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素質
論新聞編輯的“深入淺出”何桂華編輯工作是一項細致的工作,但細致決非細小,它要求編輯人員在工作中既要細心嚴謹,把握細節,又要跳出稿件本身進行思考,做到“入乎其內,出乎其外”。細節決定成敗。在做辭章修正工作時,特別需要編輯能沉下心,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在制作文章標題的過程中,則要求我們“跳出來”思考,發現更深層次的問題,使稿件內涵得到升華...
有道是:打鐵先要自己硬。作為一名編輯,特別是專業期刊的編輯,自己首先得成為某領域的專家,這需要多年的積累和修煉。專家型編輯的修煉,集編、學、研三位于一體。在完成本職編輯工作的同時,通過學習、研究,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這里的學習,不僅僅是看一本書、兩本書,而且是對本學科相關知識的系統化學習。近些年來,有很多在職攻讀學位者,這是很好的系統...
[摘要]新時代,編輯應按照“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要求強化修養、錘煉素質、提升本領。這“六要”是從不同層面對編輯提出的新要求。只有從這幾方面提升編輯的素質,編輯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關鍵詞]“六要”新時代編輯素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既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新任務,也對各行各業從業人員提出...
編輯,是一門專門的學問。就一份內刊而言,編輯班子尤其是主編的博學、嚴謹、善悟、廣交、誠信和勤勉等,直接決定著內刊的檔次和風格。筆者認為,一名稱職或基本稱職的內刊編輯,重點要在提高以下“五種能力”上下工夫。一是提高學習能力。隨著知識經濟的迅猛發展,新觀念、新事物、新知識、新技術的孕育、出現和發展,呈現前所未有的速率,內刊編輯只有把學習與...
□王飛寧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信息傳播的載體越來越豐富,圖書在承擔傳播知識文化的載體功能的同時,其作為文化創意產品的其他功能正在增強。原來的圖書只需滿足閱讀功能即可,現在的圖書除了要滿足讀者的閱讀求知需求,還要讓讀者的閱讀過程變為“悅讀”,增加其閱讀過程的愉悅性、審美性。實現這些新功能,需要圖書編輯把握內容策劃、圖文搭配、裝幀設計、印刷工藝...
一、兩個“i”高彥:自從硅谷的電子業從云端墜下之后,處處響起檢討聲音,最常聽到的說法,認為歸根結底錯認了“硅谷精神”。所謂“硅谷精神”不在“e”而是“i”,也不是指“電子商務”(electroniccommerce),而是“創新”(innovation)與“想像力”(imagination),只有這兩個“i”才是根本中的根本,才是永恒...
高彥:這封信寫起來有點復雜,因為會觸及較多議題,我試著把事情簡化。先說明1:2:9的含義。一部成功的好萊塢動畫電影,本土票房收入如果是1,海外票房收入就可達到2倍,而周邊商品利益,則可達9倍。當我第一次讀到這些數字時,覺得它們非常“魔幻”,這樣的“成功方程式”,對邁向開發國家的“文化創意產業”,究竟有什么啟示?──遙不可及。我相信大家...
高彥:今早運動回來,打開報紙,赫然讀到“首本真人漫畫《戀愛雙頻》來了!”的標題,嚇我一大跳。往下細讀,果然有人把“電影書”的概念做成成品了,據聯合報記者陳宛茜7月13日報導﹕“作者陳帥君,自稱是個『畫漫畫長大的孩子』,他先從漫畫入手,接著玩攝影,最后到美國哥倫比亞電影學院學拍電影,做過舞臺劇的美術指導與副導演,嫻熟編劇、腳本、分鏡等技...
聰明拷貝繁盛的秘訣之三本文寫于2004年10月21日親愛的朋友﹕我喜歡閱讀(正確的說法是“亂讀”,生冷不忌,有書就看)。閱讀的時候,喜歡勾勾劃劃、剪剪貼貼,搞出一堆“廢料”。最近,在整理桌上這些“無用之物”時,看到久遠以前,抄錄在記事簿上的一段文字,我覺得引用于此,作為信的標題和開場白,非常貼切:“專門做鞋盒子的江韋侖,目前正在進行『...
一、從“紫牛”說起高小姐:看到你寄來的書目頗感親切,當初在天津和紀社長見面的情形又歷歷在目,有些記憶逐漸清晰,那是一段令人難忘的真誠接待。我看完了書目,大約了解新蕾的出版方向和出版內容,我想她之所以形成現在的模樣必其來有自,當不容外人置喙。我倒想提出比較另類的意見,供您參酌。先從一本最近剛上排行榜的新書《紫牛》談起。什么叫“紫牛”?“...
親愛的朋友﹕老友郭泰歸國省親,途經臺中,來家中小坐,他在“老貓學出版”網站讀了“給編輯人的信”,表示從創作人立場而言,最感興趣的是<經典再造:“新定本”與“新經典”>所揭示的商機,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實現這中國人的共同夢想。那天,我們交換了很多看法,他起身告辭時,緊握我的手,熱切地說﹕“我有兩個要求﹕一是希望能將<編務報告書>中的實例“...
“好編輯心中一定要有作者”吳旭《上海六點文化》創始人倪為國,從業30余年,策劃出版的學術著作和國外經典譯著不下數百種。然而,當有記者采訪時,他侃侃而談的都是曾經交往的作者和譯者。他說,自己最大的幸運是贏得了他們的信任。倪為國坦言:對一個編輯來說,最重要的是作者,“好編輯心中一定要有作者”。
何謂圖書編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有各的理解和認定。用我的實踐和語言來表述,即是:圖書這種紙介質精神文化產品的策劃者、組稿者、編纂者。如果用一句比較生動形象的語言來比喻,即是:圖書出版的“助產士”和“接生婆”。過去,人們往往把編輯稱為“編書匠”,以為只是組組稿子,改一改錯別字,沒有多少復雜勞動。其實不然,真正能稱得上合格的圖書編輯的...
如今傳統出版進入互聯網時代,每天都有難以計數的信息、文章、著作跟廣大讀者見面,已經達到驚人的程度,可質量并不太高。出版物是內容產品,它既是文化商品,又是精神產品。假若不講求質量,錯誤百出,低級庸俗,輕則以訛傳訛,誤導誤用;重則誤人子弟,甚至毒害靈魂。我一直認為編輯工作是一門手藝。一本書從無到有,歷經編輯的選題策劃、編輯加工、三審三校、...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出版機構經營的根本要求是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能否實現這個目標,主要取決于是否擁有高質量的、富有競爭力的出版物。這實際上就是人們常說的核心競爭力問題,這種競爭力必須依靠編輯對選題工作的持續努力和不斷的創新才能實現。深入調查研究做讀者的知己讀者就是圖書產品的消費者,是編輯勞動價值的實現者,沒有讀者的需要和接受,編輯的勞動...
進入21世紀,為人們提供一處可供休閑、娛樂,可以放松精神的空間成為各種媒體吸引讀者的主要方式。在這種大環境下,報紙副刊也開始不斷變革,其地位也從原來的僅供文學愛好者自娛自樂,逐漸發展壯大為與新聞版平分秋色,各頂半邊天。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副刊編輯怎樣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取勝呢?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著手。一、抓住社會熱點,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