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中的“他她它”
導語:透過鏡頭看操場,是一團團朝氣蓬勃的青綠;通過窗戶看寢室,是一塊塊整齊的被子;穿過食堂看菜色,是一個個獨具特色的佳肴;走過小道看校園,是一陣陣馥郁的桂香。新生的笑臉,新生的青春,新生的陽光,一切都仿佛在新生。愿“數千古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志愿者胡巧靜:和新生一起發現寢室的新變化
今年的九月格外美麗,桂菊爭艷,暗香橫溢,微沁滿院。9月16日是新生到校報到注冊的日子。早上7:30,志愿者胡巧靜和其他志愿者面帶微笑地到接待點迎接新生。看到有些新生和家長躊躇在新路牌旁邊,她趕緊上前幫忙拎行李、充當向導。
帶著新生及家長來到寢室,胡巧靜忍不住感嘆:“條件真好!”一樓的寢室全都安上了防盜窗和晾衣架。墻面進行了全面粉刷,雪白的墻壁給人干凈整潔的好感;油漆剝落的大門重新上漆,舒服的顏色給人一片清新。進入寢室,每個床鋪都貼有新生的名字,被子、臉盆等基本生活用品貼心地被擺放在每個新生的床鋪上。據了解,在購得足夠容量的電容以后,學校將逐步在全校范圍內為學生寢室配置空調。而且現在我校嘗試實行書院制,初步擬定4個書院名稱,分別為“行知書院”、“德涵書院”、“石湖書院”以及“伯溫書院”。這為廣大青年學生健康成長成才提供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進一步推進了思想政治工作進公寓。
“學姐,這間寢室是給輔導員的嗎?”胡巧靜抬頭看到了對面寢室門上“輔導員”的牌子,耐心地解釋道:“是的,學校在公寓里面設置了輔導員工作室、學生成才指導室、心理咨詢室等,你們要是在生活上、思想上或者是學習上有什么問題,都可以及時地到這里尋求幫助。”
志愿者駱茜茜:讓我告訴你食堂的變化
熟話說:“民以食為天。”新生們對學校的伙食也是非常關注的。志愿者駱茜茜陪著新生小劉及其父母來到東區蓮花廳,并且向她介紹:“東區的食堂主要有蓮花廳和金橋食府,原來是第七餐廳和八仟客。”小劉感到挺奇怪:“名字叫什么又有什么關系,不就只是食堂而已嗎?”駱茜茜笑而不答。
食堂里開著降溫的空調,桌椅統一,干凈整潔。旁邊坐著大二大三的老生,十分感慨:“這屆新生的運氣真好。聽說餐廳負責人希望在新學期豐富自己的菜色,力爭‘一種菜多種做法,每月推出一款新菜色呢。’”隔壁的飯友補充說:“食堂的菜色確實比上學期更豐富了,價格還是那么實惠,而且食堂的餐具更新換代了,干凈好用。”小劉仍然對改名字的事情感興趣。駱茜茜解釋道:“八仟客是開在學校里的一家連鎖餐飲企業,這學期由我校收回管理,并更名為‘金橋食府’,少了商業氣息更體現其‘讓利于學生’的經營理念。而且價廉物美,很適合學生。”
“菜色的增加不僅僅針對午餐和晚餐,還包括早餐。比如蓮花廳,提供了各式各樣的粥點:有黑米類的、燕麥類的等,盡量考慮大家的口味,并且新增小吃窗口,提供炒面、炒飯、餛飩等各類宵夜。在東區還設有‘東伊順’清真食堂和‘食香苑’。‘食香苑’里增設了沙發椅、吧臺等設備,你們可以在那邊休息、看書。更加令人興奮的是,學校里開設了咖啡廳和小酒吧,提高了我們學生的生活質量。”小劉聽得直點頭,拍拍自己的胸脯,為自己能夠擁有如此之好的食宿條件而驕傲。家長聽完駱茜茜的介紹,臉上的笑容增加了。
記者胡婷婷:社團,豐富你的大學生活
豐富多彩的社團與學生組織是大學的一大特色。不同種類的社團豐富了我們的校園文化,多姿多彩的社團生活也吸引了新生眼球。新生們抱著對大學社團與學生組織的無限向往,熱情地參報各個院校的社團與學生組織。
記者胡婷婷隨著一些招新的部門進入了土木122班,她發現有一位同學正在非常認真地詢問一些關于社團與學生組織的事情。胡婷婷趁她停下來的時間,好奇地詢問:“我剛才看你問得很認真,是很喜歡那個社團嗎?”她表示:“校青年志愿者協會編輯部是我最想進入的部門,在這個部門里我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鍛煉自己的學習實踐能力。我希望在大學里能夠像一些學姐學長那樣有所作為,讓大學生活充滿意義。”
春蕾義教團團長董超告訴胡婷婷:“這次報我們團的的人很多,積極性都很高,而且我們進班宣傳的時候,他們都很熱情。相信有他們的加入,我們這個團可以越辦越好。”社團是個促進人成長地方,是為跨入社會做好準備的地方,是結識新朋友的平臺,是收獲成功的港灣。在這里,有一份屬于你們的天空。
記者胡寬希:軍訓,不可錯過
“三連教官來一個,讓你唱,你就唱,扭扭捏捏不像樣,活像一個大姑娘。12345,我們等的好辛苦;1234567,我們等的好著急!東風吹,戰鼓擂,要拉歌,誰怕誰,打蔫了吧!沒詞了吧!你們的聲音都哪兒去了呀?不行了吧!沙啞了吧!以后不敢叫板了吧!”操場上,各個連的新生們穿著帥氣的軍裝,伸著脖子,扯著嗓子互相拉歌。
紅色的跑道,青綠色的軍裝,整齊的方陣,挺拔的身姿,甘甜的汗水。走進軍訓場地,記者馬上被軍訓的氣氛所感染,并且趁著新生休息的時間,和他們交流了起來。新生小徐告訴記者:“高抬腿訓練真的很累,唱軍歌基本上都用吼的,但是還是蠻開心的。我發現軍訓完睡覺特香,都不再失眠啦!”新生小許更是打趣道:“我終于知道為什么教官要把我們前后左右耍的團團轉了,原來他是想讓我們黑得均勻些。”
軍訓是大學生活的前奏,也是接觸部隊生活、了解國防知識的課堂,更是一個挑戰自我、提升自我的重要過程。記者了解到除了在操場訓練外,新生的內勤工作也加進了訓練內容中。教官下寢室親自指導,手把手叫新生疊“豆腐被”。新生小張說:“我看教官疊得很輕松,不用幾分鐘就能完成一個“豆腐被”,可到了我手上,那個被子就怎么也不聽話。后來在教官的耐心指導下,我終于有點進步了。”為期兩周的軍訓不但磨練了新生的意志,大家也從發原本的素不相識慢慢地融入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