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基本知識
何謂新聞角度?《新聞學大辭典》中是這樣表述的:新聞角度是記者在采訪新聞和新聞寫作過程中認識和表現新聞事實的著眼點和側重點。知名記者艾豐把選取新聞角度比喻為“探礦”,指出“新聞價值在事實內的蘊藏是不均勻的,有各種不同的‘礦藏’,選擇好的角度,就是為了便于記者更迅速、更順利地開采這些價值”。新聞角度是否選擇得當,是決定一篇新聞作品成敗的關...
提要:新聞報道的角度不同,其傳播效果也不同。影響報道角度選擇的,有報道者主觀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觀因素。通常情況下,報道角度的選擇有4種方法:一是以小見大,二是以大見小,三是對比,四是點面結合。關鍵詞:報道角度;選擇方法;傳播效果在全媒體時代,海量的信息幾乎讓個人的知情權、話語權得到了極致放大。對某一重大新聞事件的報道,很難再有“獨家新...
高分修煉冊chapter·14「理論板塊·A對B的C」hello,大家好,我是「J_」學長,很開心大家能繼續和我一起來學習答題技巧,今天,我們接著對上一次的「A對B的C」進行進一步學習。回顧一下,「A對B的C」,核心關鍵詞往往是B,答題落腳點是C,最常見的C為影響。下面我就借助今天的例題來講解這類題型的解題技巧。(可以先看視頻講解,再...
9月29日,我們有幸邀請到陳力丹教授做客云端讀書會,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開學第一課”。在分享中,陳老師主要涉及到了三個問題:(1)“新聞傳播學需要學習什么?”(2)“新聞傳播學需要研究什么?”(3)“學術寫作應該注意什么?”。本期推送中,...
“做好采訪必備的三個因素:好奇心、傾聽和做作業。”“中國新聞業是最艱難的行業,比煤礦工人還要艱難。”“先問真假,再說是非,后說利害。”“我活著的時候,你們為什么不給我鮮花?”“我碰到的是什么內容?信息完整嗎?假如不完整,缺少了什么?”
美國普利策新聞獎得主富蘭克林曾經說過,新聞報道故事化是“用故事化手法寫新聞”,通過對話、描寫、場景設置等去挖掘出新聞事件里“讓人興奮、富有戲劇性的故事”。隨著受眾閱讀需求的變化和媒體業態的融合化趨勢,新聞報道故事化的寫作手法開始得到廣泛應用。通...
今天,南方傳媒書院創始人陳安慶和他指導的長沙理工大學新聞系學生王雨琪,為大家評析由北京青年報刊載的文字評論《不因唱衰而憂不因看漲而樂》。這篇文字評論作品由北京青年報評論員樊大彧撰寫,發表于2017年02月20日,獲得了第二十八屆中國新聞獎(文字評論)二等獎。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升。《不因唱衰...
今天,南方傳媒書院創始人陳安慶和他指導的長沙理工大學新聞系學生賀文靜為大家點評的是發表于2018年9月13日經濟日報時評9版的文字評論《對“私營經濟離場論”這類蠱惑人心的奇談怪論應高度警惕——“兩個毫不動搖”任何時候都不能偏廢》。這篇評論作品,...
時效性一直是新聞的生命。作為衡量新聞的決定性標尺,在移動互聯網日益發達,新的媒體形態層出不窮的今天,內容訂閱者對新聞內容時效性的要求也變得更加苛刻。如何在這個時代留住內容訂閱者,也成為越來越多的內容生產者必須不斷思考的命題。在無法完完全全確保打...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優秀論文>新聞論文>正文電視新聞現場報道的新形式作者:馬曉慧來源:《記者搖籃》日期:2020-07-13人氣:503復制鏈接分享好友融媒體環境下,對電視新聞現場性的要求越來越強,對現場報道的精準把握,即是電視新聞欄目或者頻道打造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徑,也是一個優秀的電視新聞記者必須具備的職業能力。一、...
