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副院長辛濤帶領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團隊,成功為一難治性癲癇患者實施磁共振引導下激光間質熱療術(LITT),這是該項技術在山東省首次應用于難治性癲癇的治療。目前患者恢復良好,已康復出院,未再出現癲癇發作。
患者,男,16歲,發作性意識抽搐4年余,輾轉就診于多家大型三甲醫院,口服多種抗癲癇藥物效果欠佳,診斷為藥物難治性癲癇。2個月前慕名來第一附屬醫院癲癇診療中心就診。王愛華教授帶領多學科團隊對患者進行多次術前評估,顱內立體腦電圖(SEEG)結果確定為額葉癲癇,考慮局灶性皮質發育不良(FCD),并同期行SEEG引導的射頻熱凝毀損術。為了在不開顱手術的情況下,達到精準和微創治療目的,決定給予實施磁共振引導下激光間質熱療術。功能神經外科團隊副主任孫希炎,帶領副主任醫師周朋、李翠玲,經過充分評估,聯合神經內科、神經電生理科、影像科、麻醉科及手術室進行了多學科討論,制定了周密的手術方案和操作流程。術中,首先在神經外科機器人引導下,在患者顱骨上鉆兩個直徑僅3mm的骨孔,將2根激光光纖植入病灶區。在核磁共振設備上連接LITT設備,最后在MRI實時監測下進行激光消融治療,直至計劃毀損的組織完全消融,達到不開刀精準微創治療癲癇的目的。手術過程順利,術后第2天患者即康復出院,未再出現癲癇發作。
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學科帶頭人辛濤教授表示,微創手術使癲癇外科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盡管在過去幾十年中有很多新的抗癲癇藥物出現,但外科手術仍然是難治性癲癇最有效的治療手段之一,其中微創手術——LITT,已經成為很多難治性癲癇的治療選擇。LITT適用于臨近功能區、位置深、體積小的癲癇病灶,例如下丘腦錯構瘤、海馬硬化、FCD等。
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周朋介紹,LITT技術優勢明顯,創口小:機器人定位3mm微小創口,減少手術并發癥,恢復快,3天左右可出院;精準度高:機器人輔助精準定位,術中MRI實時引導,消融溫度和范圍全程可視,消融邊界精準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