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6月9日,《齊魯晚報》A15版刊發煙臺南山學院吳國華校長專訪,就學校發揮校企一體優勢,打造高水平協同創新平臺的工作成績予以跟蹤報道。
煙臺南山學院是由國家大型民營企業南山控股投巨資興辦、教育部批準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現有75個本專科專業,涵蓋工、管、經、文、藝、醫六大學科門類,在校生2萬多人。近年,學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按照南山控股"整合、優化、創新、突破"的戰略安排,大力宣貫"12345發展理念",即緊緊圍繞人才培養這一中心,狠抓教學、科研兩條主線,強化學科專業、師資隊伍和校園文化三大建設,堅持公益性、地方性、應用型和以工為主四大辦學定位,扎實推進五個校企一體化。2016年獲批為山東省民辦高校優質特色發展獎勵扶持第一層次學校。2017年被山東省政府確定為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培育建設單位。2018年被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授予"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范基地",2019年與青島科技大學啟動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計劃。
筆者:貴校為什么要建設這樣一個高水平的創新中心?這與學校發展戰略和辦學特色之間有什么關聯?
吳校長:"校企一體、協同育人"是南山學院一個突出的辦學特色。近年,我們根據需要與可能,在南山控股董事會的大力支持下,與其旗下企業共同推行"五個校企一體化":一是專業產業發展一體化。堅持專業圍著產業轉,根據產業發展需要設置專業、建設專業;二是教師隊伍建設一體化。一方面南山企業高管、高工等技術人員定期分批進校園、上課堂,另一方面南山學院教師定期分批下企業掛職鍛煉、調查研究;三是科研工作一體化。學校教師與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共同申報課題、共同技術革新、共同研發產品,共同申報專利;四是教學體系建設一體化。根據企業工作實際需要,校企共同研究人才培養標準、共同編制培養方案、共同制定教學大綱、根據企業特殊需要開辦"三元制"訂單班;五是教學基地建設一體化。建有機械、電子信息、航空、商科、健康等五個較大規模的實驗實訓中心。南山控股旗下60多個企業都是南山學院的主要實習基地。科研一體化是校企一體化最突出的內容之一。我校背靠南山控股這一位居全國500強前列的國際知名企業,在集團公司的統一協調下,校企聯合成立科學技術研究院,利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和科技部批準設立的國家唯一的"鋁合金壓力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優質科研平臺,聯合開展技術創新、科研攻關活動,初步形成了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協同創新機制,通過這個機制,既鍛煉提高了我校教師的科研工作能力,也為我校培養高質量應用型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2015年,學校"高性能航空輕合金材料科學與工程"人才團隊,入選山東省高等學校優勢學科人才團隊培育計劃。
筆者:山東省高等學校(對接產業類)協同創新中心的設立,對于學校發展有怎樣的意義?下步學校有何打算?
吳校長:科學研究是高校的四大職能之一。作為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定位的本科高校,南山學院將堅定不移地繼續走產教融合、校企一體、協同育人之路。高水平的產教、科教融合離不開高水平的產學研用合作平臺。高端航空鋁合金材料協同創新中心的設立與啟動,必將進一步加快推進產教融合、科教融合和校企合作進程,架起南山學院與各協作單位之間學習、溝通、交流、合作的橋梁。我們將和各協作單位和科技人員一起,堅持需求導向,聚焦"四新"促"四化",進一步完善組織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加強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以協同創新中心為載體,匯聚創新要素、激發創新活力,增加創新供給,為圓滿完成協同創新中心的既定任務和目標,為推動我省新舊動能轉換、促進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