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報
    電子報

    信息設計,讓城市更“智慧”———記北京國際設計周信息設計展中國傳媒大學主題日







      還記得2010上海世博會的口號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而2012北京國際設計周信息設計展告訴我們,這句話還得加一半:“信息設計讓城市更‘智慧’”。
      想像一下:受到廣泛分布于身邊的各種信息視屏的導引,身處繁忙都市中的你將不再受到高峰期擠地鐵的困擾,因為城市交通即時動態圖能夠準確反映各個站點的實時乘客數量和列車信息,從而為列車調度提供依據;透過各類掌上應用和線上平臺,你也不必擔心日益積累的有害垃圾會侵占我們的生活領域,因為垃圾視覺信息圖可以直觀地呈現垃圾流向、分布和處理流程,進而促進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處理……沒錯,在不久的將來,這些設想都會成為現實。這些,便是“信息設計”通過未來的媒介為人類的城市生活帶來的福利。
      最近由中華世紀壇數字藝術館CMoDA策劃的2012年北京國際設計周專題展“智慧城市”國際信息設計展,正是這樣一場關于信息數據可視化設計的盛會它將信息設計領域最新銳的技術和成果帶入我們的視野。我校新媒體研究院研發的“全媒體發布平臺”、“都市田園綠色物聯網空間”、“城鄉新媒體智慧社區”和“智慧家庭媒體中心”等成果,與國際頂尖信息成果一同,在展會上得到展出。而作為設計展的后續環節,從10月10日到10月13日,為期三天的高校主題日系列活動,則為高校師生們開啟了一段通向未來的信息之旅。大設計,用數據為城市“探脈”
      2012年10月12日,中華世紀壇數字藝術館,中國傳媒大學主題日。
      此時此地,一場奇妙瑰麗的科技盛宴正在上演。光怪陸離的展廳內,各種動態展示熒幕和電子地圖吸引著我們的眼球———急速涌動的光線流,那是飛馳的列車在鐵軌上留下的痕跡;瞬息萬變的絢麗煙火,展示了各個地區即時手機通訊量的差異;大小各異的彩色氣泡,代表著人們交談時涉及到某一話題的頻率。
      “我們生活的地方不再是一個沒有生命的城市,它每分每秒都像是跳動的生命體。歷史數據無法代表實時的、最新的情況了,因為整個市場和用戶的行為在不斷變化。而通過這些設計,我們可以清晰看到城市的脈搏。”在場的觀眾,都饒有興致地聽著楊磊的講解,跟隨他漫步在這條生動的光影長廊。楊磊是中華世紀壇數字藝術館展覽總監,同時也是本次信息設計展的策展人。
      說起“信息設計”,對很多人來說它或許還是一個新鮮詞兒。其實,它早已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例如我們熟悉的EXCEL圖表制作,這種將數據可視化的過程就是一種信息設計,只不過未來這種技術將變得更加“智能”、更加“人性化”、更加“即時性”,滲透進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本次設計展提出的理念來說,就是“大數據帶動大設計服務大城市”。
      一切都與這個時代的信息急劇爆炸有關。“面對種類繁多、分布不規則的海量數據,我們如何才能在很短的時間里進行有效的梳理?”這是楊磊在不久前召開的第三屆兩岸青年創新創業論壇上提出的一個問題。而解決這個問題的工具就是信息設計———通過設計的思維和概念,把這些信息進行收集、整理、梳理,然后從中提煉出最有價值的內容,用可視化的方式直觀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楊磊喜歡用電影《盜夢空間》的概念來闡釋“信息可視化”:“這個電影一層套一層,非常玄妙,有信息設計師繪制了一張信息圖,就直觀清晰地揭示了劇中的夢境層級結構,以及在不同層級間穿越的路徑。信息設計正是溝通復雜問題的有效手段?!?br>  事實上,信息設計起到了為城市“把脈”的作用。它關乎這座城市“當下”正在發生什么,運用龐大的“物聯網”搜集城市信息流動的實時數據,并用受眾易于理解的動態富媒體視覺圖像展示出來,進而挖掘這些數據對于城市發展的深層內涵。它是一種暗示,也是一種預兆,剖析著繁華都市的發展脈絡與軌跡方向;而幫助城市規劃者和決策者更迅速地形成洞見和聰明舉措,則是這一技術孜孜不倦的追求。主題日,智慧與創意的“狂歡”
      應北京國際設計周專題展“智慧城市”之邀,我校新媒體研究院及相關院系師生攜上優秀作品和精彩的策劃案,奔赴這座西長安街延長線上的藝術圣殿,帶來了精彩紛呈的中國傳媒大學主題日。
      和9月28日到10月6日的信息設計專題展不同,我校主題日不僅延續了展覽的部分,還增加了演講論壇、紅毯酒會和微電影放映晚會環節,讓來賓們享受了一場酣暢淋漓的思想碰撞和視覺盛宴。“主題日當日形式多樣的活動吸引了許多業界、同行、校友前來參加交流,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策展人楊磊評價道。
      中國傳媒大學主題日是北京高校聯盟高校主題日系列活動的一部分,此前已經開展了北京新媒體聯合實驗室及北京印刷學院主題日,而在我校主題日的第二天,中華世紀壇數字藝術館又將迎來北京舞蹈學院的師生們。對此,楊磊表示:“高校的教育研發能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所以促進跨學科教育實踐的分享與交流是此次設計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展示和交流國內外高校、實驗室的最新研發成果,促進校際間的協同創新。”
