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
2022年5月,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發布了《中國新聞事業發展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報紙出版業共有從業人員17.1萬人,與2019年相比下降6.6%。這已經是連續第四年出現下降了。除了人數在下降外,從業者的年齡構成也讓人擔憂。在所有持證記者中,30-40歲的占38.59%,40-50歲的占33.73%,50歲以上的占20.41%...
兩位好,歡迎做客本期“茶座”。作為95后的“Z世代”,社會給我們貼了很多標簽,比如特立獨行、敢為人先、宅、社恐等等。那么作為一名“Z世代”新聞工作者,與其他年代的媒體人相比,你們覺得有著哪些優勢和劣勢?在實際工作中是否有直接的體會?楊悅:我是南方日報評論員,1998年出生,大學讀的是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生活、學習、工作,都跟互聯網密不可...
從技術可供性的視角來看,人工智能(AI)是對計算機科學領域可以模擬、延伸、拓展人類智能的技術的統稱,不僅具有思考和自主判斷的能力,也具有學習和合作的能力。最初人工智能在新聞傳播領域的使用是為了代替重復性高的簡單工作,隨著智能傳播的進一步深入,人工智能在推動新聞傳播的實踐創新的同時,也成為新聞媒體提升其影響力和公信力的“助推器”。信息技...
隨著5G技術的應用推廣,短視頻迎來了新的風口。短視頻以高度的移動性、互動性、生動性占據著網絡內容生態的一席之地。近年來,網絡短視頻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使得主流媒體也愈發重視新聞類短視頻內容的生產。2019年,主流媒體在短視頻領域做出了頗多重量級的創新與變革。2019年8月15日,央視《新聞聯播》欄目入駐抖音、快手兩大短視頻官方平臺,當天...
你家融媒體工作室是在苦兮兮做內容還是笑哈哈賺錢?先看同行們的表現:今年上半年,安徽臺旗下融媒體工作室創收超5100萬元,預計全年創收將超1億元;廣東廣播電視臺一個頭部融媒體工作室年創收在兩千萬元以上;蘇州廣播電視總臺文化產業中心創客工作室,年營收1000萬元以上。它們如何賺到錢的?10月上旬,傳媒茶話會
在媒體,“三審三校”制度能夠有效規避硬傷、修正漏洞,那么企事業單位、互聯網平臺發出的通知、公告、內容由誰來把關呢?對媒體來說這里潛藏著哪些商機?人民網、封面科技、重慶日報等媒體敏銳地發現了潛在的市場需求,積極布局內容審核業務。他們掙到錢了嗎?經驗能否被復制?10月上旬,傳媒茶話會對話重慶傳媒審讀中心負責人呂駿、封面傳媒科技副總經理兼首...
會議期間,黨的二十大新聞中心組織召開了1場新聞發布會、5場記者招待會、5場集體采訪、2場黨代表通道采訪活動。黨的二十大新聞發布活動呈現哪些亮點?10月22日,傳媒茶話會對話中國記協原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顧勇華,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副會長、中國傳媒大學國家公共關系與戰略傳播研究院院長董關鵬,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志安,上海大學偉...
——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體會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深入實施區域協同發展戰略,優化生產力布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深入實施區域協同發展戰略,加強物流區域建設是根本深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是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為引領,形成以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塑造要素...
如何吸引青年用戶是一個常談常新的老話題。尤其身處變化劇烈的新時代,這一話題的重要性更加凸顯。一代代年輕人走上舞臺,必然伴隨著老一代并不熟悉的話語和表達方式,甚至帶來全新的思維方式和認知框架。吸引青年用戶,從根本上說,還是要以日日新、茍日新、又日新的態度跟上時代的腳步,使傳播者自身始終保持“青年”的認知熱情、處于“青年”的精神狀態。當然...
所謂輿論極化(publicopinionpolarization),是指群體成員在觀點、態度和行為上的固有偏向,經信息傳播與溝通機制的作用,朝既有偏向繼續移動,最終形成的極端分化的輿論格局(桑斯坦,2003)。[1]隨著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智能媒體的普及,尤其社交媒體上用戶對于各類話題的討論呈現出水火不容之勢,輿論極化現象可謂層出不窮。輿...
智能媒體時代,媒介形態革新使信息內容傳播呈現出技術賦能、議題泛化、集群效應明顯、“后真相”加劇等一系列新特征[1],由此重塑了碎片化、可視化、去中心化的輿論新樣態。當理性的、中性的、非理性的輿論信息在智媒平臺相互疊加且達到一定濃度時,會構建出一個處于相對平衡狀態的輿論情境,但當參與者的輿論素養不足以維系這種情境正常運作時,輿論便會朝著...
我國媒體融合戰略實施以來,各級主流媒體積極響應政策號召,推動與新興媒體的深度融合,加快建設面向全媒體傳播的“新型主流媒體”。中央級主流媒體通過應用新技術、改造內容制作與分發流程等進行技術性融合,已成為傳統媒體融合轉型的先鋒。地方主流媒體緊隨而上,在技術性的融合轉型中也付出了巨大努力。但在激烈的網絡傳媒生態競爭中,地方主流媒體的技術性融...
互聯網時代是“去中心化”的時代,以“人”為核心的關系傳播比傳統媒體大眾傳播更有效率。正因為這種“去中心化”傳播和“人格化信任”連接造就了一大批網絡大V和網絡主播,他們和主流媒體一樣正重塑著我們的傳播生態和意見市場。如何做強新型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和引導力,打造主流媒體網紅主持人被視為是重塑媒體和受眾的關系,繼而提升媒體融合效率的重要一環。...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元宇宙、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新應用、新業態方興未艾,讓互聯網獲得了更強勁的發展動能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與此同時,虛假信息、網絡暴力、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也在安全、法治、秩序、公平和正義等方面不斷提出新的拷問,對網絡空間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發展好、運用好、治理好互聯網,讓互聯網...
2021年以來,我國新媒體發展在網絡監管、數字治理、戰略傳播體系建設、國際傳播、元宇宙、數字經濟等方面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發展逐漸邁入深度融合與智能融合的新階段。具體而言,我國網絡監管力度持續加大,圍繞互聯網相關的數字治理呈現出“強監管”的態勢,同時正持續推動新媒體戰略傳播體系建設,在清朗、有序的網絡環境與產業基礎之上,進一步加強以...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和戰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創造性提出了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2020年11月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確立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工作中的指導地位,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進程中具有重大現實...
當前,全面依法治國正在向縱深推進。湖南法治報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關于新聞宣傳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湖南日報集團“融合創新,改革轉型”的工作方針,構筑法治宣傳新格局,促進傳播事業新發展,有效提升法治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高站位,轉觀念,拓展大法治,鍛造思想力習近平法治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
澎湃新聞在歷次重大會議報道中都很重視視聽傳播,不斷引入新技術與自身的內容優勢結合,創造性地推出新媒體產品。比如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推出的數據報道《1978年到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關鍵詞盤點》,就借用了社會學研究中的詞頻分析方法,提煉了過去45份工作報告中的常青詞匯,直觀呈現了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發展的趨勢、政府工作的重點和民眾最關注的...
控制論的創始人維納認為,控制論是研究系統的狀態、功能、行為方式及變動趨勢,控制系統的穩定,揭示不同系統的共同的控制規律,使系統按預定目標運行的技術科學。而傳統意義上的新聞生產,就像維納所說的那樣,從選題開始,到采寫、編輯、校對、審核、發布、印刷,甚至是發行等各環節已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系統,其差錯控制則需要各個環節各負其責,把程序預防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