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養成
我的感覺是至少有這么幾條:第一,你得是一個對于自己之外的事情很有興趣的人。如果僅僅是喜歡文藝寫作,喜歡講述自己故事的人,很難做好記者。要對別人,要對外界的事物有興趣傾聽和分析的能力。第二,你得是一個能夠習慣不斷寫作的人。很多東西,可能你我大家都...
《新聞寫作與報道訓練教程》的作者在導言里寫道:“讓讀者看見。令讀者在乎。遵循這兩條原則,你將造就出獲獎記者。”這句話道出了當今新聞寫作的兩個重要特征:在人們越來越依賴視覺信息的今天,當看著電視和碟片長大的人們越來越成為主要受眾群體的今天,把讀者...
新聞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見習是把新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最好途徑,是學生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實際業務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新聞專業的學生進入新聞界的開始,是從學界通向業界必不可少的橋梁。各個學校新聞專業的課程安排中見習都被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所有...
注:呼格吉勒圖的父母李三仁、尚愛云聽到再審結果后與新華社記者湯計含淚相擁。新華社內蒙古分社高級記者湯計先后為“呼格案”寫了5篇情況反映。隨著呼格吉勒圖案再審,九年堅持不懈追蹤此案,以深入、翔實、準確、權威的調查,最終推動冤案得以昭雪的新華社記者...
——記者職業面臨的挑戰與未來如果要用簡短的話總結過去十年的新聞生態變化,它可能是:每個人都突然獲得了更大的自由。新聞制作者、廣告商、新興企業和普通人,尤其是之前被稱作“受眾”的普通人,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傳播自由。無論是日本福島核泄漏事件還是“阿拉...
發現力這個概念是新華社原總編輯南振中首先提出來的。筆者理解,所謂發現力就是新聞記者善于發現新事物,揭示事物內在規律,判斷其意義和價值的能力。應該說,發現力是新聞記者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的重要體現。作為《河北日報》駐邯鄲站記者,幾年來筆者一直關注著...
記者怎么才能及時發現生活中的新聞信息呢?記者怎樣發現新聞?概括起來就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只要多看看,多問問,多想想,就會有意外的收獲,就會在平凡中發現偉大。事實上,許多“鮮活”的新聞,就蘊藏在人民群眾火熱的生活中;只有到生活的激流中,才容易抓...
新聞寫作三種境界:盲目寫作,心中無數。寫作困難,無所適從。摸到門路,經常發表。日前,與幾位剛到電視局不久的同行閑聊,他們問我這樣一個問題:“我寫了那么多稿子,也拍了不少新聞,為什么報社一篇也不給登?省臺一篇也不給用?”這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我無法...
在成長過程中,新記者需要面對“如何正確認識自己”的問題。如果對自己定位不準確,或者會因受挫而沮喪自卑,或者因自視甚高而盲目樂觀。這就需要對一個記者的成長規律有一些了解。大多數優秀記者的成長軌跡,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破解文體之困路子不...
近些年,我國新聞事業高速發展,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對新聞傳播事業造成巨大沖擊,同時對新聞工作者也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和更為嚴格的要求。毋庸置疑,我們現在處在一個日新月異、色彩斑斕的時代。我們時時在想,置身這樣的環境,作為一名新聞記者,究竟如何才能符合...
人民日報原總編輯范敬宜生前在一次培訓講座時曾說道:“五種人不可當記者:不熱愛新聞工作的不可以,怕吃苦的不可以,畏風險的不可以,慕浮華的不可以,無悟性的不可以。”這句話給大家留下的印象很深,也給大家留下無盡的思考和有益的啟發。為什么這五種人不可當...
1、優秀的撰稿人視整個世界為他們的新聞實驗室和新聞報道構思的倉庫。他們一走出辦公室就能發現新聞。事實上,他們只要走上街道、開車到商業城或是看電視,他們就能發現可以寫作的素材。2、優秀的撰稿人更愿意自己找到新聞線索并把它發展成新聞報道。他們都有一...
有好幾個記者,在采訪中遭人質問:“你是替黨說話,還是替老百姓說話?”這句“政治不正確”的問話,既是笑談,又精準地映射了中國的現實。其實,“替誰說話”這個問題,的確可以成為一種給記者分類的標準。前段時間,學術期刊《TheChinaQuartely...
新聞攝影不同于藝術攝影,它的關鍵是體現新聞性,要讓一幅新聞圖片既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又要有很強的新聞性,這就需要很多條件,我認為最主要的是“四敏”,這就是新聞攝影記者應該努力做到:敏感、敏銳、敏捷、敏慧。一、敏感捕捉新聞的能力,就是新聞敏感。...
一、校園宣傳工作的特征1.校園宣傳工作思想定位明確。校園宣傳工作必須有明確的指導思想定位,它必須圍繞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政策來開展,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結合,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