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母校和老師們對我的悉心培養和支持鼓勵,我當以更優異的成績回報母校的厚愛和希冀,再為母校添光彩!”近日,教育部首屆“全國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卓越獎”頒發,經學校推薦獲此殊榮的國際事務與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 2014 屆柯爾克孜族校友阿依帕爾·艾斯卡爾致電學院表示感謝。
阿依帕爾現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黨委組織部公務員管理二科科長,克州阿克陶縣巴仁鄉巴仁村第一書記、克州黨委組織部駐阿克陶縣巴仁鄉巴仁村“訪惠聚”工作隊隊長。畢業近 10 年來,她像雪蓮花一樣扎根天山腳下,奉獻最美青春。
充滿暖色調的大學生活
2010 年9 月,阿依帕爾從4500 公里外的家鄉,位于帕米爾高原天山腳下的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乘火車抵達黃海之濱青島,在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2018 年分立為法學院、國際事務與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歸屬后者)開啟大學生活。
四年求學經歷,在阿依帕爾的記憶里和她對別人的講述中,常常被冠以“充滿溫馨的暖色調”。她說,自己是在班主任、輔導員和專業課老師的溫情陪伴下逐漸成長的。
“唐麗敏老師是我的班主任,她對學生有真心,有愛心,有耐心。”阿依帕爾曾患強直性脊柱炎,嶗山校區偌大的校園和上下坡讓她走路有些吃不消。唐老師知曉后,主動開車接送阿依帕爾上下課,風雨無阻,一直持續到她大三下學期康復。時至今日,阿依帕爾仍清晰記得唐老師的那輛紅色小汽車。
輔導員齊曉敏老師常約阿依帕爾談心,或者在她辦公室,或者在阿依帕爾的宿舍。齊老師噓寒問暖,宛如一位鄰家姐姐,讓阿依帕爾倍感溫暖,心里有啥事兒也愿意跟她說,“我和齊老師亦師亦友,直到現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不開心的事兒,還愿意跟她說說”。
阿依帕爾說,她對行政管理專業產生濃厚興趣,很大程度是因為聽了王剛老師的西方行政管理課。王老師常根據課程內容引入生動的案例,既讓她學了知識,又長了見識。上這門課,阿依帕爾第一次涉獵“國家公務員”這個職業,并逐漸對它有了深入了解,“也是在這門課上,我意識到行政管理專業的學生,要胸懷‘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公共精神和濟世情懷”。
課余,阿依帕爾喜歡泡圖書館。她仍記得沒課的上午和周末的早晨,與宿舍同學早起去圖書館排隊占座的情景:“同學們的一字長蛇陣常排到映月湖畔和孔子像邊,‘學在海大’真是名不虛傳 !”她后來又加入學生會和海鷗劇社,擔任了班里團支書,并在大一時轉為正式黨員。
這么多年,每每回想起大學生活,阿依帕爾腦海中總會縈繞著這樣一幅畫面,讓她倍感溫暖:
列車在寒風中徐徐啟動。阿依帕爾擦了擦車窗上的霧氣,透過玻璃朝站臺上一個女孩兒用力揮手。女孩兒叫高丹,是她同專業的師妹兼舍友。大三學年寒假,高丹幫阿依帕爾搶到回家的火車票,還一路陪她到江蘇連云港登上西行列車。臨上車,阿依帕爾看著高丹凍得通紅的臉感動不已,拉著她的手久久不愿放開……
“我的大學生活 , 每一個片段都是溫馨快樂的。”阿依帕爾說。
去一個更需要我的地方
“考研還是就業,留在內地還是回新疆?”臨近畢業,阿依帕爾經常被老師和同學問起這個問題。每到這時,她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我要去一個更需要我的地方。回到家鄉,建設發展家鄉就是我的最佳職業生涯規劃。”
早在入學之初,阿依帕爾的父母就希望女兒將來畢業能留在內地大城市,再找一份比較穩定體面的工作,實現圓滿的人生。阿依帕爾卻不這么想,她認為家鄉條件雖然艱苦一些,但值得奮斗,奮斗的青春才是最美麗的。她要回家鄉,像雪蓮花一樣牢牢扎根天山下。
每次寒暑假回家,阿依帕爾都要跟父母促膝長談,話題自然離不開自己將來的擇業就業。她告訴父母,自己只有融入家鄉的建設和發展,才能真正成就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父母被她說動了,成為女兒返鄉就業的堅定支持者。
