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未來我做主《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大學生就業觀調查》解讀
逝去的一年,大事不斷,熱點頻現:雪災、地震、奧運會、全球經濟危機……這些大事深刻地影響著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溫總理曾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畢業生會談時表示,他最擔心憂慮的一件事就是大學生就業。但他同時強調,國家會提出一系列促進大學生就業的措施,“我們共同努力,一定會克服這個困難”。
為了解我校大學生的就業觀,校報學生記者團開展了為期一個多月的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大學生就業觀調查》。
在本次調查問卷中有道題目:你認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質是什么?被訪者中有50.96%的同學認為自己所缺的是相關工作或實習經驗,22.9%的同學認為自己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能,12.9%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溝通協調能力。
對于大學生實習,荷蘭合作銀行有限公司上海分行人力資源經理陸勁英曾表示,如果大學生能從大一盡早地開始通過實踐或參加公益活動,就能接觸社會的方方面面,從而找到自己的興趣點,那么在大學期間就可以有目標地去強化專門技能。我校有很多社團組織,也有很多社會實踐活動,學校積極支持學生參與各種活動,如寒暑假期,學校不僅為同學們提供課外實踐推薦信,而且每年都舉辦“三下鄉志愿服務”等活動。只要有心,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實踐平臺。
對于認為自己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學,除了在課堂上要將知識學扎實牢固外,課下還要博覽群書,同時應當結合所學知識動手操作,做到學以致用。學校在這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許多學院都有自己一套獨特的提高學生技能方案,如開辦新模式班級、課外興趣小組,舉辦學術講座等。
問卷調查數據顯示有18.6%的同學認為學院升為大學對自己的就業有很大影響,有28.68%的認為無所謂,而有42.64%的同學認為能升為大學為最好,升不了也沒太大關系,就業關鍵還是看自己的努力。這組數據從側面表明我校學生就業心態有積極的一面,能清楚地認識到就業與自身的綜合素質有直接關系,而不應當持“等、靠、要”的被動態度。但是,其中反映出集體榮譽感的相對缺失也值得引起方方面面的重視。
在擇業前您考慮的首要因素是什么的調查中,有46.79%的同學選擇個人發展機會,分別有18.35%、17.43%的同學選擇經濟收入和工作的穩定性,對于專業知識的應用和生活環境各占8.64%、9.17%。調查顯現出我校學生有著自己明確的職業目標。很多專家也認為大學生選擇職業時,尤其需結合自身的綜合能力明確發展目標。而我校大部分同學能夠瞄準長遠發展,十分可喜。對于漫漫人生旅途,個人發展機會是非常重要的,只要能把握機遇,發展空間也將無可限量。
在這次調查中,有15.7%的被訪者在擇業觀念上選擇自主創業。如今的“創業”已不僅僅是發傳單、貼廣告、當家教等低層次概念,商品代理、出售成果、實體店等更高形式的創業手段漸漸成為主流。面對影響仍難預測的經濟危機,走創業之路也不失為一條可行路徑,不僅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還能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
52.7%的同學就業觀念為先就業后擇業,這也是今年大學生的主流觀點。在目前崗位需求總量萎縮的形勢下,這種就業思路的確是一種理性選擇。
14.05%的同學選擇繼續深造。面對當前金融風暴對就業市場的沖擊,大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繼續深造,以避開就業的低谷,為將來就業市場的回暖做好準備也是可取之舉。
在經濟危機背景之下,保障就業已成為世界難題。要破解難題,不僅需要政府強有力的領導和各部門的協調配和,還需要社會各方面的積極參加和群策群力。政界、社會各界、大學生個人,只要同舟共濟,沉著應對,困難終究會得到化解。(校報學生記者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