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其真,1941 年12 月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寧波。1959-1963 年在安徽大學物理系學習, 其后赴法國并完成法國語言及文化課程。曹其真于1976 年循直選進入澳門首屆立法會,開 始了政壇生涯。1976 年首屆后,繼而當選為第三、第四、第五及第六屆立法會議員,并于 1989 年當選為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成員。1993 年起出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政協第八、 第九、第十、第十一屆委員,2008 年當選為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6月18日,曹其真畢業49年來第一次 重返母校。她說:“有位老先生曾經送給我八 個字——世事多偽,吾曹其真。看著這八個字,我想我一生的目標是:但求離開時心無遺憾。今天回到安大,相信我這一輩子沒留下多少遺憾!”
為什么回來
“前幾天看了《喬布斯的蘋果》,感觸很深。周六上午寫了4000字的文章準備發到 博客上。為什么要回來?我反復問自己。”曹 其真對著文典閣報告廳里的數百名師生,娓 娓道來。
“中學上的是上海最好的學校。當初覺 得想進哪個大學就進哪個大學,不料卻收到 了安徽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來安大的時候正 好又遇上自然災害,那時真的很苦,開始還有一點菜吃,后來一幫人只圍著一碗鹽 ……”“為什么我對安大的印象都是負面的 呢?”曹其真常常這樣問自己,“我把博客上所有涉及大學的文字都調出來看了一遍,不回來不是因為那時有多苦,更多的是自己不 愿意來。”回想大學畢業之后的人生,無論在 香港、法國,還是澳門;無論是商界、政界還 是現在的慈善事業,曹其真說,“我今天回 來,是因為我意識到遇到困難能直面堅強的 根源就在安徽大學,一切故事的開始應該追 溯到49 年前的安徽大學。”
從大小姐到斗士
“在安大的4 年,物質生活很苦,精神上卻是愉快的。”曹其真說,“自己原是個家境優越的上海大小姐,從來沒有吃過這些苦頭。”
曹其真一點一滴地回憶著陳年往事,臺 下同時代的老師們也越發聽得動情。她開玩笑說:“我現在不敢看黃德寬書記,他很激動。”
從安大畢業后,曹其真在研究所呆了幾 個月,后來因為種種原因跟家人一起到了香港。一點英語基礎都沒有的她,突擊學了10個月英語,基本達到高中水平。
接著,曹其真只身一人到法國求學。她到餐館里打工,跟父親承諾自己賺學費。工 作辛苦到幾度昏倒,卻都扛了過去,而且學業也完成得很好。如今,她卻能說英語、法語、日語、葡萄牙語等多國語言。正如校黨委 書記黃德寬主持座談會時的感慨:“一個大 小姐磨練成了一名斗士。”
曹其真說:“在安大的四年,我學會了艱苦奮斗。如果說我真的有什么成就,那就要 感謝安大給我的這份禮物。這可能比進清華、北大,對我人生所起的作用更大。”
如此看待生活
跟曹其真談話,一點都不覺得有代溝。正像她自己所說,“年齡不是問題,主要是你怎樣看待生活。”
“我喜歡挑戰,喜歡有難度的工作。”曹 其真說,“當了十年立法會主席,自己要求退 下來,就是想留一點時間給自己的人生,做 些其他想做的事。”曹其真隨后拿出積蓄辦 了同濟慈善基金會,救急兼救貧,做慈善并 培養人才。她說:“在澳門立法會十年,我很清楚這方面有很大的人才缺口,希望可以培 養更多的雙語法律人才。”
“世事多偽,吾曹其真。這句話,我送給 在座的所有同學。”曹其真說,“做人難,做到‘真’更難。希望年輕人可以永遠保持本真與 正直。”
給后學的建議
曹其真在接受學校新聞中心專訪時說, 社會不一樣,對年輕人自然不能按“40 后”的 標準來要求。但是,其中還是有共性的東西。
青年要全面發展。上大學最重要的不是 文憑,而是“學到知識,練就真本領”。就她自 己而言,她拒絕了很多世界知名高校名譽博士、博士的邀請。當年一個人管理幾千人的工廠,不得已突擊了好幾門商業課程,但也只是修了學分,沒有去參加所謂的學位認證 考試。“我只是沒有一刻停止過學習。”
青年要有理想。曹其真說:“熱愛祖國當 然是第一的,接著可能就是要有理想、有目標了。”她相信,理想是可以傳遞的。
“得感恩,回饋社會。”這一點,曹其真用 實際行動做了最好的說明,“年輕時想賺錢, 想多賺一些錢就會變得很浮躁。然而賺錢的 目的是什么?最終還是要回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