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
?曾經的江湖流傳著一個傳說:得粉絲者得天下。雖然現在言論不一,但漲粉依舊是絕大多數運營者高度關心的話題。漲粉越來越難,單個粉絲獲取成本也越來越高。這是一個赤裸裸、血淋漓的事實,做公眾號運營總是逃不過這個苦難。那話不多說,有哪些靠譜的公眾號引流、...
“我們日復一日做的事情,決定了我們是怎樣的人。因此所謂卓越,并非指行為,而是習慣和思考。”2018年2月,我從第一份工作出來,進入一家地產公司,在招我進去的副總裁兩個星期就離職后,當了4個月的品牌寫手,每天寫的是“坐擁CBD中心,環交通樞紐,為...
最近,我在頭條號運營上小有進步,在了解推薦算法的基礎上不斷改進內容生產,同時也在思考運營方法,在此與大家分享我的收獲。一、閱讀影響因素分析日前,我在我的頭條號“東行漫記”上寫了兩篇文章:“成都慢生活”變成“成都快生活”了嗎?https://ww...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來臨,現在,無論走到哪里,逛公園、坐公交車,甚至走路時人們都在看著手機,手機已經成為信息傳播的載體。人們都在看什么呢?大部分情況下,人們在看著快手、刷著抖音,看文字的人少之又少,間或有人翻看一下圖片。可見影像在其中的地位日漸重要,圖片、視頻、圖表等種類繁多的表達形式紛紛來到了臺前,吸引著人們的眼球,賺取著流量,成為了大...
我們形容當下互聯網時代的傳播生態,或者傳統媒體發展的環境時,常用的一個詞就是“萬物皆媒”。“萬物皆媒”,意味著物體媒介化,平臺多樣化,在深刻改變社會行為方式的同時,也顛覆性地改變著媒體生態。顛覆雖然意味著重生,但對于專業媒體和媒體人來講,“萬物皆媒”這個詞確實也帶來了被邊緣化的壓迫感和恐慌感。那么,在“萬物皆媒”的時代,專業媒體如何自...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新媒體產品——《主播說聯播》短視頻一上線,就迅速喚起受眾的認同感。央視《新聞聯播》自1978年創辦以來,一直以嚴肅、嚴謹的形象為觀眾所熟知。然而,在社交媒體語境下,嚴肅的新聞內容、模式化的節目形式與傳統的主播風格難以適應新...
在堅守優質內容的基礎上,創新提升服務功能,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主流新媒體做大做強、融合轉型的重要路徑。以“傳播力”搭平臺、“引導力”強功能、“影響力”作觸角、“公信力”為基礎,是“甬派”強化服務功能的特點。?
內容科技在為社會提供大規模個性化信息服務的同時,也正在成為傳播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凝聚社會共識、推動進步發展的支撐力量。
“內容科技”這一概念的提出,深刻洞悉了“內容×技術”二者深度融合、雙輪驅動這一發展大勢,其應用和發展有助于不斷增加內容側有效供給,挖掘內容價值,推動實現內容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一步發展。
時至今日,做新媒體運營,內容依然是核心。好內容帶來粉絲,好內容形成產品,好內容構建出一個賬號的核心競爭力。但很多公眾號運營者每天就是慣性的找選題、寫文章、打磨標題,一篇接一篇……專心寫好內容,這肯定沒錯,但公眾號內容運營絕不是個文字活,在潛心做...
【摘要】全媒體時代,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傳統主流媒體面臨著全新的機遇和挑戰。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堅持守正創新、以變應變,加快實現從傳統廣播電視媒體向國際一流原創視音頻制作發布的全媒體機構轉變,從傳統節目制播模式向深化內容生產供...
傳播渠道、傳播技術的更新迭代,以及人工智能的迅速崛起,使傳媒業格局和生態都發生了顯著變化,而突然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讓處于轉型升級中的傳統媒體面臨新的挑戰。8月24日至25日,在天津舉行的2019全國報刊經營總結大會上,來自全國百余家報刊經營...
在講課之前,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人類的本質是什么?蘇格拉底認為人類是沒有羽毛的兩腳直立動物。實際上,我認為人類社會跟動物或者跟自然界的生物最大的區別是人類會講故事,而且人類對于故事是有一種天然的依賴。有一種觀點認為人類的文明起源于篝火,遠古時期...
隨著移動互聯網和5G時代的到來,短視頻成為一種新型的“新聞語言”,同時也為新聞傳播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舞臺。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短視頻新聞給傳統媒體帶來全新的機遇與挑戰。今年是直播元年,短視頻作品鋪天蓋地,各類短視頻應用已融入越來越多人的日常生活。視...
“四川觀察”抖音號火了。它在2019年7月8日發布第一條視頻,如今才不過短短一年,已經上傳了5094條短視頻,收獲了2874萬粉絲,9.4億次贊,平均每條獲贊18.45萬。最近,央視新聞也盯上了這個抖音號,專門做了一條視頻分析了四川觀察火爆的原...
澎湃新聞的“澎湃號”運營三年以來,牢牢抓住“匯聚內容和緩解焦慮”“傳播主流和共同創新”“賦能用戶和共享成果”這三大法則,嚴控門檻、嚴格把關,讓內容和形式進一步貼近群眾、服務群眾,在“接地氣”中堅決守護好媒體的“真心”,和用戶共享平臺化運營成果,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
在微信公眾號,好的內容未必能夠脫穎而出,像過去那樣輕松就獲得關注。但,差的內容很容易死掉。如此生存環境,靠量取勝不斷在喪失意義。很多頭部大號都已經降低了每天的發文量,一方面減少對用戶的過度消耗;另一方面是減輕原創壓力,力求有更多精力去創作內容。...
移動網絡時代,短視頻以其豐富性、立體化、互動強等特點,融入大眾的日常生活。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指出,截至2019年8月,國內短視頻用戶規模已達6.48億,占網民整體的75.8%。隨著未來5G大規模商...
近兩年各地的“廣電+報業”融合進程,對于打造具有強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成效如何?還存在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帶著這些疑問,《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對新奧特(北京)視頻技術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羅小布進行了專訪。
移動互聯時代,視頻新聞直播也正在悄然發生嬗變。從2016年移動新聞直播的元年,到2020年遠程制作云端錄制的元年,新聞直播因視頻技術的迭代延展了傳播時空,也因互聯網生態的變化而賦予視頻新聞直播以新的審美價值和文化意義。今天的受眾,既是重大事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