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8日,我校在盤旋路校區體育館舉辦了2009屆畢業生春季“雙向選擇”洽談會,來自甘肅、青海、新疆、陜西、寧夏、江蘇等地的145余家用人單位、省內外6000余名高校畢業生參加了“雙向選擇”洽談會。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寒冬下,我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同樣不容樂觀。為了應對危機,蘭州大學創新工作思路,以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為工作重心,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推出四大舉措,給身處就業寒冬中的學子們帶來溫暖的春風。
“打包”推薦貧困畢業生以往雙選會上,用人單位收到的都是一份份個人簡歷,而在今年的蘭州大學春季雙選會上,用人單位還收到了一份多達194人的集體簡歷。其中包括每一個學生的基本信息、自我鑒定和學院的推薦意見。
“關心學生就業,承擔社會責任,讓優秀學生以感恩的心進入企業,與企業共同成長”是印在《蘭州大學2009屆畢業生就業扶助計劃重點推薦學生材料》封面上的一句宣傳語。這份集體簡歷源自我校出臺的 “家庭經濟困難和零就業家庭畢業生”扶助計劃,只要符合“家庭經濟困難、零就業家庭”其中一個條件者就可報名。參加該計劃的畢業生,學校通過專題座談會、專項就業技巧指導、“簡歷門診”和雙選會專項推薦等方式,對他們的就業進行幫扶。
目前全校參加該計劃的畢業生有194人。
“職業規劃課程”成必修課從2007年春季學期起,蘭州大學面向全校大二年級學生開設《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課程。該課程是我校就業指導體系的基礎和核心。所有學生在大學階段都要接受該課程的學習,掌握職業規劃的基礎理論。現階段,該課程在師資培養、教學管理、課堂評估、教學考核、教材建設等方面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該課程的授課老師是學院主管學生工作的黨委副書記和從事學生工作三年以上的專職學生工作人員。為了進一步規范教學活動、不斷提高授課質量,學校就業指導中心專門成立 《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教研室對課程進行全面管理。2009年春季學期開始,學校將《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課程正式列為公共必修課納入學校教學體系,目前已發展為包括學生的自我認知、個人的職業規劃、如何面試、簡歷撰寫等內容的綜合必修課程。我校是甘肅省的高校第一家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的學校。學生在學校經過系統的 “就業教育”后,大都能發現自身的問題所在,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則由專業的職業生涯咨詢機構來完成。
啟動“本科生就業競爭力提升計劃”
缺乏工作經驗、所學專業單一、面試能力不足等問題,一直是影響大學畢業生求職的重要因素。
經過多年探索,就業指導中心整合校內外優質資源,于2008年春季學期正式啟動了“蘭州大學本科生就業競爭力提升計劃”培訓項目。
在培訓前期的準備階段,通過了解企業對于人才知識方面的需求,聘請在某一領域有深厚造詣、豐富職業經驗的學者或專家擔任授課老師,范圍涵蓋國企、公務員、教育學術、社會人士、民企及外企等各個行業,同學自由報名。而培訓內容則由學生、老師和就業指導中心共同商討決定,盡力滿足每一個人的需求。在培訓過程中制定嚴格的考評體系。培訓結束后,對考核合格的學員頒發由蘭州大學就業指導中心認證的結業證,為提高證書的“含金量”,在學生的考勤和結業考試成績過關的基礎上,根據成績排名順序,只給排名在前60%的學員發結業證書,對優秀學員進行獎勵。受訓學員能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培養職業品性素養,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知識結構,結合社會環境和市場環境,對自己將要從事的職業以及要達到的職業目標做出方向性的選擇。
截至目前,蘭州大學本科生就業競爭力提升計劃現已開展創業教育、媒體新人、秘書學、人力資源管理、禮儀素養與形象塑造、有效溝通與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公文寫作等11個培訓項目。項目的開展得到了廣大同學的熱烈歡迎,已有4000多名學生參加了培訓,2000多名學生獲得證書。結合當前形勢的變化,我校今后還計劃開展公關知識類培訓、法律知識類培訓、公務員知識培訓、辦公軟件培訓等多個培訓項目,繼續探索,不斷完善,讓更多的同學從中受益。
“方太模式”讓學生迅速成長在總結過去幾年學生就業實習實踐活動經驗基礎上,蘭大就業指導中心創新思路,開拓學生就業實習的新模式———“方太模式”。
這種就業實習模式區別于傳統的以了解國情為主的暑期社會實踐和提高專業水平的專業課程實習,明確以就業為導向,讓學生進入真實的就業環節。其操作辦法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自始至終以學生為主體,自行申報實習方案。經學校就業部門初步篩選后,通過的學生可以在校內自行招募成員,并通過簡歷篩選、面試等環節,確定參加實習的團隊成員。團隊所有成員共同努力,策劃實習方案并聯系企業,以一個“準員工”的身份體驗企業生活,以此促進大學生對就業市場和意向行業的了解,同時將其收獲反饋到自己的學業規劃中,最終在真正就業的時候能夠有的放矢,提高就業競爭力。實習費用則由企業、學校和學生三方共同承擔。承擔費用意味著承擔相應的責任,共同提高實習質量。
目前,已經成行5個團隊共計25人左右。分別是寧波方太廚具有限公司 (該公司為這種模式第一個成行的團隊實習企業,因此在校內以“方太”命名這種實習模式)、內蒙古伊利集團等五家企業。根據學生反饋的情況,這樣的實習對于增強學生對意向工作、行業的認識,提高學生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加強學生的崗位適應性等都有比較明顯的效果。
“正如,每個人的簡歷是從大一開始就寫起的一樣,學生的就業工作也要從入學時就開始抓。”我校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人石兆俊說。他希望同學們要時刻關注學校的就業網,積極參加各種就業培訓,滿懷信心的應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