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讀審排業務
用錯標點符號,在媒體的各種差錯中,比較常見。標點符號問題,看似小事,但如何用準,確保不出錯,是媒體人必須要過的一項業務基本功。今天,小編就集納20組關于標點符合的用法,希望對媒體人提高新聞業務基本功能有所幫助。1.“但是”之前可否用句號?用于“雖然……但是……”“只管……但是……”兩種句式中的時候,“但是”之前不能用句號。其他情況下,...
1."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其中嬋娟指的是什么?(A)A、月亮B、姻緣2.王先生的QQ簽名檔最近改成了"慶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來的喜事是:(C)A、新婚B、搬家C、妻子生了個男孩D、考試通過3."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里的"屠蘇"指的是:(C)A、蘇州B、房屋C、酒D、莊稼4."拱手而立"表示對長者的尊敬,一般來說...
標題是新聞的快照,可以起到總結大意、挑動受眾逆反心理、提出疑問引發受眾好奇和娛樂大眾的作用。隨著越來越多的新聞媒體將內容資源轉到新媒體平臺投放,在眾多新聞中,標題吸引新聞觀眾“點擊”的功能也愈加凸顯。在本項研究中,我們測試了使用不同程度的不確定性語言來表述新聞標題是否會對政治新聞瀏覽量產生不同影響。具體來說,研究包括傳統型、未來參考型...
看書先看皮,看報先看題,標題對于新聞報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媒體時代,簡明生動、通俗形象的口語化標題更易引發讀者關注。以《人民日報》2017年第一季度本報的標題為樣本,可以發現有很多“會說話”的標題,而且說得有味、說得有理,讓人耳目一新,連連點贊。口語化要體現人情味兒新聞說事實,標題是開場。開場說得好,才能吸引受眾往下看。口語化標題,...
陳力丹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編者按消息是新聞寫作中最常見的體裁,也是記者最常用的報道方式。我們想要真正寫好消息,首先得知道好的消息作品是什么樣的,不好的作品是什么樣。今天陳力丹教授結合具體的例子來教大家如何改好一篇消息稿。原稿瀘水縣公安邊防大隊認真開展“條令學習月”活動(主題)為強化官兵的條令條例意識,做到依法管理部隊。根據公安部《...
編者按準確運用語言文字,是新聞工作者的基本功。回顧以往的新聞獎評選,不少作品與新聞獎失之交臂,是因為語言文字出現了差錯。本文收集了2018年上半年多家主流媒體的40例語用差錯進行修改和解析,與讀者共勉。1.《習近平博鰲演講中的精彩用典》文中:“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俗。”這句話出自漢代劉安的《淮南子》。“漢代劉安的《淮南...
"怎樣才能在信息傳播和各種文體寫作中,做到讓大家喜聞樂見并引發共鳴,從而促進傳播呢?語音修辭正是其玄妙所在。"當今社會,信息鋪天蓋地,應接不暇,相對來說,那些生動有趣、富有韻律的信息更會受到大家的青睞。廣義通俗的語音修辭有點兒像作曲家給一首歌詞“譜曲”,主要是為了使語句富于節奏,優美動聽,其目的是要達到勻稱協調,整齊又富有變化的效果,...
校對是保證文稿質量的重要一環。校對閱讀不同于編輯審讀,編輯審讀以線性閱讀為主,即一組詞一個句子地閱讀,重在“得意”。而校對是以點性閱讀為主,即逐字(詞)逐標點地獵錯,不斷停頓、回復,注重“得形”。校對要堅持“好疑、勤查、善辨、慎斷”八字原則,防止以下六類常見的錯誤。1政治性差錯政治性差錯是最嚴重的錯誤,要時刻保持“好疑”的態度,慎之又...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采訪剛開始,楊繼紅就激動地給我們背了一段《六國論》,以闡述當下傳統媒體面臨的核心問題。她笑著說,最近只要一有機會見到同行,尤其是同行中做原創內容的管理者、決策人,她就會給大家背這一段。“從來就沒有一個敵人叫新媒體”“公信力可獲不可丟”“今天的融合是媒體與用戶的融合”……短短一個小時的采訪,楊主...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一篇新聞報道,不同的讀者能從中得到不同的感悟。而作為新聞報道形式之一的人物報道,就更能體現這種豐富多樣性了。要做好一篇人物報道,需要非常充足的準備,采訪只是其中之一。同一個人物,不同的記者去采訪,可能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理解。工作以來,筆者一直從事人物報道。從筆者的實踐來看,好的采訪千差萬別,不成功的采...
