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示汶川地震救援的舞蹈《堅強》 顧娜/攝
本報訊 5月10日晚,由護理學院主辦的“天使之聲”文藝晚會在江寧校區大學生活動中心舉行。文藝晚會由歡樂之歌、天使之城、希望之翼三篇展開:從歌舞到小品,從T臺秀到英文劇,從詩歌朗誦到舞臺劇,表演形式多樣,給觀眾呈現出一場視聽盛宴。
今年的“5·12”已經不僅僅是國際護士節,又被加上另一層深意———對四川汶川地震逝者的深沉哀思。特別節目詩朗誦《五月的印記》和舞蹈《堅強》把大家引向去年的此時,護士奔赴災區,用堅強戰勝災難,用愛心溫暖災民的場景。
護理學院特別邀請了四位去年奔赴四川災區第一線的護士介紹當時的工作體會。來自南京市第一醫院急診科的護士長潮欣暢是第一批前往災區的醫護工作者。在災區護理傷病員,往往跪在地上要跪一整天,站起來膝蓋都腫了。“有位女青年被送來時已經奄奄一息,最終沒能存活下來。我們要讓愛永駐,讓她安詳地‘走’,我們幫她換好衣服,梳好頭發。”她說,“記憶深刻的是一位92歲的老人在災區化緣雞蛋,然后煮熟送往醫療工作站,我們與病人同吃百家飯……”
外科護士長曹琳也是第一批前往災區的,她是在震后第二天帶領80后的幾位外科護士前往的。“在那兒,我的視線總是淚水模糊的。看到老百姓住的地方,心情很沉重……”曹琳講述,每天都有解放軍送來很多傷員,最多一個小時送來80個,她們為傷員清傷、換藥、輸液、喂飯。
王兆霞是第一附屬醫院老年神經科的護士長。她回憶那段齊心協力搶救災民:兩天兩夜七名隊員未合過眼打過盹,無水無電一天一袋方便面一瓶礦泉水的艱苦生活時仍深有感觸。“我被災區人民所感動。希望不管是活下來還是沒活下來的人都能夠生者堅強,死者安詳!”
第二批前往災區參與救援工作的王琰是江蘇省中醫院手術室護士長。“14號從前方傳來缺少ICU護士,我們兩小時準備,奔赴災區,14號夜晚進入綿陽,入住520醫院。從晚上到早晨,一直在做手術。”,王琰老師回憶,“17號要求撤退,可是大家卻都說‘我是共產黨員我留下’,這不是一句口號,真的是共產黨員都這樣說……”據王琰介紹,她丈夫至今還在災區援建,她希望他能夠早點結束工作回家。她感慨地說:“活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