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屆畢業生就業五步進行曲
據最新調查數據顯示,畢業生就業,如果順利,從求職到最終落實單位、辦理派遣手續,畢業生們要經歷漫長的九個月才能正式開始工作。確定就業意向、網上簽約、報到派遣、戶口遷移、檔案關系、勞動合同、上崗見習、轉正定級等等這些與畢業生息息相關的“名詞兒”,對于即將要走向社會的畢業生多少還有些陌生。如何應對就業風險,盡快鎖定工作目標呢?不妨從以下五步開始具體操作。
第一步:明確目標———找單位1.多渠道搜索信息。每年11月開始,各大企業開始陸續進入校園宣講,各類招聘會也集中舉辦,此起彼伏。應屆畢業生可多關注學校就業中心網站、各類招聘網站、各類人才交流市場、校園招聘會、企業校園宣講會、報紙招聘信息、通過熟人推薦等渠道搜集招聘信息,了解用人單位背景和需求。
2.簡歷不要太長。很多畢業生拿著厚厚的簡歷遞給用人單位,有的簡歷甚至附上自己的論文。在招聘旺季,每家用人單位都會收到幾千份簡歷,工作量非常大,特別厚的簡歷根本沒有時間看完。對于應屆畢業生來講,基本上都沒有工作經驗,學習經歷都差不多,只要在簡歷中寫明所學專業、應聘部門或職位、在校期間曾經參加過哪些實習或兼職活動,再附上成績表就可以了,一般不要超過兩頁紙。
3.筆試面試闖難關。筆試主要是對畢業生工作能力進行測試。一是專業能力測試。如畢業后從事行政管理、秘書方面的工作,文字能力的好壞至關重要,因此有的單位要進行筆試。筆試前最好看看應用文寫作一類的書,對各類應用文體的格式心中有數。二是綜合能力測試。這是對畢業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知識面等綜合素質的全方位測試。此外,專業技能、英語水平測試也較常見。面試是整個求職過程中最重要的階段,成敗均決定于面試時短短一瞬間的表現。準時到達,包括預先給可能發生的意外留下時間。面試時留心身體語言,盡量顯得精簡、有活力、對主考人全神貫注。盡量少涉及薪酬之事。
第二步:網上簽約———別忘記在應聘成功之后,需要辦理哪些手續?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經過雙向選擇達成就業意向后,需要與用人單位、就業主管部門完成網上簽約,這有利于法律的保護。一般情況下大部分畢業生會在7月之前完成就業協議的簽訂。
第三步:領取《報到證》———去報到每年從6月底開始,就到了畢業生集中派遣的時間。學生可到學校畢業生就業辦領取《報到證》,按照之前簽訂的網上就業協議,需要持《報到證》到派出所辦理戶口遷移,再到用人單位報到。很多學生不清楚《報到證》的作用,一些學生畢業生幾年后又回學校找《報到證》。《報到證》丟失以后很麻煩,雖可以補辦,但需按步驟一步一步進行,不僅浪費時間,還浪費精力。因此,畢業生一定要對《報到證》給予高度重視。
第四步:我的檔案———誰來管畢業當年落實單位的畢業生,畢業生的接收單位為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等有人事自主權及檔案保管權的單位,辦理檔案時會比較省事,其檔案可由學校直接轉給接收單位人事部門。畢業生的接收單位為三資企業、私營企業、股份制企業等沒有人事自主權的企業,各單位一般都根據自己的情況,將畢業生的關系檔案交由人事部門所屬人才服務機構代管。畢業時未落實單位的畢業生,將直接派遣到各畢業生生源地人事局及教育局,畢業生的戶口轉至家庭所在地落戶。
第五步:簽訂就業勞動合同———很重要辦理正式入職手續后,畢業生應與用人單位簽訂 《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是雙方合同,它由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兩方的權利、義務構成。畢業生簽訂就業協議時仍然是學生身份,但是簽訂勞動合同時應當是勞動者身份。所以畢業生要簽訂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應當具備的必備條款包括:有效時間、工作內容、勞動報酬、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等。同時單位是否為員工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住房公積金等,這些都應該在之前與單位協商好,并在勞動合同中清楚標明。
溫馨貼士:
畢業生就業報到證(派遣證)--何作用?
報到證的全稱是“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派遣報到證”,由國家教育部直接印刷,省級高校畢業生就業管理部門單獨簽發,列入國家就業計劃的畢業生才能持有的有效報到證件。用人單位以報到證為依據,接收安排畢業生工作,并接轉畢業生的人事檔案、戶口遷移手續等。
其作用為:到接收單位報到的憑證;證明持證的畢業生是納入國家統一招生計劃的學生;辦理戶口遷移、落戶手續的憑證;干部身份證明;人才服務機構存檔的證明。
報到證只能一人一份,由其它部門印制或簽發的報到證無效。畢業生對報到證要妥善保管,不論什么原因,凡自行涂改、撕毀的報到證一律作廢。如報到證遺失,應由畢業生本人提出申請,在當地市級日報上申明作廢,然后由學校上報省級主管畢業生調配部門予以補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