標點符號是公文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公文寫作者最容易忽視的部分。歸納起來,常見的標點符號使用錯誤有以下十個:常見錯誤一:多個書名號或引號并列時使用頓號分隔例1:各中小學要積極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及相關要求。(錯誤)各中小學要積極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
三組字詞辨別在公文寫作中,常會遇到一些非常相近的字詞,比較容易用錯。這里挑選三例,作一簡單解說,希望對大家有所助益。“分”“份”的區分“分”“份”的讀音相同,但是意義有別,極易弄錯。“分”讀fēn又讀fèn。一到讀fèn的時候,就有人跟“份”弄混了。比如,“過份”“緣份”“份量”“份外”“份內”,這些“份”都不對,應當是“分”。“分”...
筆者在編輯實踐和出版編輯理論研究中發現,時下有許多作者所投論文,甚至許多學報(期刊)所刊載文章,卻不同程度地存在論文大、小標題擬定的“缺憾或偏頗”,確有不美。為此,筆者例析這種現象,提出科技論文標題擬定的總原則和“求美”七原則,以期推動科技論文標題擬定的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進程,為提高科技論文寫作的可讀性,促進傳播人類文明成果美感最...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采訪剛開始,楊繼紅就激動地給我們背了一段《六國論》,以闡述當下傳統媒體面臨的核心問題。她笑著說,最近只要一有機會見到同行,尤其是同行中做原創內容的管理者、決策人,她就會給大家背這一段。“從來就沒有一個敵人叫新媒體”“公信力可獲不可丟”“今天的融合是媒體與用戶的融合”……短短一個小時的采訪,楊主...
作為社會交往的載體,大眾傳播媒介承擔了傳播在公共領域的使命,公開信息得以在公眾、社會群體與組織的參與中實現公開傳播。但公開傳播并不等同于公共傳播。在傳統傳播格局中,傳播權力被集中于大眾傳播媒介,真正基于公眾利益并實現公眾參與公共事務的公共傳播難以實現。隨著新興媒體的興起,社會公眾進入了“人人手握麥克風”的時代,新型傳播工具在多元主體的...
對出版社而言,編輯工作是內容出版的總設計,是對大量稿件的再創作,是出版過程中的中心環節。減少編輯錯誤是一個永無休止的工作,要正確對待編輯過程中發生過的錯誤,從中反思改進,還要耐得住寂寞,有高度的責任心。你做到了嗎?封面篇1.封面風格要與正文內容協調,服務于正文內容。2.封面上的書名、作者名、書號、定價等信息要準確無誤。3.封面的尺寸(...
“終身”和“終生”區別在哪里編輯先生:我在漢語讀物上有時讀到“終身受益”,有時又讀到“終生受益”,請問究竟哪種說法正確?“終身”跟“終生”的意思有什么區別?萬清于加拿大萬清:漢語中的“終身”跟“終生”都指人的一生、一輩子,但是,在語義側重點上有所不同:“終身”側重于指切身的事情,常用于生活、婚姻、利益、職業、職務、權利等方面。所以,在...
語言評改貫穿于出版工作諸環節,對改的應和否、對和錯、多和少、好和壞等問題常常有觀點上的分歧。這些分歧反映出出版界對一些語言問題的認識還是模糊的、保守的,甚至僵化錯誤的。當前,以編校質檢為重要抓手的出版業調整進入新時期,樹立正確的語言評改觀顯得尤為緊要。1樹立正確語言評改觀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一)編輯有糾結在出版編、校、檢工作中,經常發生...
如何區分“作”和“做”?這里我們來嘗試做一番辨析。先說淵源關系。“作”的產生很早,《說文解字》中就已收錄,解釋為“起也”,就是興起的意思,如“一鼓作氣”“興風作浪”等。后來,在語文實踐中,“作”產生了好多用法,如發作、當作、裝作、作品等。讀音上,“作”在上古時期(公元三世紀以前)讀入聲;在中古時期(四世紀至十二世紀)主要有兩個讀音:一...
“啟航”跟“起航”杜老師:我在看報紙時,有時看到“啟航”一詞,也有時看到“起航”一詞。請您解釋一下這兩個詞的區別是什么。謝謝!北京讀者葉青青葉青青:“啟航”是指輪船、飛機等第一次航行。例如:(1)這艘船剛造好,明天上午舉行儀式后將啟航。(2)我國自行研制的新式驅逐艦已經完工,下周三將啟航。(3)這種支線飛機是我國自己制造的,預計下月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