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記者養成

    政務新媒體頻頻“搶先”,記者如何應對?

    ”,因透過現象看本質而富有傳播價值,深受廣大讀者青睞。深度得來不易,對生產者有較高的要求,擁有職業采編隊伍、完備“策采編發”流程、長期實踐經驗的專業媒體,具備在深度賽道上奔跑的能力。有深度,作品方能高出一籌。當一條動態信息經過政務新媒體“官宣”后,黨報應該怎么做?專業的做法是深入下去,爭取在發現新聞事實、原因、趨勢等方面有所突破。20...

    2022-05-10 52

    傳統媒體記者,如何轉型呢?

    進入全媒體時代以來,傳統媒體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記者按部就班“寫稿”已經不行,現在要寫“新聞稿”,要寫“融合稿”,要寫策劃方案……尤其是疫情不停沖擊的當下,一些行業停擺或者接近停擺,怎么辦?轉型!

    采訪編輯圈 2022-04-06 28

    勤奮,通訊員最好的名片

    不知不覺中,2021年已悄然逝去,2022年如約而至。該去的總會要去,如綠蔭遍地的夏天;該來的自會到來,如白雪皚皚的冬天;誰也無法阻擋,更無法逃避。最好的活法就是珍惜當下,呵護健康,學會以一種平和的心態踏上2022年的新征程,然后靜下身心,好好總結一下漸行漸遠的“2021”。

    新聞三昧XWSM 2022-03-14 64

    融媒時代,記者如何發現新聞?

    潘堂林先生是新聞大家,也曾是媒體“一把手”。很多年前就讀過他的《怎樣發現新聞》。最近,我詳讀了先生新著《新聞點子捕捉與把握——融媒時代新聞發現新論》(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21年4月版),內心“化學反應”強烈。

    新聞三昧XWSM 2022-03-14 47

    日常生活也能挖“爆款”!一線記者實操獻技!

    大家好,我是中新社湖南分社記者唐小晴,今年是我投身新聞戰線的第十一個年頭。多年來,在與一些同行和基層通訊員的交往中,常常聽到有人說,除了常規性的采訪活動,沒什么新聞可寫。羅丹說過:“生活中不缺乏美,而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十一年新聞事業中,除了做好常規的報道,我還經常從日常生活中挖掘新聞。實踐告訴我:“生活中不缺乏新聞,而是缺乏發現新...

    庖丁解news 2022-03-10 74

    青記獨家丨女新聞人在媒體融合中的機遇與挑戰

    筆者所在的首都女新聞工作者協會(以下簡稱“首都女記協”),是具有法人資格的社會團體,始建于1996年。盡管如今全國冠以女記協名頭的組織鳳毛麟角,但首都女記協的延續發展昭示:為女新聞人服務,不僅需要而且可以有作為;新媒體時代女新聞人不僅數量上在增長,而且在新聞工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青年記者 2022-03-10 86

    腳下有泥心中有光,在轉型中觸摸新聞人的榮光

    前些天跟人聊天,才驚覺,自己踏入新聞這一行已經“一輪”——2009年至今,整整12年。這些年,當過編輯,跑過時政,寫過評論,深耕民生,更多的還是在一線。同事口中的“一專多能”,我想,或許就是從每年采訪走過的路,可往返北京和紐約一次中得來,也從一次次切換“角色”轉型升級中得來。

    以記者的“匠心”,為時代留痕!

    王嫻,浙江義烏人,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浙江之聲主任記者。畢業于浙江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采寫的《全國首個!浙江為數字經濟立法》獲得第三十一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采寫的《決勝未來的科創走廊》《尋找杭州的文明基因》《杭州出租車呼喚改革》等作品獲得浙江新聞獎一等獎。

    傳媒評論 2022-03-09 61

    實習成長記:走在記者路上

    從來記者站的第一天起,記者站徐主任就告訴我,要多讀報,學習別人怎么寫新聞的。所以我來記者站的第一件事就是整理報紙。整理過程并沒有想象中的枯燥,反而讓我有一種長慶大小事盡收眼底的感覺。還從中解鎖了很多專業詞匯,知道了很多新鮮事

    編采微課堂 2022-03-03 53

    記者要如何應對職業倦怠和心理創傷?

    哥倫比亞大學達特新聞與創傷中心的專家表示,復原力是人類在逆境、創傷、悲劇和重大壓力來源之下的應對、反彈和適應能力,記者在這方面可能特別出色。新聞業的創傷暴露比一般人高,但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發生率相對較低。盡管如此,心理創傷一旦發生,對記者來說是明顯有害的。

    GIJN 2021-12-15 67

    點擊更新記者節22.0版本!

