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報
中國最早的校報,據有關史料,當推1895年北洋大學創辦的《北洋公學》校刊(即現在的《天津大學報》。如無新發現,這應算中國的第一張校報。繼之是1910年天津《南開周報》的誕生(《南開大學報》前身),以及1911年《華西協會大學校刊》的創辦(現《華西醫科大學報》前身)。這是在風雨飄搖的晚清政府即將覆滅的前夜誕生的中國最早的一批校報。第一節...
高校校報是我國新聞媒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第一份高校校報——北洋大學(天津大學前身)創辦的《北洋大學季刊》問世以來,我國高校校報已走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據了解,目前全國千余所高校80%以上都創辦了自己的校報,校報編輯隊伍達3000多人,每期發行量超過200萬份,年發行量在3000萬份以上。高校校報已成為我國高校重要的思想輿論陣地和對...
從事《上海財經大學報》編輯工作十余年,工作中深感要編好一個校報的版面乃至整一份報紙,不是易事,其牽涉到的方方面面非才疏學淺的筆者所能全然顧及或講明。在此,僅就新聞圖片編輯、攝影這一話題,談幾點體會。一、準確定位高校校報作為一份具有國內統一刊號的內部發行報紙,不僅是學校教學、科研、文體等各類重大活動的宣傳報道載體,它還是學校整體形象的一...
高等學府是計算機科學技術發展、應用和傳播的重要基地,技術相對領先、網絡建設與支撐環境良好、應用資源頗為豐富。近年來,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不斷完善與高校宣傳工作理念的日益深入,在校園網建設進程全面提速的基礎上,諸多高校校報編輯部不約而同地開發與推出了校報電子版(有的稱為網絡版),甚至在基本信息等方面做到了與校報同步發布,使高校校報逐步從平...
宋按:做了這么多年校報了。大學有三年,畢業后也快五年了。話說八年抗戰,好像應該什么一下了。早些時候還說高校校報應該是一張社區報。現在又在中國教育報上看到如此一文。看了那么多狗屁文章,只有這個頗和俺的心意啊。全文如下:自1895年近代中國第一所新式大學——北洋大學(天津大學前身)創建時創辦的第一張校報算起,校報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高...
從1895年北洋大學創建的《北洋公學》(即現在的《天津大學報》)作為中國的第一校報開始,校報誕生已有百余年的歷史了。校報在一定意義上成為一所高校形象的窗口,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學校的實力。一所高校的校報辦得有質量、有品位、有特色,不僅這所學校的師生喜歡看,外校的人也愿意看,宣傳報道的效果就比較好,對內就能較好地營造輿論環境,服務師生、凝...
市場是決定報刊生存和發展的基本要素。相對于報業市場來說,目前我國高校辦報走的還是單一的計劃性與定購性相加的路子,即由學校撥款,院校宣傳部門主辦,發行的對象主要是本校師生員工。固定的市場,固定的讀者對象,對于高校校報的發展來說,確有“固步自封”之疾。打破常規,從“自封”中走出來,主動融入報業市場,應是高校校報發展的理性選擇。高校校報與報...
高校校報一直是高校的窗口,它肩負著高校政策、規定的宣傳,管理、教研的監督,校園文化的傳播等多項責任,在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近年來,高校校報在大學生中的影響與威信卻愈來愈趨向弱化,大學生們對校報普遍存在抵觸心理,很少再出現那種集體圍看校報的熱鬧場面。這種現象出現的直接原因是高校校報的報喜不報憂,只宣傳不揭露,只...
怎樣做一名合格高校報紙編輯,不僅反映了編輯個人素質,而且還直接關系到高校校報的運作、發展和辦報質量。筆者的體會要做到“六性”。思想性。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比如,筆者所在的公安院校,擔負著為人民民主專政工具培養“打擊敵人、保護人民、懲治犯罪、服務群眾、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警用人才的重大使命。因此,政治思想性理應放在辦報第一位。知...
高校校報的讀者主要是高校的師生員工,對他們進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有利于高校校報揚長避短,因勢利導,強化校報的導向性、針對性和可讀性,從而提高校報的整體質量和水平。高校校報讀者的積極心理1、關注心理。當今的大學校園不僅僅是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與勤學苦練的場所,更是教學相長、內通外聯的社會組成部分。在這里,每一天都有大事小情發生,對...
