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機遇,謀關鍵,增優勢,強特色園藝林學學院 葉志彪
學科的綜合性發展使高校的結構更向綜合性發展,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科優勢,辦出學校特色、水平,已經成為高等教育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履行歷史使命的戰略選擇。在學習實踐活動中,確定的7個調研專題中有3個直接與學科建設密切相關,這足以顯現學科建設在學校科學發展中的核心地位。
學科建設需要提前謀劃。學校提出的“強優支重、以重帶新、包容整合、互促共進”的學科建設思路,反映了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全面協調可持續。在學科建設中建設好重點學科這個龍頭非常關鍵,它關系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通過重點學科建設,提高學校培養高層次專門人才、解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的能力,提升總體辦學水平,形成辦學特色。在進行重點學科建設規劃時,涉及面寬,政策性、學術性強,其在建設規劃實施過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和經驗,其他學科的建設中可以借鑒。重點學科在教學、科研、學術交流和聯合攻關以及與其他學科合作中,帶動其他學科的發展,以形成學科群的協同發展。此外,重點學科建設的過程中,通過學科間的交叉、延伸,有利于形成邊緣學科、綜合性學科和學科群體。所以,通過加強重點學科的建設,可以有效促進和帶動其他學科的發展,促成學校整體學科建設上水平。
學科建設要與學校發展相協調。首先要與學校的發展規模相適應。一所學校的發展規模是有限的,設置多少專業,這些專業涉及幾類學科,都至關重要。其次,學科的發展必須與專業設置相適應,1998年專業調整后,拓寬了專業面,增強了專業的適應性,一個專業一般橫跨兩個以上的學科。另外,學科建設上水平必須根據人才需求分析,確立辦學層次、學科及專業結構比例。在層次上,確定研究生、本科生的發展規模。在學科結構上,要確定基礎學科、應用學科、綜合性學科的發展比例。在專業結構上,要拓寬專業學科范圍,按大專業招生,分階段教學,加強基礎,按需分流專業方向,因材施教,雙向選擇,從而增強專業的適應能力,這樣才能形成自身的優勢和特色。
學科建設要與外部環境相適應。學校應及時、正確地抓住機遇,適時調整發展目標,力爭使一些學科的發展走在前列。緊密圍繞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和武漢城市圈建設等重大需求,大力支持具有優勢特色的前沿高技術研究,增強多學科協同攻關和承擔國家重大科技成果研究的能力,加強與地方政府、部門、企業的聯系與協作,推進校辦企業的改革,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更好地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高學校在區域經濟、行業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影響力,為促進“三農”問題的解決作出更大的貢獻。
學科建設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深入調查研究。社會、科技和經濟的高速發展,學科之間相互滲透,新的邊緣學科不斷涌現,及時、準確地掌握學校內外、國際國內的有關情況和信息十分重要。如果只是制訂規劃和建立各種規章制度是不夠的,因為規劃或計劃和各種規范都只有在符合客觀實際情況時才能發揮作用。結合調研的成果,做出正確地決策,制訂切實可行的規劃,有效地組織實施,認真地進行檢驗和反饋,從檢查獲得的反饋中取得到新的信息,修訂規劃、政策和措施,這樣實施的過程,就是從實踐到認識,又從認識到實踐的科學發展的過程。
總而言之,學科建設是我校科學發展的關鍵,是創建研究型大學的核心。實踐證明:學科建設和特色辦學的成績是學校貫徹科學發展觀的結果;其存在的問題也必須通過科學發展來解決。我們要以本次實踐活動為著力點,進一步鞏固學科建設的突出地位,在抓機遇、增優勢、強特色的基礎上,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探索“圍繞領軍人物,培植創新團隊,支撐優勢學科,促進富民產業”的發展模式,謀劃科學發展大計,破解發展難題,提高學校核心競爭力,努力實現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