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匯集
他們,用相機見證著校園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他們,用文字記錄著師生關心關注的點點滴滴;他們,活躍在校園新聞報道的前沿陣地;他們,在校園新聞報道的路上執著前行———沒錯,他們是一群活躍在校園里的學生記者。在我校這樣一所以理工科為主的大學校園里,非新聞專業出身的他們以“學生記者”的身份經歷了或者正經歷著一段別樣的青春歲月。耿圳,現任《山東科...
本報訊(記者劉軒)11月16日上午9:00,由中南民族大學主辦的第三屆湖北省武漢市高校報紙總編論壇在中南民族大學學校交流中心第三會議室召開。本次論壇主演圍繞高校報紙品牌建設問題展開。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校報或團報的總編以及中南民族大學新聞專業的徐曉波教授、戴益民老師等出席了論壇。我校《南湖青年報》主編應邀參加了此次論壇。隨著中...
□臺旭臺旭,現年82歲,1947年,任新華社記者;1955年到山東工業大學校報,任主編;1984年,創辦山東省高校校報研究會,任理事長;1986年,創辦中國教育記協大學校報工作部,任部長。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綠了祖國大地,給高教戰線帶來了一片生機。新形勢催人奮進,發人深思。究竟如何在改革大潮面前奮起,如何面對高校校報的現實急...
三排左起:馬聰、王景陽、陳強、李子越、石駿勇、曹可、徐萌、劉牧、周霽穎、衛昕、鄭越、夏冰、劉莉、廖文超、申展、齊際晨、林澤成二排左起:羅亦金、黃子健、楊樂、梁加成、周俊、周荃、董昊涵、馮廣崢、吳曉琳、曹雅婷、李夢薇、包玲云、閻姍、付裕、劉心荷一...
本報訊(大學生記者團)為加強我院大學生記者隊伍建設,提高大學生記者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11月8日上午10點,在長清校區一號教學樓1101多媒體教室,院黨委宣傳思想工作辦公室召開2008年大學生記者培訓班開班典禮暨優秀大學生記者表彰大會。學院黨委副書記王興軍、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方成健、學工部部長、各系黨總支書記、各系信息員以及各系記...
編者按:在宣傳工作座談會上,校長吳麟章要求校報刊發06級生物2班魏東同學寫給他的信。吳校長說,他是一個關心學校發展的人,體現了主人翁精神。一封普通學生的來信,引起校長如此重視,從中折射出校長體察校情,關心學生的務實作風。學校黨委提出,服務學生,服務教師,服務教學。我們真誠呼吁:廣大師生要為學校的發展出謀劃策,只有思發展才能謀發展;各有...
簡介:典型人物報道在我國的新聞報道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也是高校弘揚正氣、引領輿論、倡導校風的重要載體之一。運行機制與讀者群的不同,使高校校報典型人物報道具備一些特殊性,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關鍵字:典型人物高校校報高校校園高校教師學校發展師生報道探析教學校園建設典型人物報道在我國的新聞報道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也是高校弘揚正氣、引領輿論、倡導...
作為高校黨委、行政的機關報,校報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回避的責任和重要任務,換言之,高校校報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陣地和有效載體。進一步理清校報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兩者間的關系,既能找到學生政治思想工作新的發力點,又能促進校報本身的發展。一、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校報的重要責任(一)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校報的重要...
黨的十七大要求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明確指出“要積極發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事業,堅持正確導向,弘揚社會正氣。”高校校報是高校黨委和行政的機關報,是高校校園內占主導地位的媒體,擔負著引導輿論、交流信息、弘揚新風、培育新人、維護穩定、繁榮文化、傳承文明的重要使命。近年來,貴州大學報在校黨委、校行政的領導下,在校黨委宣傳部...
中國最早的校報,據有關史料,當推1895年北洋大學創辦的《北洋公學》校刊(即現在的《天津大學報》。如無新發現,這應算中國的第一張校報。繼之是1910年天津《南開周報》的誕生(《南開大學報》前身),以及1911年《華西協會大學校刊》的創辦(現《華西醫科大學報》前身)。這是在風雨飄搖的晚清政府即將覆滅的前夜誕生的中國最早的一批校報。第一節...
高校校報是我國新聞媒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第一份高校校報——北洋大學(天津大學前身)創辦的《北洋大學季刊》問世以來,我國高校校報已走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據了解,目前全國千余所高校80%以上都創辦了自己的校報,校報編輯隊伍達3000多人,每期發行量超過200萬份,年發行量在3000萬份以上。高校校報已成為我國高校重要的思想輿論陣地和對...
從事《上海財經大學報》編輯工作十余年,工作中深感要編好一個校報的版面乃至整一份報紙,不是易事,其牽涉到的方方面面非才疏學淺的筆者所能全然顧及或講明。在此,僅就新聞圖片編輯、攝影這一話題,談幾點體會。一、準確定位高校校報作為一份具有國內統一刊號的內部發行報紙,不僅是學校教學、科研、文體等各類重大活動的宣傳報道載體,它還是學校整體形象的一...
高等學府是計算機科學技術發展、應用和傳播的重要基地,技術相對領先、網絡建設與支撐環境良好、應用資源頗為豐富。近年來,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不斷完善與高校宣傳工作理念的日益深入,在校園網建設進程全面提速的基礎上,諸多高校校報編輯部不約而同地開發與推出了校報電子版(有的稱為網絡版),甚至在基本信息等方面做到了與校報同步發布,使高校校報逐步從平...
宋按:做了這么多年校報了。大學有三年,畢業后也快五年了。話說八年抗戰,好像應該什么一下了。早些時候還說高校校報應該是一張社區報。現在又在中國教育報上看到如此一文。看了那么多狗屁文章,只有這個頗和俺的心意啊。全文如下:自1895年近代中國第一所新式大學——北洋大學(天津大學前身)創建時創辦的第一張校報算起,校報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高...
從1895年北洋大學創建的《北洋公學》(即現在的《天津大學報》)作為中國的第一校報開始,校報誕生已有百余年的歷史了。校報在一定意義上成為一所高校形象的窗口,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學校的實力。一所高校的校報辦得有質量、有品位、有特色,不僅這所學校的師生喜歡看,外校的人也愿意看,宣傳報道的效果就比較好,對內就能較好地營造輿論環境,服務師生、凝...
市場是決定報刊生存和發展的基本要素。相對于報業市場來說,目前我國高校辦報走的還是單一的計劃性與定購性相加的路子,即由學校撥款,院校宣傳部門主辦,發行的對象主要是本校師生員工。固定的市場,固定的讀者對象,對于高校校報的發展來說,確有“固步自封”之疾。打破常規,從“自封”中走出來,主動融入報業市場,應是高校校報發展的理性選擇。高校校報與報...
高校校報一直是高校的窗口,它肩負著高校政策、規定的宣傳,管理、教研的監督,校園文化的傳播等多項責任,在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近年來,高校校報在大學生中的影響與威信卻愈來愈趨向弱化,大學生們對校報普遍存在抵觸心理,很少再出現那種集體圍看校報的熱鬧場面。這種現象出現的直接原因是高校校報的報喜不報憂,只宣傳不揭露,只...
怎樣做一名合格高校報紙編輯,不僅反映了編輯個人素質,而且還直接關系到高校校報的運作、發展和辦報質量。筆者的體會要做到“六性”。思想性。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比如,筆者所在的公安院校,擔負著為人民民主專政工具培養“打擊敵人、保護人民、懲治犯罪、服務群眾、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警用人才的重大使命。因此,政治思想性理應放在辦報第一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