2014 年 5 月 的 一 天,阿 依 帕爾看到校園網發布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選調應屆優秀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培養鍛煉的招錄公告后,她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參加選調生招錄需要學校推薦,看到報名時間馬上就要截止,阿依帕爾就想到學校學生就業創業指導與服務中心咨詢學校的有關政策。她在學校行遠樓沒找到學生就業創業指導與服務中心(辦公地點位于行知樓),卻看到校長的辦公室門開著,情急之下她直接走了進去。時任校長吳德星教授放下手中工作,熱情接待了這位“不速之客”。了解阿依帕爾來意后,吳校長笑著對她說:“學校向來重視學生就業創業工作,鼓勵畢業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只要你們有意向并且符合條件,學校定會大力支持。”校長一番話給阿依帕爾吃了定心丸,她安下心來認真準備即將到來的測試。
6 月,阿依帕爾如愿考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選調生。學院舉行的畢業典禮上,師生互訴衷腸,依依惜別。阿依帕爾拉著唐麗敏老師的手動情地說:“我取得的每一次進步,都與學校悉心培養、老師們諄諄教導以及同學們熱情幫助分不開。在母校的四年時光,我遇見亦師亦友的好老師、志同道合的好同學,也讓我遇見了更好的自己。”
下沉一線率全村摘“窮帽”
經過短期崗前培訓,2015 年 2月,阿依帕爾任克州烏恰縣巴音庫魯提鄉政府科員。因工作表現突出,2017 年 1 月,她被調入克州黨委組織部工作。不久,她主動請纓,希望充分發揮懂雙語的優勢,下沉基層一線。組織上經慎重考慮,決定選派她到情況最復雜、脫貧任務最艱巨的阿克陶縣巴仁鄉巴仁村任第一書記、克州黨委組織部駐巴仁村“訪惠聚”工作隊隊長。
阿依帕爾接過的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帕米爾高原東麓的巴仁村是一個貧困發生率高達 43.3% 的深度貧困村。
阿依帕爾決定首先從改變村民的思想觀念入手,拉近干群距離。她和隊員們耐心上門做工作,遇到任何問題都想方設法幫村民解決。農忙時節,他們還充當義務工,幫村民收麥子、掰玉米。同時,他們著力抓好黨員隊伍和村干部隊伍建設,統籌村里 10 個專業合作社成立 6 個黨支部,對村“兩委”班子進行調整充實,將 5 名優秀返鄉大學生和 2 名內地招錄國家干部選配到村“兩委”班子;依托援疆渠道,每年選派村干部到內地學習;對駐村干部和村組干部實行包戶制度和網格化管理制度。
為了改善村容村貌,阿依帕爾和隊員們積極協調農業、水利、住建等部門,解決了遺留多年的水、電、路等問題;實施“廁所革命”,為貧困戶建水沖式廁所、安裝電熱水器、改造家庭浴室;對沒有硬化院子的村民家進行院子硬化;在村里建起托幼院、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讓留守兒童和老人有專人照顧。
越干越有信心,阿依帕爾開始謀劃在村里發展產業。她和隊員們一起發動村里的能人,帶動其他村民成立合作社抱團致富,先后扶持成立了苗木種植、品種牛養殖等 5 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全村200 戶種植養殖戶年均增收 2000元以上;成立了烤馕合作社和巴仁杏干加工合作社,其中烤馕合作社吸收村里 24 名貧困群眾穩定就業,人均月收入 1800 元以上。2019 年5 月,在她積極協調下,投資 1000余萬元的村辦企業——新仁建材公司正式投產,吸納了 15 人穩定就業。建材公司當年就為村集體增收 731 萬元。公司又通過分紅、購買服務等方式,增設公益崗位,使 130 多家貧困戶每戶每月增收1200 元。
2019 年底,巴仁村全村人均收入同比增長 1025 元,318 戶建檔立卡貧困戶、1563 人脫了貧,這個深度貧困村摘掉了“窮帽子”。
看著村里變得越來越好,阿依帕爾笑了:“村民日子過好了,我的工作才有價值 !”她先后榮獲自治區民族團結先進個人稱號、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20 年又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
飲水思源。阿依帕爾在自身事業發展同時,不忘感恩回饋母校。今年 11 月初,她欣然受聘為母校學生職業發展導師,指導在校學生職業生涯發展。
“近年來,學院著力引導學生厚植家國情懷、踐行公共精神,以實際行動積極投身國家西部建設和基層治理。有近四分之一就業畢業生通過考取選調生、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三支一扶’等選擇到西部和基層就業,涌現出一大批優秀校友和典型事跡。阿依帕爾校友就是其中杰出代表。”國際事務與公共管理學院黨委書記莊巖表示,希望阿依帕爾繼續秉承母校和學院的優良傳統與作風,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像堅韌頑強的雪蓮花一樣,在天山腳下絢麗綻放。
阿依帕爾(右二)在蔬菜大棚里與村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