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產是一個緊迫的公共衛生問題。每年估計有1500萬嬰兒出生過早(胎齡不足37周的新生兒),占全球所有新生兒的十分之一以上。早產低體重兒生長發育遲緩,為感染性疾病及發育落后高風險人群,亦為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顯示,許多早產兒即使有幸生存下來,也將面臨終身殘疾,包括學習障礙和視力、聽力問題。
每年的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世界衛生組織以此呼吁更多的人關注早產問題。11月16日,我院兒科聯合美中宜和婦兒醫院舉辦了一場“有愛,有未來,相信擁抱的力量”活動,邀請從我院新生兒病房“畢業”的早產家庭“一起回家”看看,活動現場溫馨有愛。
我院兒科主任徐小靜代表兒科醫護對各位寶寶的到來表示歡迎。她強調,兒童是家庭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新生兒是一個脆弱的群體,需要精心呵護。隨后她向大家介紹了“世界早產兒日”的由來,以及早產兒出生后面臨的危險和挑戰。徐小靜表示,我院兒科作為北京市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將義無反顧守護孩子們的健康。
在早產兒小講堂環節,美中宜和婦兒醫院醫師李月萍、朱建宏分別就“早產兒寶寶預防接種”和“如何保護感染高峰下的早產寶寶”進行講解,為孩子們的健康助力。醫護人員還向寶寶們送上了精心準備的節目。
隨后,參與活動的早產兒家庭分享了自己的育兒經驗,表達了對我院兒科醫護人員的認可和感激。寶寶秀環節,更是引起了大家的熱烈歡迎,看著曾經被我院醫護人員精心呵護的早產寶寶活潑可愛的表演,感到特別欣慰。在游戲時間,兒科醫護與寶寶家庭互動,將喜悅熱鬧的氣氛推向高潮。
我院新生兒科于1982年建立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 NICU),是北京市六個新生兒急救單位之一。憑借專業技術優勢,新生兒科于2003年在北京市率先開展新生兒轉運,并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2007年被指定為“北京市朝陽區高危圍產兒救治中心”; 2016被認定為“北京市高危新生兒轉會診中心”;2019年成為北京市七家“北京市級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之一,承擔著北京市東北部地區危重新生兒的轉會診及區域內新生兒窒息復蘇培訓考核工作。同年,新生兒專業與北京協和醫院新生兒科以協同模式首批進入國家圍產期醫學專科培訓基地。兒科2022年籌備啟動母乳庫,2023年正式開放,接收產后6個月內母乳的捐贈,為推進危重早產兒母乳喂養提供保障。
新生兒病房擁有完善的醫療設施和先進的儀器設備,配有高頻呼吸機、有創呼吸機、無創呼吸機、雙水平無創呼吸機、暖箱、床旁超聲機、床旁X機及中心監護系統;擁有獨立的血(分析儀、黃痘監測儀、血糖儀、藍光治療箱、振幅整合腦電圖和亞低溫治療儀等。常規開展臍靜脈置管及PICC技術;可實時監測床邊頭顱B超、胸腹X片、心臟彩超、振幅整合腦電圖;并開展新生兒聽力及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篩查。
兒科在新生兒窒息、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和窒息后多臟器損害診治獨具特色,并設有危重新生兒救治急診綠色通道,形成了以院前急救和危重新生兒救治為特色的學科特點。
有愛,有未來。每一個寶寶的誕生都來之不易,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去尊重,去守護。我院兒科全體醫護人員將永葆初心,為早產寶寶保駕護航。
口兒科 鄧家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