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兩次打電話采訪朱威時他都以“不好意思,現在沒空”而告終。他最近非常忙,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作為在年產量占全球四分之一、工業年產值達100億元人民幣的浙江桐鄉皮草業的一名領銜設計師,朱威為中國頂級皮草品牌做設計,為歐美服裝大牌做設計。2008年11月,他設計的50余套皮草代表杭州設計師的成就奔赴北京,參加中國國際時裝周設計師專場發布,一舉奪得“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稱號。
“我是十年磨一劍啊,才獲得十佳時裝設計師稱號!”朱威感慨地說。
現年37歲的朱威,1994年畢業于我院前身之一的浙江紡織工業學校服裝系,歷任雅瑩、艾可時裝藝術總監。1998年涉足皮草產品開發,歷任雪球、銀杉皮草藝術總監。2003年在杭州成立朱威時裝設計工作室。
日前,記者第三次電話連線采訪了朱威。頂著“新科狀元”的頭銜,他卻并未在電話中過多地描述自己。他說,去年11月在北京的時裝發布會,是他作為一個設計師與桐鄉整個皮草產業集群合作才得以實現的。主要目的是想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讓更多國際國內的消費者來認識這個產業,從而更關注這個產業;也讓更多的設計師了解這個產業,以便有更多的設計師從事皮草設計。
朱威和桐鄉皮草結緣,從一開始在貿易方面的合作到簡單產品研發,再到后來深層次的與單個企業及行業組織的合作,朱威前前后后已經做了八九年,在產品開發、產業推廣上,以及發掘培養新生代設計師的計劃上都有深度合作。每年5月,都會舉辦一次國際性的服裝設計大獎賽,為企業儲備青年設計師。每年11月、3月都會在時裝周、博覽會上有組團的活動。
說到他的獲獎,他只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為了這次發布會,我閉關了整整兩個多月。每天重復同一件事情,幾乎什么也不去考慮,只是一門心思想著把事情做好。在這三個月里有很多心得和總結,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質的飛躍,也許正是像他這樣不善叫口號,用心下苦功的人所能創造出的。
“痛苦!”這是整個采訪中朱威說得最多的詞。“設計的過程充滿痛苦,很多東西都喜歡,但是不得不需要否定,需要剝離。”
“最痛苦的是我的想法太奇怪,我不喜歡重復已有的概念,創新又有太大的風險。”
“角色轉換也很痛苦,既做單純設計又要兼顧皮草貿易公司生意,讓藝術和主流商業元素共生,很多環節只有我一人承擔。”
記者恍然感悟,如此耀眼的時裝是在這樣的靈魂掙扎中涅 而來,從他的談話中,似乎書寫著一個設計師的心路歷程———一邊愛一邊痛苦,正如一場魂不守舍的愛情,愛得越深痛得越深。
朱威離開母校15年了,在言談中仍流露出對母校的深厚感情。“我當初學的服裝設計理論、實踐知識都很受用。”他表示現在干服裝設計行業大有前途。同時他告誡學弟學妹,應珍惜在校時光,學好扎實的專業基礎。在時下的金融危機里,畢業生或先就業再擇業,或自己創業再發展,不要急于功成,是金子總會發光。他希望有更多設計師去從事皮草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