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鋒相對話創業
大學生有創業優勢嗎?
●正方觀點:
“大學生文化水平較高,自主學習知識的能力強;作為時代的弄潮兒,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思維普遍活躍,不管是敢不敢干、至少是敢想”。
“大學生創業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我個人認為年輕就是最大的優勢。因為年輕,所以可以有更多嘗試的機會,即使摔倒了還可以爬起來重新再來。所以,創業要趁早!”
“不管創業成功與否,大學生‘不知其可否而為之’,這本身就是一種氣魄。”
“自信心強、富有激情,這種拼勁和闖勁是大學生的專利。”
●反方觀點:
“除了魯莽就是草率,沒啥優勢。”
“俗話說,‘嘴上無毛,辦事不牢’,在商業交往的過程中,社會上普遍對年輕的大學生持一種不信任的態度,這是帶有偏見和不公平的創業環境。”
“大學生思想單純,容易把創業想像成為一個簡單的過程。但社會復雜、江湖險惡、創業艱辛,很多大學生創業者缺乏相應的承受能力,容易放棄。”
●點評:因人而異,揚長避短。大學生在創業的過程中,總會或多或少地表現出這個群體自身的優勢或劣勢。具體到每個創業的個人,其實際情況是各不相同的,這就需要每個人對自己保持清醒的認識。在談到怎樣的大學生具有創業優勢時,“創業家園”網站的指導專家陳纓表示,一名成功的創業者需要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理財能力和執行能力,同時,性格開朗、溝通能力強的人能夠在創業的道路上走得更遠。還有專家表示,不同的行業對創業者的要求不同,大學生創業者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揚長避短,有選擇地在高新技術、創意設計、文化傳播等新興行業尋找創業的突破口。
你是否會選擇創業?
●正方觀點:
“我愿意創業,自己的事情自己說了算,自己的未來完全由自己做主”。
“如果有機會,嘗試一下未嘗不可,說不定可以闖出一條康莊大道來。即使失敗,那也是一種成長和收獲。”
“這是我正在考慮的問題。雖然父母對此還有些顧慮,但我身邊的朋友都非常支持我的想法,我的創業團隊也在組建當中。萬事俱備,待到畢業時,我便可放手去做了!”
“目前來說應該還不是我的首選。我想先工作幾年,積累一定的社會經驗和人脈資源。等時機成熟的時候,我會考慮。”
●反方觀點:
“從來沒有考慮過。我還是比較傾向穩定的生活,當公務員或老師是我的首選。”
“我覺得自己沒有那個能力、不適合。”
“曾經想過,但是覺得困難重重,首先創業的啟動資金就很難解決,隨之而來的問題還會源源不斷,想想覺得自己堅持不下來,所以就放棄了。”
●點評:注重積累,謹慎決斷。在這個問題上,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固定答案。我校89屆校友、安家傳媒機構董事長劉文斌就表示,“創業是一條充滿荊棘的路,在沒有任何閱歷和經驗的情況下去創業,成功的機會非常小,但是也要因人制宜,并不是所有人都不適合創業”。他建議同學們要慎重考慮,“先就業后創業”是一條積累經驗的途徑。創業不是易如反掌的事,在做出決定前,大學生要綜合多種因素進行考量,切忌草率魯莽地做出決定。畢竟,我們要為自己的未來負責。
現在是創業的好時機嗎?
●正方觀點:
“這次金融危機將為中國在國際舞臺上贏得更多的發展契機,如果選擇在這個時候創業,隨著形勢而動,抓住有利時機,會為將來的發展贏得先機。”
“在形勢不甚明朗的時候,誰能夠在迷霧中辨清方向,找準立足點,就有可能在創業的道路上占領制高點。”
“選時不如撞日,如果想要等到所謂的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了才出手,那就會錯失很多創業良機。”
“很多看似不是機會的機會往往最能造就成功的創業者,伴隨危機而來的除了挑戰更有機遇。如果看準機會,那就應當該出手時就出手。”●反方觀點:
“金融危機對許多行業都造成了影響。包括很多國際知名企業在內,眾公司紛紛裁員,縮減生產規模。大學生選擇在此時創業,不僅要彌補主觀上的缺陷和不足,還要面對動蕩的大環境。”
“公司裁員的裁員,降薪的降薪,購買力都不行啦,選擇這個時機創業,實在不明智。”
●點評:機遇挑戰并存,政策優勢明顯。不可否認,金融危機對很多行業造成了一定的沖擊。但是,這種沖擊對大學生創業者來說是一把雙韌劍,它的正面作用不容忽視。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就表示:“現在的大學生剛畢業就‘有幸’遇到60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他們在這場危機中所能學到的,將是前所未有的經驗和應對策略。今后經濟一旦回暖,現在的這些大學生必定是創業者中走得最穩健的一代。”與此同時,受金融危機影響的行業,就業成本相對縮小,如果能夠“趁虛而入”,從中找到突破口,大膽地實踐自己的創業思路,說不定能開拓一方天地,獲得成功。機會只偏愛有準備的人。只要具備創業的能力和條件,有創業的決心和勇氣,放手一搏又何妨?
需要強調的是,在當前形勢下選擇創業,在政策上的優勢是明顯的。從國家、高校到各地方政府,都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條件,在稅收、貸款等方面為大學生就業大開方便之門,大學生創業者不妨乘著這股政策的春風,占穩先機。 (整理/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