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基本知識
孫玉清在《如何在細節中發現新聞線索》一文中提出了“望、聞、問、切”四種發現新聞線索的渠道和方法,值得廣大新聞記者借鑒和啟迪。“望”就是通過眼睛細心觀察,在更多的動作或行為等細節中獲取信息并發現新聞線索。一位在北京某大學讀書的湖南籍學生,暑假回家路過長沙,在五一路等公共汽車時,他發現長沙新修的人行天橋很漂亮,但走天橋的人并不多。于是,這...
當前,深度報道以其深度、廣度和厚重感,受到讀者的歡迎,從而在平面媒體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甚至成為紙媒賴以生存的主打產品。對于縣市報來說,新聞事件相比而言沒那么多,將重點題材做出深度,更是報紙的生命力所在。
長期身處縣市報,總會聽到記者發出這樣的感嘆:這階段沒什么新聞可寫,寫來寫去還是老套套;我們跑的是“冷線”,不像有的熱線好跑,寫出來都是頭條新聞;一年唱的都是四季歌,弄不出什么好新聞來……如此種種,約束了記者的出稿量,也難寫出讓讀者喜愛的新聞來。如何解決出好稿難問題?
新聞報道是社會風云變幻的“晴雨表”,記者則是挺立時代潮頭的記錄者,是推動新事物不斷發展的“助推器”。?改革開放以來,新生事物不斷涌現,而記者在采訪中需要練就一雙敏銳的“新聞眼”,及時發現總結帶有規律性的新生事物,這就直接考驗著記者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和駕馭能力。
在許多讀者的印象中,報紙,尤其是黨報,似乎總喜歡“板著面孔說話”。反映在版面的視覺效果上,就是文字與照片嚴格遵照網格化的排版規則,涇渭分明、互不干涉。?
消息好寫,但寫好難,寫出有分量、能獲獎的好消息更難。這不僅需要新聞記者善于捕捉新聞,更需要記者通過新聞去發現、挖掘其內在的深刻意義,并通過精心寫作來提升稿件的新聞價值。《田埂上的院士風采》是一篇不到800字的消息,卻在2007年全國地市黨報好新聞評選中獲得一等獎。細細想來,此稿在采寫過程中有不少心得體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采訪中注重...
第三個方法:細心體驗,拓展發現的渠道?怎樣獲取新聞線索?我們說:“處處留心皆新聞。”新華社記者徐人仲在《要善于發現新聞線索》中說:“新聞采訪線索可能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一個數字、一句話、一種現象;也可能是比較復雜的事。它的來源十分廣泛,記者的所見所聞,都有可能成為線索。”
第二個方法:根植生活,突破發現的盲區?事物的發展有“突變”和“漸變”兩種,新聞的產生和發展也如此。那些重大突發事件或震驚社會的“突變式”新聞事件,很容易被發現和捕捉到,如2010年3月上旬泰國“紅衫軍”反政府示威游行、美國迫使人民幣升值、俄羅斯準備制裁伊朗等新聞。“漸變式”的“穩態新聞”往是“靜悄悄”發生的,不易被人覺察得到,這類新聞...
發現新聞線索是新聞報道的開端,沒有發現能力,新聞活動也就無從談起,發現力是新聞記者的基本功。新聞發現力的形成非一蹴而就,是記者在長期新聞實踐中反復歷練和不斷領悟的結果,也是新聞記者業務成熟與否的重要標志。
選角度其實就是新聞眼光的問題,從一件事、一個現象來分析判斷其新聞點在哪里,要尋找事件本身與企業、社會、大眾、媒體間的內在關系,需要一個培養、鍛煉和提高的過程。
當下,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飛速發展,讓傳統意義上的“獨家報道”越來越難。面對同樣的新聞源,各大媒體要想提升自身競爭力,通過運用恰到好處的細節描寫,不僅可以牢牢抓住讀者的眼球,也能夠讓自家的新聞報道在同類型事件報道中成為“獨家新聞”。
梳理材料,“看中醫”還是“看西醫”?拾景炎我們在指導記者講故事時,面對一個普遍問題:記者辛辛苦苦采回一大本素材,卻無從下手。我們沒有一個標準答案能解決每位記者個案中的困惑。《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故事的》一書中有個形象比喻,“講故事不是生產午餐肉罐頭,不可能把所有的故事材料都放進同樣的模子里。”這是新聞同行普遍面對的難題,難怪此書在開篇中...
發現新聞是新聞記者采訪寫作的前提,如果一個記者缺乏發現新聞的敏銳度,即便他采訪熟練,文筆出色,在新聞實踐過程中也會產生非常大的困擾。新聞發現力是許多年輕的新聞從業者最為缺乏的一種能力。
新聞來源于三個方面?1)個人觀察。采訪時的觀察;日常生活的觀察。個人觀察是捕捉新聞的重要途徑,每時每刻都要關注著社會的發展和變化。(2)與他人交流。包括提問以及日常交流。與不同的人交流,吸收不同的資訊和信息,會使你發現新鮮的事情,幫助你找尋新聞線索。(3)閱讀。包括雜志、書籍、期刊、報告、論文、檔案、電子郵件看電視、聽廣播等等。有一些...
全媒體:在具備文字、圖像、動畫、聲音和視頻等各種媒體表現手段基礎上進行不同媒體形態(紙媒、電視媒體、廣播媒體、網絡媒體、手機媒體等)之間的融合,全媒體是一個集合的概念。新聞記者:廣義,從事各類新聞內容、行業、報道的新聞采編人員,電視臺制作人。狹義,專指那些直接從事新聞采訪和寫作,以新聞報道為主要任務的專職人員,也就是跑外勤的新聞工作者...
新聞,是指報紙、電臺、電視臺經常使用的記錄社會、傳播信息、反映時代的一種文體.它的種類很多,這里只介紹使用頻率最高的消息和通訊.消息,也叫新聞.新聞這一概念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單指消息;廣義的指消息、通訊、報告文學、特寫、評論等等.消息是用概括的敘述方式,比較簡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時地報道國內外新近發生的、有價值的、群眾最關心的事...
選好角度,找準切入點。按規定,各地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每年都須召開一些程序性的會議。如果作者把某人大代表講什么話、提出什么建議作為主體部分來寫,文章必然索然無味。選好角度,多寫一些會議背后的新聞。各地人大不同時段所召開會議的主題可能相同,但由于各地經濟社會發展不同、所遇見的問題不同,所以人大會議針對的問題,肯定有所不同。作者要用犀利的“...
科姆里在南非長期從事電視和平面媒體的調查報道,在自由撰稿人和《每日之聲報》(DailyVoicenewspaper)深度調查記者的身份之間來回切換一段時間后,她加入了南非重要的新聞調查節目《全權委托》(CarteBlanche),在任內揭露了一些骯臟的采礦交易。之后,她又加入了《城市新聞報》(CityPress),并開始調查古普塔家族...
作為一種新型報道方式,數據新聞正在越來越多地進入公眾視野。雖然對數據新聞的定義五花八門,但教育界和媒體行業有一個共識,數據新聞至少要有三個要素:新聞、數據、可視化。首先,數據新聞必須是新聞,具備新聞價值,是新近發生的事實,或者新發現的事實,或重要,或有趣,或解釋現象,或揭露秘密;其次,數據新聞必須有數據支撐,通過分析數據進而發現問題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