《南華早報》這一年在對香港本地新聞及新冠疫情的報道上表現突出。報道香港實時事件時,南華早報新聞編輯室采用了多種創新技術,比如“實時博客”更新等多渠道的報道手段。實時博客更新也被其他媒體用來追蹤事件進展,并在他們的報道、突發新聞、社交媒體和視頻內...
當地時間10月1日-16日,2020年美國網絡新聞獎(OnlineJournalismAwards)陸續頒布,共揭曉了包括突發新聞報道獎、數字視頻敘事獎、特稿獎、網絡評論獎在內的21類獎項。網絡新聞獎創始于2000年5月,每年頒布一次,是美國及其周邊網絡媒體的最高獎項,有“網絡普利策”之稱,旨在表彰在網絡新聞報道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媒體...
當前,在大數據和媒體融合的雙重背景下,數據新聞這種基于數據挖掘分析和可視化呈現的報道方式越來越成為一種常用的新聞報道體裁。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成為影響最大的全球公共衛生治理事件,客觀上也帶來了數據新聞的爆發。以美國霍普金斯大學開發的“全球新冠病毒擴散地圖”和丁香園開發的“中國新冠肺炎疫情地圖實時動態查詢”為代表的疫情...
一組新聞報道能贏得熱烈掌聲,一定是飽含了新聞工作者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浙江日報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型融媒體報道“同走新聞路”,獲2019年度浙江省新聞獎一等獎,并以“四力”教育實踐工作案例入選浙江省宣傳思想工作創新項目,更在于它從策...
在數字技術飛速發展、互聯網廣泛應用,智能手機普及的大環境下,以微博、微信、手機APP等為代表的新媒體傳播媒介和新的傳播方式不斷涌現并獲得長足發展,以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及其表達方式受到強烈沖擊并悄然發生變革,新媒體在傳統媒體的裹挾下不斷進化和完善兩種媒體形態不斷融合,互為補充構成全媒體形態。
距離2017年全球“MeToo”運動的發起已有兩年,女權主義者呼吁的“女性平權”運動引起了廣泛的公眾關注,其與社交媒體相結合形成的數字女權運動成為全球新聞傳播學研究的重要議題。門德斯等(Mendesetal.,2019)學者指出,數字空間是女性主義行動的“沃土”,尤其是博客和社交媒體平臺的出現,為數字女權行動帶來了實質性的變化。數字化...
民粹主義抬頭、逆全球化、信息技術創新等因素使得全球傳播生態發生了顯著的改變,新聞傳播研究關注的議題也受到很大影響。為了全面系統地掌握2019年全球新聞傳播學研究的知識生產情況,本研究運用知識圖譜分析方法,刻畫全球新聞傳播學研究的熱點分布,對全球新聞傳播學研究進行整體性、綜合性的計量分析和可視化呈現,并提煉了新聞傳播國際研究的十個重點議...
新聞業和新聞記者歷來是影視、小說等大眾文化作品中的重要角色,新聞業的文化意義不僅取決于職業社群的自我話語闡釋,更取決于不同社會行動者圍繞新聞業的公共闡釋。在大眾文化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公眾對于新聞業的想象不僅依賴于直接的新聞接觸經驗,同時還依靠...
我是企鵝號“不正經蜀黍”的編輯楊凱陽,今天我要講的題目是在亂流中端正自己,保持對新聞的敬畏感。為什么我要講這個題目?自2020年以來,特別是疫情開始之后,假新聞比以前多了很多。比如疫情期間,國內流傳的“喝酒能殺菌”,“糧食短缺,需要囤米搶油”,...
新聞傳播力是指新聞媒體通過各種傳播工具或手段,將新聞產品傳遞給用戶,并使用戶樂意接受,從而收到良好傳播效果的能力。傳播技術的每一次革新都會促進傳播力的改革和提高。全媒體時代,移動互聯網、VR、AI、5G等迅速發展,使得圈層式的社交傳播改變了大眾傳播的原有模樣,人們的生產生活受益的同時,也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帶來了深刻的影響。所以對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