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采訪
“新聞學的本質是故事”。這是美國新聞學者提出的一個全新的新聞理念。他們認為,一個記者在采訪中,如果回答不出“故事在哪里”,那么他就寫不出新聞來。新聞是人類社會活動的反映,必須有許多生動活潑的故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采寫新聞說到底就是“采訪說故事...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智能手機的發展,“微信”傳播在網絡媒體中異軍突起,不少新聞事件在微信朋友圈中被廣泛傳播。廣播電臺開通微信平臺與聽眾密切互動,一些新聞被社會各界網友及時上傳。微信作為一個龐大的信息“集散地”,成為記者獲取新聞線索取之不盡的“新聞源...
民生新聞將人們的日常生活直觀地體現出來,凸顯了人們的生活實際情況。但是民生新聞需要在記者運用正確思維策略的基礎上進行報道,只有這樣才可以將事實更為有深度地開掘出來以避免民生新聞的同質化。這就要求民生新聞記者在采訪時能夠合理選材,從多角度對民生新...
一、校園新聞素材的挖掘要挖掘校園新聞寫作素材,突出新聞價值,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1.熟悉掌握學校有關情況,把握新聞事實。(1)學校概況。學校地址,學校規模(班級數、建筑面積、師生人數、教學設備等),學校辦學特色、教學質量,學校品牌(學校榮譽...
工作性新聞,主要是非事件性新聞,是采寫反映一個地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經驗和做法等方面內容的新聞。它是對一段時間內或若干空間里發生的諸多事實、情況、事件的綜合反映,揭示帶有分析性、啟發性的總體情況、傾向或經驗等。它的特點是點面結...
新聞素材到處都有,重要的是記者要具有敏銳的新聞觸角。一個善于尋找新聞的記者要養成隨時隨地挖掘潛在新聞素材的良好習慣。新華社著名記者徐人仲在《要善于發現新聞線索》中說:“新聞線索可能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一個數字、一句話、一種現象,只要處處留心,就有...
新聞線索就是一種信號,它代表新聞事實將要發生或者已經發生。發現和捕捉新聞線索是記者必須具備的專業能力,它雖然無處不在,但也需要記者擁有敏銳的新聞嗅覺與洞察力。一、新聞線索發現技巧新聞線索屬于開放性資源,但它并不等同于完整的新聞事實,作為注重時效...
在新聞行業中,很少有約定成文的行業規范來告訴記者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反而是一些口口相傳的從業經驗更為有用。近日,知名新聞學研究刊物ColumbiaJournalismReview邀請了一批來自頂尖媒體的從業人員分享他們在新聞實踐中收獲到的最重要建議。今天,我們把這些前輩的忠告分享給你。“年輕人,離電話遠一點,面對面去聊”GayT...
編者按在采訪中什么是“不帶外殼”和“帶有外殼”的人?如何采訪才能深入他們的內心?以人物報道見長的新華社國內部高級記者張嚴平,通過生動的講述,以她采寫的人物報道中的兩個主人公為例,為我們傳授了人物采訪的破“殼”高招。張嚴平新華社國內部高級記者張嚴平,長期從事政治、社會等領域的新聞報道,尤以人物報道見長,文章質樸真切、充滿情感、富有詩性,...
典型人物報道是我國新聞媒體的一種傳統報道樣式,同時也是我國新聞報道的一大特色。典型人物報道的概念是從典型報道中衍生出來,據《新聞學簡明詞典》解釋:“典型報道是對一定時期內產生的同類事物中最突出或最具代表性的事物進行的重點報道,是我國報刊常用的報道形式。其目的是通過對具有典型意義的人或事的剖析,引出普遍性的經驗或教訓,用以指導工作,教育...
歲前最大一波刷屏“寒門狀元之死”車禍收場,其中情節摻假卻強稱非虛構,也讓非虛構寫作多了些關注。我寫了《可能是非虛構寫作被黑得最慘的一次》一文后,許多不曾聽聞非虛構的朋友,也在公號后臺、知乎給我留言,希望能更淺白地科普。這當然好,于我既是本分,也...
提要新媒體流量的70%取決于標題,標題成了媒體掌控話語權、提升傳播力的“看家本領”。標題有哪些規律可循?劃重點,讓“埋在碗底下的肉”露出來;蹭熱點,讓“風口”飄出爆款產品;設疑點,讓懸念刺激“閱讀味蕾”;觸淚點,讓人情味成為“賣點”;搶落點,讓俗語登上“大雅之堂”。融媒體時代,千姿百態的海量資訊不斷稀釋著人們的注意力。碎片化閱讀背景下...
【摘要】抓好讀寫結合訓練點,讓學生在讀寫結合中升華情感,歷練思維,學會閱讀,樂于表達,從而達到讀寫結合、讀中悟寫、讀中導寫、以讀促寫的教學效果。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通過大量、廣泛的閱讀可以為寫作提供原始材料的積累和方法、模式與技巧,而不斷模仿寫作和創作,又可以促進學生的閱讀。由此可見研究讀寫結合的學習活動設計便顯得尤...
如何做好經濟新聞報道?首先要弄清楚經濟新聞報道的評價標準,筆者認為,好的新聞報道有三個維度,分別是時效、獨家和深度,占了其中兩條就能成為好新聞或者佳作,如果三條都占了就是佳作中的佳作,經濟新聞的評判標準也是這樣的。新聞報道更多的是實踐而非理論,知道了什么是好的經濟新聞報道,說的再好不去做也是假把式,所以能做到并生產出來好新聞才是真功夫...
作為“融媒時代”的記者,首先應該樹立“融媒”的理念,其次則是要淬煉在融媒時代新聞編撰的要領。今天騰訊媒體研究院為大家分享融媒時代記者應重視的幾個地方。強調“用戶本位”融媒體記者不僅僅是活躍在媒體機構的內容生產者,他們更多地將成為運營平臺的內容組...
新聞傳播的“出彩”與“不出錯”,就如同電力傳輸的正負兩極,正極要帶電、必須出彩,負極是零線,必須零差錯。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從事兩會報道的編輯記者們一定要掌握好正負極,尤其不能讓負極帶電,保障零差錯。近日,外語中文譯寫規范部際聯席會議專家委員會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