      這些想法在會場來賓的感受那里得到了呼應。我校信息工程學院的學生黃瑱在此次展覽中有著雙重身份———既是一名普通參觀者,也是一名學生志愿者。講到初次接觸這些設計作品時的經歷,她依然感嘆不已:“真的非常出乎意料,現在的信息傳播技術融入了更多的科技元素,同時還不失藝術美觀性,有許多我從沒想過的表現手法,很有創意?!蓖瑫r,作為志愿者的她,由于懂得焊接技術,有機會參與了其中一件作品的制作過程:“那是荷蘭設計師的一個名為‘三角燈云’的作品,在與設計師交流的過程中,我對信息設計也有了更多的了解?!?br>  主題日上,一個忙碌的身影頻頻穿梭在人群之中———我校新媒體研究院副院長曹三省。從最初的設想到最終的實踐,曹副院長費了不少心思?!拔覀兿Mㄟ^這個舞臺,綜合展示傳媒大學的能力和優勢,來一個‘閃亮登場’,讓所有人眼前一亮!”曹副院長笑著說道。據他介紹,這是我校第一次與北京國際設計周這個平臺對接,“不過,雖然起步較晚,但我們能夠在短短的幾周之內迅速介入這項工作,成為設計展上的‘明星高?!?,這是值得銘記的。”
      主題論壇是本次活動重頭戲,兩場座談會邀請到業內精英和學術專家分別對“智慧媒體”和“智慧城鄉”的話題進行了探討,將展會主題“智慧城市”的概念進行了分解。智能信息科學對“智慧”一詞的經典定義是:“兩個系統之間進行信息交換,經過了信號、數據、信息、知識、智慧五個層次。智慧可以理解成從知識中抽取出來的更為抽象、普遍、恒定的信息交換方式,它代表了智能信息處理的最高層次。”這種闡釋運用到傳媒領域,則是讓“未來新媒體”來彌補“當下新媒體”的弊端,讓新興媒體更好地服務于人們的生活。
      至于“城鄉”的概念,曹副院長提出,我們在討論城市時是不可與鄉村割裂的,“智慧城鄉”正是要解決潛在的數字鴻溝問題。這樣的理念成為傳媒大學主題日的一大特色,給來賓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京印刷學院教授李一凡在做客論壇嘉賓時感嘆:“傳媒大學的主題日活動豐富而深刻,它真的讓我們對傳媒大學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這里不僅能夠誕生優秀的記者和主持人,在新媒體新技術的研發和探索方面,同樣已經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
      回顧起主題日當天的情形,曹三省副院長的臉上時常露出欣慰的笑容?!跋啾戎挛覀儗W校的主題日是十分充實的。這種成效與校領導的高度關懷、校團委和多個院系等相關部門的支持,以及一個強大而完美的執行團隊密切相關,我們的團隊和學校師生付出的辛苦真的無法用具體方式來衡量和回報。”無論是精彩的參展設計還是學生微電影作品,都彰顯著中國傳媒大學對創意的追求與勃勃的生機,而這一切的背后,蘊含著新媒體研究院執行團隊的一個強烈愿望:“我們要將中國傳媒大學的實力、風采和育人理念展示到位。”
      “不過,這還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辈芨痹洪L繼續說道:“主題日上午舉辦了與中華世紀壇的簽約儀式,共同構建‘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世紀壇創新工作室’,這是一種長久的合作。這意味著我們將來還有更多的機會,我相信今后會做的更好。因此,今天我們的成效遠非終極狀態。它只是一個開始。”物聯網,讓都市實現“田園夢”
      這次信息設計展分為國內展和國外展,國內很重要的部分之一是跟幾所高校合作,國外則多以設計事務所和設計師為參展單位?!皟烧呤怯胁顒e的,某種意義上說是國內外教育觀念的差別。”李一凡教授提到,國外作品進入了可以發揮的實用實踐領域,而我們的作品很多還處于概念階段,離應用有一定距離,“這給我們的教育改革帶來了一定啟示”。曹副院長坦言,國內高校成果總體水平與國際水準相比尚有提高空間,不過另一方面,就我校設計作品而言,我們的創作團隊在突出新穎性的同時也充分考慮了與業界接軌的實用性,更會在后續階段將這些作品移植到需求單位的實際應用中去。
      在楊磊眼里,中國傳媒大學的作品充分結合了智慧城市的實踐應用,尤其是將物聯網在農業大棚中的應用與社會化網絡結合,有效解決了城市發展過程中人們對食品安全、健康生活的需求。曹院長在主題日上向來賓特別介紹了這件由新媒體研究院物聯網小組帶來的名為“都市田園綠色物聯網空間”的展品。
      一片模擬的田園空間中,幾盆茂盛的綠色植物正在蓬勃生長,附近的空氣里彌漫著雨后青草般的清新味道。植物旁邊豎立著幾個白色立方體,曹院長告訴我們,這就是“物聯網傳感器”,通過它們可以搜集農業生產環境中諸如溫度、濕度、光照、空氣成分之類的數據,同時利用架設在農田中的攝像頭采集視頻,最后將這些信息上傳網絡。農田后方的墻壁上懸掛著幾個屏幕,顯示了來自遠在通州區一個農業園區中的多幅實時圖像,以及手機、平板電腦等針對不同群體開發的數據呈現終端。比如顯示給農業生產者和管理者的是幫助檢測農田狀況和食品安全的數據圖表,相比之下面對都市人群的終端更加偏向于美觀的圖景和微博等社會化媒體。
      “綠色空間”最大特色是對最終用戶予以了關照。中國是國際公認的少數能規模化開展物聯網運用的國家之一,其中農業物聯網運用又得到了普遍關注。不過目前很多相關應用更多偏向于技術層面,旨在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而這件作品則為城市居民在農業生產環境中的角色賦予了更多的內涵:他們不僅是消費者,也是一種反饋的渠道,物聯網能夠將他們的農業需求和生活方式反饋到網絡系統中來,使鄉村和城市共建一個更為健康、生態、智能的良性綠色空間。
      這種融入創意元素的農業物聯網作品,讓原有的農業生產轉變成一種企業文化,為都市居民提供生活所需農產品的同時,又帶來一種實際的體驗———“城市里的田園體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這些都是實際存在的”。
