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高云淡,正值莊稼成熟農民豐收的時節,這也是一個學子們開始收獲高考成果的時節。當新的血液注入山傳校園時,院團委的老師們也開始策劃、籌辦著一次別開生面的活動——迎新晚會。團委副書記黃增心老師,就是其中之一。
晚會風雨篇
籌備已久的晚會,終于在9月29日晚上七點正準時始。前期十余天籌備工作,晚會當天進七個小時的現場布置,就是為了換來一次完美無瑕的晚會活動。盡管現場布置的如此華麗隆重,但終好事難成雙,交加的風雨、夾雜著雷鳴電閃,迫使晚會停止。
談到這些的時候,黃老師告訴我們:“從選節目,彩排,布置晚會現場到正式開始,大概有三百多人參與進來。現在想想,大家這么努力做的準備工作,卻沒有一個完美的結局,確實有些遺憾。”晚會當天,黃老師也是一直盯著的,還時不時的幫忙搭建舞臺,當說這些的時候,黃老師認為這些“何足掛齒”,他介紹說,“其實,為這次晚會付出的人很多。就像我們團委的一名學生干部,為了能給大一同學一個完美的晚會,一天就吃了一頓飯,一直在看護現場。”
突來的風雨停止的是晚會,前進的是人心。黃老師和其他幾位老師帶著同學們把桌椅搬回教學樓,冒雨收拾晚會現場,打破了師生間的距離。用黃老師自己的話說,“大家淋濕了衣服,但是溫暖了內心。”
良師益言篇
提到“打破師生距離”這個話題的時候,好像黃老師對于這方面更有發言權,眾所周知,黃老師一直和學生關系特別好。
采訪中,黃老師說了這樣一段話,“很多同學都是原來異地他鄉求學,那一定要照顧好自己,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不管以后要做什么事,都要注意身體。有很多同學都不吃早飯,這樣不好。”老師質樸的言語中凝練著他對同學們的關心與愛護。他建議新生,“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在學校參加幾個組織鍛煉一下自己的交際等能力,為今后要走的路做鋪墊。”
對于即將離開學校的大三同學,黃老師也充滿了無限慨嘆,“大三的同學即將離校踏入社會這個萬花筒,我希望大家能,高調做事,低調做人。”
我們徜徉在學海,老師便是我們在航海過程中的燈塔,一路上能有這樣一位像朋友般的老師指引著我們前進,的確是一件幸事。
“不僅在校是三年的師生,大家更要做永久的朋友。”是啊,簡短的話語,道出黃老師的心聲。朋友不只是同齡人的專屬,只要有相通性,便足矣。
當走過短暫的三年時光,讓我們依舊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