    今天是2021年11月8日,系統已為您自動更新記者節22.0版本,歡迎來到第22個中國記者節!媒體人的工作內容和技能在此次版本迭代中有哪些進化?互聯網技術重塑新聞業的當下,媒體人的專業要求有哪些變與不變?

    RUC新聞坊 2021-11-10 44

    在異地調研采訪中錘煉“四力”

    摘要:對一名記者來講,自身經歷和視野在一定意義上決定了其新聞作品的高度和深度。尤其是長期在一個地方工作的駐站記者,更容易畫地為牢、坐井觀天。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干。豐富經歷、擴展視野,關鍵在于能走出平時待的“圈子”,真實體驗和剖析外面不一樣的世界。本文以作者的一次異地采訪經歷為主線,論證駐站記者如何走出去提升自身認識、拓展思維廣度...

    全媒體探索 2021-10-12 56

    融媒體時代記者發現力的養成路徑

    全媒體時代信息洪流滾滾而來,如果記者缺乏新聞的發現力,就會被海量的信息漩渦淹沒。那么,在媒體融合走向縱深的當下,如何有效增強記者“吹沙見金”的新聞發現力?

    傳媒評論 2021-10-12 58

    對話沈軼倫:唯有真實最動人

    她從時政記者起步,奔忙之余留心拾取“邊角料”。順著字里行間的細微提示,她將目光轉向人在城市空間內的行動與記憶,把建筑匯成可閱讀的“海上記憶”,從中挖掘上海內蘊豐富的城市精神。她一趟趟走進人的故事里,通過細致采訪和動人筆觸,形成帶有強烈風格的人物報道。

    解放小報 2021-08-16 51

    陳漢忠張衛星:勤奮·拚搏·進取·提高

    復旦大學新聞系副教授丁凎林,是位長期從事鄒韜奮思想研究的新聞教育工作者。他先后主編出版了《人民的喉舌——鄒韜奮論報刊》、《鄒韜奮年譜》等書,發表了《韜奮小傳》、《珍貴的遺產》等許多研究韜奮的專論。

    老記說事 2021-07-27 61
    全媒體時代,老記如何轉型做新媒體小編

    全媒體時代,老記如何轉型做新媒體小編

    2014年,我從記者崗位轉換跑道,成為浙江新聞客戶端第一批新媒體編輯。從業多年的“老記”變身新媒體小編,身份變了,跑道變了,對于新聞報道來說,改變的或許只是新聞的呈現方式和新聞報道工具的升級換代,新聞的核心價值內容不變。如何應對這瞬息萬變的互聯...

    傳媒評論 2021-07-26 65

    記者能在報道中使用邏輯推理嗎?

    對于每一位記者來說,觀察能力極為重要。但觀察不到的東西,比如事物之間的邏輯聯系,則需要用思維和邏輯推理去補充,后者對于提升記者洞察事物本質的能力更為重要。你比別人看得多一些、思考得多一些、表達得更真實、更生動一些,你就能順利地在看似不相關的雜亂素材中找到有機聯系,從成堆的部件中迅速組裝出具有新聞價值的故事構想。

    傳媒見聞 2021-07-26 52

    用心、用情、用功:記者講好故事的三大著力點

    信息、動態,報道的基本內容,但光有這些遠遠不夠,必須透過報道給人以力量,通過報道講故事、講好故事方能以力量體現新聞人的履職擔當。2020年11月8日,央視《好記者講好故事》特別節目,13位記者講述采訪經歷和故事,包括武漢抗疫一線、貧困戶異地搬遷的脫貧故事等,展現全國新聞戰線年度重大新聞事件中的優異表現,給億萬受眾以滿滿正能量。

    城市黨報研究 2021-07-26 56
    亚洲精品无码鲁网中文电影| 国产综合激情在线亚洲第一页| 亚洲黄黄黄网站在线观看| 图图资源网亚洲综合网站|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 色窝窝亚洲AV网在线观看| 亚洲乱妇熟女爽到高潮的片|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亚洲456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乱码麻豆精品国产|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激情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在线电影| 99久久精品国产亚洲| 亚洲欧洲综合在线| 色偷偷亚洲女人天堂观看欧|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九 |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 |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福利|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1| 亚洲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久热无码av中文字幕|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夜夜欢A∨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色7777在线观看不卡|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男男| 亚洲第一AV网站| 4444亚洲国产成人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久| 亚洲国产区男人本色|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18gay台湾男同亚洲男同|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PP |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