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頡譚成
經過十年寒窗,走入豐富多彩、個性張揚的大學校園,如何以學習為本,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充實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是同學們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那就讓我們在教務處副處長頡譚成老師的帶領下,走近、了解學校的教學管理系統,并在此基礎上認真清晰地規劃好自己的大學學業。
認識“學分制” 合理安排學業
我校實行的學分制可以讓你彈性地安排學習年限,如果你學習基礎好、精力充沛,就可多選修課程,提前畢業;如果你學習基礎薄弱,或因興趣廣泛學習其它知識,或因某種原因中途停學,就可申請延長在校學習時間,四年制本科生可在 6 年內修完所需學分。這種制度打破了中學階段一個班級、一張課表、教學計劃統一的僵化模式 ,它為你自主學習、自我完善知識結構 ,提供了更大的選擇余地。
知己知彼 盡力而為
雖然按學分制的要求能自主選課,但并不是說可以“隨心所欲”,你應按學校培養方案規定的課程安排順序修讀。因為提前修讀可能給你的學習帶來困難,滯后修讀則有可能影響你按時畢業。你可以根據自身的基礎和學習特點,在學業導師的指導下,自主制定個性化的修讀計劃,但在選課時一定要注意課程之間的先后邏輯關系。各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與要求不同,課程安排也有所區別;同類或同名課程對不同專業學生的要求不同,學時數及學分數也不同。即使學時數相同的同名課程,對不同專業的教學內容也各有側重,你在選課時應注意選擇修讀本專業培養方案規定的課程。學校規定學生必須修讀完成本專業培養方案規定的課程及相關教學、實踐環節,并取得最低畢業學分后方可通過畢業資格審核,是否畢業與你所修課程門數無必然聯系,應避免盲目選修其它專業的課程。學校為保證學生在規定的最長年限內順利完成學業,要求學生每學期修讀課程一般在25學分左右,最少不得低于16學分。
刻苦學習 拓寬能力
學校根據培養方案構建了“四平臺六模塊”的理論課程教學體系和“四層次八模塊”實踐教學體系。公共基礎課程模塊現有大學英語、思想政治教育、體育和計算機文化基礎等課程,學校根據不同專業對基礎課程難度和深度的要求,實行了課程分級分類教學和管理。專業基礎課程平臺包括專業基礎必修課和專業基礎選修課兩部分;專業課程平臺包括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兩部分。同時,我校根據社會和行業對人才的需求,靈活設置了專業方向,配套開設了方向模塊課程供你選修。專業選修課模塊介紹專業前沿發展方向和新技術,你可根據自己的從業意向和愛好在學業導師指導下自主選擇學習。實踐教學體系包括基礎技能、專業技能、綜合訓練和基本素質4個層次。基礎技能層次包括公共基礎實驗、專業基礎實驗和金工實習等;專業技能層次包括專業課程設計、專業實驗和臨床見習等環節;綜合訓練層次是實現專業培養目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生產實習、畢業設計和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STRP)等教學環節,培養你綜合運用知識和科學研究的能力。素質教育平臺包括全校任選課和課外素質教育模塊。全校任選課模塊涵蓋了政治與法律、社會、歷史與文化、經濟與管理、文學與藝術和科學與技術,以及成才與創業等多方面內容;課外素質教育模塊主要覆蓋各種科研創新、社會實踐、校園文化活動和公益活動等課外活動,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著重培養你的科研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使你的理論知識得到鞏固和升華的同時,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突出個性發展。
學校提供的“課程盛宴”供你自主選擇,你要做的就是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明確所學課程的具體目的、意義,注意學習的層次性,不斷為自己設定直接、近期的目標,在學習、實踐中培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自己的理想插上強有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