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運用
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據官方媒體報道,當天上午,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向抗戰烈士敬獻花籃。相關新聞報道中,應注意哪些表述?今天,《傳媒茶話會》邀請特約作者...
“集思廣益”語出諸葛亮所撰文告《教與軍師長史參軍掾屬》:“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后以四字成文,意思是集中大家的智慧,以便收到更大的效果。例如宋魏了翁《跋晏元獻公帖》:“先朝一政一令必集思廣益,孰復而后行之,其審重蓋若此。”清劉鶚《老殘游...
雖然“做”和“作”本來是一個字,意思上沒有什么區別,但隨著語言文字的發展,“做”和“作”組成的某些詞語慢慢固定下來,含義也發生了分化。舉例如下:
據統計,《現代漢語詞典》目前是收錄漢語高頻字詞較多的詞典,現在它共收錄1337個音節(包含每個字的四聲)。從中也可以看到,同音字(包括音近字)占絕大多數。由此得出結論,辨析同音字,減少同音字差錯很重要。這對于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語言文字法》...
“做”和“作”是漢語中出現頻率極高的兩個字,它們用法極其相近,經常難以區分。根據呂叔湘先生的說法,古代只有“作”字,是個入聲字。后來在說話中變成去聲,可是讀書音還是入聲,就有人造出一個“做”字來代表說話的去聲字音。這種“文白異讀”的現象,現在許多方言里都很普遍。所以,區分“作”“做”用法的基本標準是“文”與“白”。“作”多用于具有書面...
一直以來,很多編輯對蛋白、蛋白質這兩個詞該不該統一、如何統一,都十分糾結。比如有一本關于雞飼料配方的稿子中,文字編輯把全書的“粗蛋白”都統一為了“粗蛋白質”。這樣改當然沒有錯,但是真的有必要嗎?
辭書釋義里如果有需要說明的地方,可以采用附注的辦法,如《現代漢語詞典》(以下簡稱《現漢》)。附注的表述簡潔明了,因此常常可以用括號括起來,插在釋義內容中間,叫作“括注”。例如:
在日常生活、寫作中,常用到“跟”“與”“同”“和”,這幾個詞既可以做連詞,也可以做介詞。“跟”做介詞時常用于口語,在北京話里很常見,而在書面語中用得較少。例如:?
有網友留言:4月28日不少媒體轉載通稿,其中有這樣一句話: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人民采取符合中國國情的有效措施,經過艱苦卓絕努力,渡過了最困難時期。請問“渡”對嗎??
“考查”跟“考察”用法不同杜老師:某媒體刊文說:“他多次去國內外絲綢之路作段落性考查。”請問其中的“考查”用得是否妥當?謝謝!北京讀者王班師王班師讀者:“考查”指用一定的標準來檢查、衡量。例如:(1)這次語文期末考試側重于考查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2)少年宮的老師讓學生分別演奏樂器,以考查學生的實際演奏水平。(3)主任開始對6個小組上...
《立法技術規范(試行)(一)》對實踐中使用比較混亂,意思相近的,且容易引起歧義的一些法律常用詞語的使用作了規范。包括:和,以及,或者;應當,必須;不得,禁止;但是,但;除……外,除……以外;依照,按照,參照;制定,規定;會同,商;繳納,交納;抵銷,抵消;賬,帳;以上,以下,以內,不滿,超過;日,工作日等。
第一組縱橫捭闔與稗官野史1.“縱橫捭(bǎi)闔”(zònghéngbǎihé)中的“捭”字往往讀錯寫錯,所以,應該特別理解它的含義。捭,就是打開;闔,就是合起來。縱橫,指豎和橫;捭闔,指開和合。從字面上看,即是想縱就縱,想橫就橫;想開就開,想合就合。意思是有本事操縱或控制對方。《新華成語大詞典》中有兩個義項:①指運用手段進行分化、聯...
《咬文嚼字》發布2016十大流行語據上海《文匯報》消息,語言文字規范類刊物《咬文嚼字》雜志社近日發布了“2016年十大流行語”。1、洪荒之力我國古代傳統啟蒙讀本《千字文》第一句便是“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傳說天地初開之時,曾經有過一次大洪水,幾乎毀滅了整個世界。2015年,仙俠玄幻劇《花千骨》中,趙麗穎飾演的花千骨的“洪荒之力”一詞被...
遣詞造句功夫,必須反復錘煉章道無論是給傳統媒體,還是給網絡寫稿,遣詞造句的功夫必不可少。要使自己具備這硬功夫,必須要反復錘煉。下面結合一些事例,來看看如何在實踐中反復錘煉。一、用詞要反復推敲,要準確清晰例1:有時,不同的詞反映了不同的動機與境界。比如,“縣委書記王俊銘在縣委常委某某某、副縣長某某某、局長某某某的陪同下,深入某鎮某村……...
一、“帳”與“賬”的用法?“帳”與“賬”各有其用,不能通用。“帳”從“巾”,表示與布類相關之物,如“蚊帳”、“帳篷”或“青紗帳”。而“賬”從“貝”,表示與錢財有關的事物,意為“財物出入的記載”。如“賬目”、“賬號”、“入賬”或“查賬”。12二、“像”和“象”的用法“像”和“象”也不要混淆:“像”指用模仿、比照等方法制成的人或物的形象,...
“辨”與“辯”的用法。“辨”從“卜”。如“卜算”“占卜”。凡與心計有關,如區別、辨別、分辨有關的,用“辨”不用“辯”;“辯”從“言”。凡與言辭、辯論、辯解有關的,用“辯”。如“分辯率”應為“分辨率”;“被告辨護律師”應為“被告辯護律師”。“辨明”與“辯明”、“辨證”與“辯證”等含義不同,適用對象也不同,如“辨明是非”是指辨別清楚是與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