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語言
時評寫作首先要解決“寫什么”的問題。一個好的選題,是決定文章能否引起讀者閱讀興趣的重要前提。“好選題”大致可歸納為三類:一是能夠引發社會高度關注的焦點話題。這類選題主要來源于突發事件和熱門事件,或政府工作的方針政策,或社會變革所產生的熱點、難點問題,涉及面廣、受關注程度高。從中選題,能站得高、看得遠,意義更重大。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
10月16日,慶祝建黨百年、建設新時代新聞學——中國新聞學叢書暨“新聞三論”座談會在京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就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與新聞教育改革,切實推動新聞學及其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的創新發展進行了專題討論。本刊選發部分專家的發言,以饗讀者。
新聞語言有它自己的特點,每一個記者編輯都應該很好地掌握它、運用它。惟此,才能把稿子寫得出色。今天刊發的這篇文章對此進行了介紹,現與大家分享。?
?新聞評論是一類較嚴肅,莊重不容出錯的欄目。它對主持人的文化修養、反應能力、知識面以及對天下事的關注度等方面要求是極高的,這就使得主持人必須具有自己鮮明的特色。白巖松作為中國主持人界的標志性人物,被稱為媒體的良心;他凝重而堅毅的神態,堪稱電視屏...
本文探討了新聞組織如何理解并在“轉型”中部署時間上的創新。運用時間性這個核心概念搭建的理論框架,結合澎湃新聞這一案例,研究發現:在渠道壟斷被破除的情況下,數字化改造中的新聞組織不得不面對海量的新聞線索、游移的截稿時間,以及互聯網行業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開銷快速產制新聞的現狀。錨定常規是在對標“互聯網時間”過程中動態調整、消除不確定、試...
對許多媒體而言,報道語言創新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在新媒體時代,僵化的語言、刻板的表達方式,越來越難以被讀者接受。那么,為什么一些媒體的報道語言突出存在老化、僵化問題呢?首先是因為思維僵化。隨著國家發展進步,現代化進程加快,社會的多元化特征越來越明顯,公眾的表達渠道也越來越多。在這種形勢下,媒體報道就必須轉變思維。一些媒體不能完...
如今,習近平總書記的很多講話已經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他的語言風格充滿了吸引力、感染力和感召力,對于我們新聞戰線深化“走轉改”活動,進一步改進文風,糾治“長、虛、舊、硬”的不良風氣,弘揚“短、實、新、活”的優良文風,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關鍵詞一:親和放下有形或無形的“架子”,追求新聞語言的親和習近平同志經常用聊天式、談心式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