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素質
內容評價:由收視率造假引起的一個久被忽視的問題9月15日,導演郭靖宇通過個人微博發表了其在湖北大學演講的全文《起來,與操縱收視率的黑勢力決一死戰》,實名舉報其正在北京衛視和江蘇衛視黃金檔播出的電視劇《娘道》被逼購買收視率造假——某衛視要求其購買收視率,否則不予播出,以及他拒絕之后遭到利益集團報復的黑幕。郭靖宇透露,80集的戲要拿720...
出品|外言社翻譯|kewell編輯|王茸1.在底部放上擴展鏈接,確實能提高用戶停留時間。讓讀者停留更多時間是一個挑戰,而相對比較簡單的辦法就是——刺激用戶點擊,提升累計停留時間:圖片鏈接比文字鏈接更容易獲得點擊;在文章頁最后放鏈接,比在文中放鏈接點擊率高;簡單寫“相關故事”、“更多內容”,比復雜描述效果好,比如“看看其他人都在讀什么”...
媒介融合的環境下,新聞教育常常面對一個直接的問題,那就是如何平衡對于技術平臺的教育以及對于內容的新聞教育。前者是一種基于科學主義的教育,而后者則是一種基于人文主義的教育。通常來說,面對洶涌的新媒體浪潮,各國的新聞傳播院校都會高度重視技術平臺的建設。但是,新聞教育從本質上就是一種敘事的教育,是一種“講故事”的藝術。有些教育者做了零和博弈...
【摘要】隨著新技術運用日新月異的發展,國家對安全環保的要求越來越高,為建設“美麗中國”,油氣田新聞工作者有責任通過媒體讓社會了解企業,通過報道國際國內石油石化重大事件,從專業角度剖析新聞事件和新聞現象,把握石油石化發展趨勢,為石油石化發展把脈。這就更需要練就一批精通油田專業知識并擅長油田新聞報道的專家型記者,講好中國石化故事,傳播好中...
基層通訊員扎根在基層一線,肩負著長期為報社、電視臺等新聞媒體提供新聞線索和新聞稿件的任務,但在寫新聞報道時,往往不得要領,不知道新聞稿件該寫什么、怎么寫?投稿成功率一直不高。在此,筆者結合平時的寫作體會,建議基層通訊員寫好新聞稿件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勤”字當頭寫新聞報道,如同蜜蜂采蜜,必須“勤”字為先,要保證“身入”基層一線,勤動...
在很多通訊員眼里,職業記者占有更多的新聞素材,可以寫大題材、大人物。殊不知更多的新聞融于看似平常的生活之中,融于不引人注意的瑣碎小事里,融于默默無聞的普通人身上,就看你是否善于捕捉、挖掘,是否善于分析篩選。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學問,同理,處處留心有新聞。新時期黨對新聞宣傳提出“三貼近”的要求,就是要新聞工作者走群眾路線,深入到群眾生活中...
互聯網時代,雖然人人都有麥克風,但作為記者的專業精神和職業操守,無論到什么時候都不能丟。所有的融合都只是手段,“現場感”和“專業性”才是核心競爭力。進入媒體融合時代,報紙早已不只是一份報紙,兩微一端、直播、短視頻、H5等已成為各大紙媒的標配。原先的文字記者要為報紙、電視、網站、客戶端、微博、微信等多個端口供稿。2015年曾榮獲第十四屆...
幾年前我曾寫過一則400字的小消息,主要內容是“省領導會見前來對我省老工業基地振興規劃進行咨詢論證的高層專家”。之所以至今不忘,是因為這篇報道受到過報社領導“點評”。原來文章中只描述了會見時省委書記怎么說,省長怎么說。高層專家由哪些人組成?對遼寧進行哪些方面的論證?對我省老工業基地振興規劃進行咨詢論證的意義是什么?這些都沒有交代。沒有...