高校校園媒體比起社會媒體,與大學生的生活更為密切。目前,大部分高校已經形成了以校報、團報、電視臺、廣播臺及新聞網為基本形態,隸屬于校黨委和團委宣傳部門的校園媒體格局。然而,網絡時代對傳統校園媒體提出的挑戰是全方位的,筆者曾工作于校園紙媒的一個縮...
作為高校宣傳的主陣地和重要窗口,中國高校校報具有特殊的地位與作用。從手工制作到網絡版本,中國的高校校報經歷了百余年的發展史。面對電視、網絡等現代化媒體的沖擊,中國高校校報的前景似乎讓人擔憂:是依然古板、“千人一面”,還是追求創新、重塑自我?在記者的采訪中,兩種情況依然并存,其中原因不一而足。談起校報,從北京某重點高校畢業六年的小彭的印...
自1895年北洋大學創辦《北洋公學》以來,高校校報已經走過了一百多年的曲折歷程。作為紙質傳媒,在信息不夠發達的時代,它成為校園里師生相互交流信息的主要載體,受到高校師生的普遍關注。如今,隨著多元媒體的空前發展,以及互聯網的普及和高校校園局域網的開通,校報的生存空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高校校報目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是:一、出版周期長...
2007年3月21,曹青陽校長與校報編輯部成員在二樓會議室召開了座談會。曹校長給我們講述了他多年從事報刊編輯工作的切身體會,并結合我們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寶貴的建議。學生辦校報的作用1.服務。通過我們的筆,通過我們校報這個陣地,來為廣大學生服務,把好的思想、好的典型、好的觀點通過校報傳播出去,對學校的工作和學生成長都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全民都在談網絡、用網絡的時代,快捷的生活讓人們期待高效的信息和更加強烈的視覺沖擊。網絡、移動傳播的“手機報”等新興媒體近年來發展勢頭也是很猛,甚至有人曾預言“新舊媒體已經到了‘你死我活’‘勢不兩立’的境地,傳統媒體必將在這場博弈中慘淡收場”。這種說法雖然有危言聳聽的成分,但是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新興媒體對傳統媒體的強大攻勢,傳統媒體...
《西安郵電學院報》籌辦于1991年,1992年5月備案出刊內部交流,1999年5月獲國家正式刊號對外公開出版發行。自1999年1月編輯部重新組建以來,在院黨委的正確領導、各部門大力配合及廣大師生員工的關心厚愛之下,《院報》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努力服務學院中心工作,積極宣傳學院在教學、科研、管理諸方面的最新成就,在提高學院社會知名度...
據考證,中國最早的大學校報至今已走過了100多個春秋,照此推算,最早的高校校報誕生于晚清。現階段,我國高校校報近900家,每年發行3000多萬份,部分高校校內各院部又有各自的院報。這些高校校報及院報的繁榮發展,很好的見證了高校及院部的成長發展。各高校辦報各具特色,在功能定位上基本做到以宣傳黨政國策社會熱點和學校領導活動為主,有很強的方...
自1995年《神州學人》成為國內第一家上網的紙質媒體以來,到現在基本上已完成了初步的紙媒網絡化的雛形,網絡媒體的發展也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高校校報作為一種相對獨立的報紙媒體,同樣是擁有標準的CN刊號卻一直處境微妙的媒體也在網絡化大潮下紛紛開始上網,然而相比較其他紙質媒體正遭遇的"提前到來的冬天""寒流...
作為高校宣傳的主陣地和重要窗口,中國高校校報具有特殊的地位與作用。從手工制作到網絡版本,中國的高校校報經歷了百余年的發展史。面對電視、網絡等現代化媒體的沖擊,中國高校校報的前景似乎讓人擔憂:是依然古板、“千人一面”,還是追求創新、重塑自我?在記者的采訪中,兩種情況依然并存,其中原因不一而足。談起校報,從北京某重點高校畢業六年的小彭的印...
從1895年創刊的天津北洋大學《北洋大學校刊》算起,到今年我國高等學校校報已走過111年的發展歷程。目前全國高校校報總數已超過1000余家,約占全國報紙總數的三分之一。高校校報現狀把脈較之其他校園媒體,高校校報可以真實準確快捷地實現上情下達、下情上達,實現校報進班級、進宿舍、進家庭,是一種有效的傳播媒介,也是高校師生十分關注的一份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