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通訊員 孫夏春子、楊鳴哲)2023年12月8日-10日,由中國醫學整合課程聯盟主辦,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人民衛生出版社和國家醫學考試中心支持的第六屆中國醫學整合課程聯盟大會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十四五”規劃臨床醫學專業第二輪器官-系統整合教材與PBL案例庫發布會在我校舉行。會議聚焦“學科交叉與醫學整合教育教學改革”主題,旨在研討新醫科建設背景下的醫學整合課程建設與發展,吸引了來自全國63所醫學院校的330余名代表參會。中國醫院協會執行副會長楊青、人民衛生出版社副總編輯朱雙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農林醫藥處唐博文、溫州醫科大學校長李校堃院士出席會議并講話,副校長朱雪波主持會議。
李校堃代表學校對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他簡要介紹了近年來我校在教育教學方面取得的成果,希望通過本次會議,進一步增進聯盟成員間合作交流,不斷深化學科交叉融合,加快打造醫學教育資源建設高地。
楊青指出,目前全球醫學教育正朝著以大健康為中心、以交叉跨界融合為特征的第四代醫學教育改革過渡,希望本次會議能夠進一步總結經驗、凝聚共識,全面加強整合課程體系建設,為國家培養具有扎實的醫學理論基礎和良好的臨床實踐能力的合格醫學畢業生。
朱雙龍介紹了國家衛生健康委“十四五”規劃臨床醫學專業第二輪器官-系統整合教材與PBL案例庫建設情況,強調要進一步加強整合課程教材內涵建設,在全國范圍內大力推廣器官-系統整合教育改革的成功經驗,促進院校間優勢互補,為醫學教育服務與醫藥衛生人才培養提供有力支撐。
唐博文表示,器官-系統整合課程的探索與實踐為醫學創新人才自主培養積累了不少好的經驗與做法,強調要認真總結、高度凝練,賦能創新改革成果,更好地助力醫學教育創新發展。
會上還舉行了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十四五”規劃臨床醫學專業第二輪器官-系統整合教材與PBL案例庫發布會。
主旨報告環節,西安交通大學黨委常委、醫學院黨委書記陳騰作“守正創新砥礪前行-中國醫學整合課程聯盟工作報告”,針對當前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的改革措施和發展建議,并呼吁各高校合力推動醫學整合課程的發展。中國醫科大學副校長孫寶志作“哈佛醫學院以勝任力為導向課程整合35年經驗與借鑒”主題報告,分享了哈佛醫學院的課程整合模式,強調中國的醫學整合課程應立足自身基本國情,勇于改革創新,構建一套符合我國醫學教育發展規律的整合課程體系。溫州醫科大學副校長朱雪波作“新醫科背景下整合課程與教材建設的實踐”報告,從整合課程和教材建設兩個方面分享了學校近年來開展的探索與實踐,并強調要深入挖掘醫學整合課程的豐富內涵,為高質量的人才培養和醫學教育提供更多新的動力。重慶醫科大學副校長鄧世雄以“整合醫學教學模式改革1.0-3.0”為題,分享了整合醫學教學改革的“重醫”實踐,為構建新醫科建設為引領的整合醫學教育模式提供借鑒。廣州醫科大學秦茵茵教授作“培養創新人才:課程整合的初心、教育強國的核心”主題報告,強調課程整合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要聚力推進課程整合,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創新型醫學人才。
大會設置了兩個分論壇。在“器官-系統整合教育院校交流研討會”上,中國醫學科學院、南京醫科大學、錦州醫科大學、武漢科技大學、新鄉醫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等單位的代表分享了器官-系統整合教育方面的創新教育理念和實踐經驗。在“器官-系統整合規劃教材研討會”上,來自西安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人民衛生出版社等多家院校單位的專家和學者圍繞整合教材編寫、PBL案例庫建設以及醫學整合實驗探索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和交流,為器官-系統整合教材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有益參考。
此外,本次大會還開設了為期一天半的PBL研習營培訓工作坊,共有86位各高校與會代表們參加培訓學習。研習營邀請了西安交通大學多位經驗豐富的PBL教師分享教學經驗和成功案例。在研習營中,與會代表們通過一系列的講座和討論,學習了PBL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巧,為今后在醫學教育中全面深入推廣PBL教學方法奠定了基礎。
本次聯盟大會有力推動了學科交叉,深入推進了醫學教育改革。未來各聯盟院校將在新醫科的精神指引下,凝聚共識,深化合作,改革創新,共同助力高質量的醫學人才培養和健康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