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學金制度下的考研
據調查,現在的本科畢業生有很大一部分人趨向于就業,或者熱衷考公務員,于是,考研趨于降溫。有些大學生認為,考研后仍面臨就業,倒不如及早就業。而近日,來自教育部的信息:“從2009年起,中央部委所屬院校的所有研究生必須繳納學費。”這無疑又給本不太“熱”的考研“氣候”降了一次溫。有些人認為,研究生依靠自己的學術和科研成績爭取獎學金以完成學業,可以鼓勵他們多出學術報告和科研成果。對此,我并無異議。
但是,對于獎學金制度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也不容忽視。首先,它的獎勵畢竟是針對有限人,而一些人則與之無緣。這樣的獎勵對獲獎的人是一種獎勵,而對“落榜者”來說是一種無形的壓力,甚至使其對研究失去信心,從而造成學術上的“兩極分化”。其次,研究生可能會過分的關注獎學金,而淡化其學術研究含金量,忽視其速生成果給社會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從而使科學界學術報告泛濫成災,弄虛作假現象愈演愈烈。另外,受家庭條件的限制,一些本來打算考研的學生,由于家庭狀況不好,而放棄考研選擇就業,這對國家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來講是一種阻礙。
當然,獎學金制度也有許多有利的方面。正如國家設立科學基金一樣,對那些在科學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給予物質獎勵,確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總的來講,國家無論實行什么措施,都是為了推動社會向前發展,考研制度的變革也是為了鼓勵我國的研究生教育,為國家的建設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每種體制都有其利弊,新體制的產生總會或多或少地帶來一些不利影響,對于新事物,我們應該客觀對待。
須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