳部門的校園媒體格局。然而,網絡時代對傳統校園媒體提出的挑戰是全方位的,筆者曾工作于校園紙媒的一個縮...
作為高校宣傳的主陣地和重要窗口,中國高校校報具有特殊的地位與作用。從手工制作到網絡版本,中國的高校校報經歷了百余年的發展史。面對電視、網絡等現代化媒體的沖擊,中國高校校報的前景似乎讓人擔憂:是依然古板、“千人一面”,還是追求創新、重塑自我?在記者的采訪中,兩種情況依然并存,其中原因不一而足。談起校報,從北京某重點高校畢業六年的小彭的印...
自1895年北洋大學創辦《北洋公學》以來,高校校報已經走過了一百多年的曲折歷程。作為紙質傳媒,在信息不夠發達的時代,它成為校園里師生相互交流信息的主要載體,受到高校師生的普遍關注。如今,隨著多元媒體的空前發展,以及互聯網的普及和高校校園局域網的開通,校報的生存空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高校校報目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是:一、出版周期長...
人物報道在新聞報道領域占據重要地位,有著其他新聞報道不可比擬的影響力。相對于日常新聞事件對人的采訪而言,人物報道,是就某個新聞事件中的人物或新聞人物本身展開的專題報道。那么,什么樣的人物能成為新聞,成為報道對象?采訪有沒有通則可言?我們如何采訪如何寫作?筆者在此結合工作實踐談一下體會,期望起到拋磚引玉之效。三種人物能成為新聞根據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