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技巧
你打算寫點什么?這個問題要是放在30年前,答案大概會是詩歌、小說或散文。如今再問,你會發現答案已大不同。筆頭的半徑在延伸,醫生會寫診室奇遇,警察會寫破案傳奇,CEO會寫商業思考,產品經理會寫產品哲學……似乎一切都可以通過寫作重塑,在各領域釀造新思想和新語言。然而,一旦要寫,我們都會遇到第一道坎:零基礎,寫什么好呢?這是個大問題。冷啟動...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無論多么天才,怎么七步成詩一氣呵成,還得靠改。像魯迅,就非常講究煉字。他那兩句著名的詩“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初稿你一定想不到——眼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邊覓小詩。改掉兩個字,效果就大不一樣。背后的苦吟,我們看不見而已。放棄初稿即成,一字難改的幻想,好好改稿吧。方法有很多,過去我們也分享過。今天來聊個非常實...
作家格拉德威爾曾提出過一個“一萬小時定律”,即任何人從平凡到大師的必要條件,就是歷經1萬小時的錘煉。但這里的“1萬小時”,只是必要而非充分條件,具體這“1萬小時”如何構成,才是能否成為行業資深的關鍵。就像經常有人會問:如何提高文案水平?其實提高文案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多看+多寫。當你看得足夠廣,寫得足夠多,你自然就會...
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但現實常常未必如此。現實世界奉行“2/8法則”,可能80%的努力,只換來20%的收益,而20%的付出,卻能產生80%的回報。放在文案能力的提升上,也是如此。有時我們看了很多資料,學了很多干貨,下筆卻依然無所適從。而真正讓我們成長的,可能是某次他人的點醒,某項工作的歷練,某個觀點的啟發……當我們可獲得的信息越...
地產文案會常常看到這樣的號,有些可能還是自己寫的,寫的時候還非常的氣吞山河。我喜歡從文案的角度來想這個作業,因為能接到這種劃時代的案子,文案多少應該去了現場。如果文案的文史情結厚重,一定也會為這里還有這樣的故里名人而感懷:這只怕都會來搶購吧,文案不免會以己度人地代入;而且,這等的地界,放眼華夏還能有幾塊?人甲方,還是馳名甲方的策劃,都...
“我很難給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模式,我就把在操作稿子的時候具體的習慣和方法分享給大家,如果大家覺得有可取的地方不妨試一試,如果不合適,也不用勉強去學或者去嘗試。新聞涉及到寫法,沒有什么絕對的地方,而且我覺得做記者,探索自己的工作方法本身就是一種樂趣。”在本次講座中,梁婷圍繞“素材”,從突發報道和常規報道兩種類型出發,細致地拆解了操作稿件...
辭舊迎新之際,“新年獻詞”作為媒體同題操作的“開年大戲”,常常以其充沛的情感、精致的文本吸引業內和公眾關注。作為一種特殊規格的評論,新年獻詞不聚焦于具體的新聞事件,而是依托過去一年國內外大小事件所構建的輿論環境。承載密集信息而探索創新表達,且帶有濃郁的品牌傳播意識,使“新年獻詞”成為新聞評論產品化的標志。觀點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產物。在...
者:《管錐編》問世以來,學術界無不為其精深博大而嘆服。錢先生在書前小序中云:“命筆之時,數請益于周君振甫”,并在著作中多次引征了您的觀點。先生能否談談當時的情況?周振甫:錢先生那樣講,我實在慚愧。那還在“四人幫”控制時期,大概是1975年,錢先生住在那時文學研究所樓下的一間房間里。一天,他忽然要我去他家里吃晚飯,我不知道有什么事情,下...
深度調查選題如何找?是很多調查記者的困擾。筆者認為好選題從生活中來,從日常觀察中來。以《危險的“偽翻新胎”》為例,因長期出差,在路上留意到國道、省道邊遍布著大量的輪胎修補店,抱著對這個行業的好奇心多次跟修理工聊天,無意中了解到不少的重載車輛普遍使用“偽翻新胎”上路行駛的秘密。結合浙江省“除險保安”的中心工作,認為這是一個關乎民生安全的...
我們來說說“三點新聞”目前的“業界標桿”——“浙江宣傳”。2022年5月30日,由浙江省委宣傳部打造的公眾號“浙江宣傳”正式上線,堅持日更,以高頻、簡短、犀利、果敢的姿態帶來一股清流,引得網友頻頻點贊。不僅受到了業界關注,更強勢出圈,成功入選“2022中國應用新聞傳播十大創新案例”。“浙江宣傳”始終堅持“9個字”:說人話、切熱點、有態...
選準課題是搞好調查研究的第一步。“盲人騎瞎馬”,想到什么就調研什么,中心把不住、焦點抓不準,想要進入黨委決策視野,起到資政作用,必然是“緣木求魚”。關注“勢”。要精準把握發展脈搏、聚焦前沿問題,對事關地方發展的形勢、局勢、態勢進行精準研判、深入思考、提出對策。比如,圍繞將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作為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契機,我們多次開展調...
都說文如其人,但也有例外。我曾有個作者,文章糙得很,段落散亂,過渡生硬,那句子遠得連眼睛都得助跑。模仿一下,畫風大概這樣:她轉身離去,消失在十八年前的廣州街頭。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秋天很美……我稱這種為“斷崖式硬轉”,讀起來像踩空了幾級樓梯那么難受。我忍不住打電話問他:“兩個地方隔了一萬多公里,你一個句號就打發了,不合適吧?”對方很不好意...
主題報道,多是自上而下的“規定動作”,是“既定任務”和“必答題”,容易忽視新聞傳播規律而出現“宣傳味”“政治味”較濃的問題,陷入“誰寫誰看,寫誰誰看”的尷尬局面。寧波日報報業集團旗下新媒體——甬派客戶端主動適應新形勢,把握新的傳播格局和生態,不斷探索主題報道創新路徑。“軟硬兼修”,讓主題報道“有料”任何主題報道,如果缺少新聞性這個硬核...
有通訊員告訴我,他特別用心地寫了一篇人物通訊,講了主人公特別精彩故事,這篇通訊在當地的報紙上還占了特別大的面積,可是為什么連“好新聞”也沒評上呢?他覺得評委不公正。既然他用了3個“特別”強調這篇通訊的優秀,那我就認真讀讀吧。讀后,我告訴他,如果這篇通訊投給我的話,請重寫!他問我為什么?我告訴他,講故事不能沒有情節,這篇通訊之所以能刊發...
報道主要用來宣傳企業,是為企業“幫忙”的。但要注意:搞不好也可能給企業挖坑、埋雷,幫倒忙。“幫倒忙”的報道容易岀現在工作通訊和人物通訊中。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一是把企業的商業秘密公之于眾。包括敏感的財務數據、經營策略等。二是報道的工作,在邏輯上不能自洽,也就是說不“圓”。報道沒有說服力,甚至誤導人。三是在既要宣傳又可能帶來麻煩的素材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