堅守36年6次獲得中國新聞獎,88次獲得全國及世界性新聞紀實攝影獎,他是目前我國唯一一位獲得過中國新聞獎“照片、通訊、論文”獎的“兩棲”記者。1978年11月,我在部隊參加了3個月的攝影報道培訓班,從此與新聞和攝影結下了不解之緣,至今已經36年...
“點子”者,乃主意、辦法、措施之謂也。辦報離不開“點子”,“點子”多,寫的稿子就好看叫座,推出的專欄就不同凡響,辦出的報紙就讀者日增。反之,則不然。筆者在人民日報工作了近40年,感觸最深的是在人民日報領導、編輯和記者中有不少“點子王”。這些人視...
兩會中,記者招待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新聞源,今年兩會期間舉行了十五場記者招待會,每次記者招待會現場都會有幾百名記者在場,但是舉手提問的就只有幾十人或更少,大概只占總人數的十分之一,能有幸當場提問的則更少,一般每場在十五人以內,只占現場記者人數的三四十分之一。對于其他沒有提問的記者來說,如果純粹是為了來聽、看記者招待會的話,那么在電視直播...
記者,既是職業,也是一種事業。無論年節或是各種法定假期,記者永遠“奔跑”在生活一線,尋找采訪線索,努力寫稿,努力發出報道……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從不間斷。從事這樣的工作需要一種境界。今天,我們共同來聽一位資深媒體人談對記者境界的理解,也許能幫助現在的記者找到心中奮斗的方向與職業成長的目標——成為新時代的“大記者”!?“不想當將軍的士兵...
記者做好采寫工作,客觀事實的陳述只是第一步,要寫出動人心、接地氣的好文章,需要有對社情的了解、對人情的熟知和對風情的意會,更需要有問禁、問俗、問變的細致考量。今天小編推送人民日報社原上海分社副社長范偉國《“三情”與“三問”》一文,分享他從事新聞...
“1.新聞故事化的一個基本要則是新聞中要有人;2.故事中人物不要太多,最好能有一個主人公;3.最能打動讀者的故事,是那種故事中的人物努力與其他人、事業、目標、大自然等建立聯系的故事;4.描寫人物最好的方式是運用細節,通過人物的言語、行動來顯示人物的性格或心境;5.在文中使用軼事,可以讓讀者讀到一半最疲勞的時候輕松一下。——李希光”上面...
2019年6月17日22時55分,在四川宜賓市長寧縣(北緯28.34度,東經104.90度)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據四川省應急管理廳消息,截止18日11時,地震已造成宜賓市和樂山市8縣(區)受災,因災死亡12人,其中宜賓長寧縣9人,珙縣3人。愿逝者安息,傷亡不再增加。全國媒體聚焦,彰顯新聞擔當,此次宜賓地震報道,新聞老兵...
身為專業媒體人,素材的收集和整理能力是基本素質,對于要從信息繁蕪中抽絲剝繭、挖掘真相的調查記者而言就更是如此。當事人身份如何最快核實?過往新聞怎樣一鍵追蹤?最重要,辛辛苦苦調查取證的事實,如何避免賬號丟失、硬盤損壞帶來的“永久性傷害”?本期全媒...
不久前,敬一丹來到人民講堂,和報人共同探討出鏡話題。擁有近四百個座位的人民日報綜合樓報告廳座無虛席,后排和兩側過道上,也擠滿了或站立或席地而坐的伙伴們,場面可說是相當爆棚。想想也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電視主持人,一家讀者心目中的傳統媒體,一群紙媒編...
實地考察、多信源采訪自然是調查性記者必不可少的技能,但是,當媒體環境更加嚴苛、大型事件更加復雜時,調查性記者想要讓調查報道“順利通關”,就需要用滿滿的技能來讓自己buff加身。社科數據大師在深度報道中,優質的數據是有力的證據,然而它們很多時候并非唾手可得。當復雜事件的報道中所需數據體量巨大、涉及人群眾多,記者難以獲得直接的數據時,就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