      北京國際設計周信息設計展中國傳媒大學主題日已經圓滿落幕,而關于信息科學與創意設計的探索和討論,還將在這條通往未來的道路上持續進行,永無止境。只有智慧的城市才能讓生活更美好,只有聰明地運用城市內紛繁復雜的數據才能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正因如此,信息設計學科建設與發展迫在眉睫。
      楊磊認為,目前信息設計最需要跨學科綜合類人才:從信息學、大數據分析到內容編輯,再到視覺傳達設計、交互設計等等多個領域,宏大的學科體系給在校學子帶來了巨大的考驗。
      然而,曹三省副院長對我校信息設計人才培養滿懷信心:“我們學校的交叉人才培養機制已經建立,下一步實際上就是一個強化和進一步落實的問題?!彼硎荆倚5恼n程體系為復合型人才培養提供了非常好的環境,新媒體研究院當下更將突出課程相關和課程之外的創新能力培養環節,讓同學們能夠跟著老師的團隊,有組織地、系統地參與到實際項目之中,實現與業內一線需求的對接?!跋M瑢W們能更多地參與到類似于信息設計展這樣的活動,充分利用學校良好的現有機制,參與到真正有前瞻性的課題和工作之中?!北尘百Y料:物聯網物聯網是指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體與因特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通俗地說,通過裝置在物體上的傳感器、電子標簽和全球定位系統(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等設備,網絡將賦予物體智能,既可以實現人與物體的溝通和對話,也可以實現物體與物體之問的溝通和對話。
      比如在電視上裝傳感器,可以用手機通過網絡控制電視的使用;在空調、電燈上裝傳感器,計算機可以精確調控、開關,實現有效節能;在窗戶上裝傳感器,你就可以坐在辦公室里通過計算機打開家里的窗戶透氣;再看遠一點,物聯網還可以控制物流運輸、移動POS(銷售點)機等應用,而結合云計算,物聯網將可以有更多元的應用。
      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因特網”,其目標是讓萬物開口說話。這里包含兩層意思:一是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因特網,是在因特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二是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體與物體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
      通信網絡連接的是人與人,是網絡中的“客流系統”;物聯網連接的是物與物,是網絡中的“物流系統”。物聯網給人的印象是相當寬泛,似乎無所不包、無所不能。(來源:超星讀秀數據庫)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 | 亚洲日本久久久午夜精品|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 亚洲AV伊人久久青青草原|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偷窥女厕| 在线亚洲午夜片AV大片|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 亚洲成年人电影网站| 亚洲精品福利网站| 亚洲春色另类小说|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1| 亚洲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黑人粗长大战亚洲女2021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 全亚洲最新黄色特级网站 |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久久 | a级亚洲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 国产亚洲精品影视在线产品| 国产亚洲精品线观看动态图| 亚洲无av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V亚洲V天堂A无码| 亚洲av色福利天堂|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电影| 涩涩色中文综合亚洲|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俺去了|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WWW|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播放|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va拉文|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亚洲AV无码专区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好看的理论片电影| 91亚洲精品麻豆| 亚洲人成人网站18禁| 亚洲AV成人潮喷综合网| 在线观看亚洲av每日更新|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亚洲第一页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