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報
    電子報

    繪精彩振奮人心 展宏圖科學謀劃(下)———學院院長談“十二五”發展規劃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院長 韓太林
    問:“十二五”期間,學院將力爭取得哪些標志性成果?
      答:在學科隊伍建設方面,學院力爭培養或引進高水平專家1-2名,引進和培養高水平學術帶頭人2-3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入選者、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人數實現零的突破。以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為核心,建立以具有博士學位和較高學術水平的中青年教師為主體的學術隊伍,不斷提高本學科群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在研究基地建設方面,全力建設“微波技術研究所”和“納米制造技術研究所”,力爭成為吉林省重點實驗室。成立圖像信號與信息處理研究室、片上嵌入系統研究室、工業過程控制研究室、現代電力電子技術研究室等具有一定優勢的學科實驗室,逐步實現學科研究團隊化、平臺化。
      在本科生教育及專業建設方面,爭取建成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吉林省特色專業;申報成功3-4個省級重點專業、2個省級教學團隊,每個專業均有1個省級重點教學示范中心(示范基地),80%專業基礎課為省級、校級精品課、優秀課;將“電工電子技術實驗”建設成為國家級精品課。培養1-2名在國內有一定知名度的學科帶頭人,5-6名省內有一定知名度的學科帶頭人,6-8名中青年教學科研骨干。
      在科學和技術研究方面,獲國家、省部級科研成果獎3項,專利授權每年10項以上;人均發表論文1-1.5篇(進入SCI達5篇以上,EI為30篇以上);舉辦全國性學術會議5次。
      問:為了確保《長春理工大學“十二五”及2020年教育事業發展規劃》所確定的各項目標順利實現,學院將采取哪些切實可行的措施予以強有力的保障?
      答:注重學生適應能力、競爭能力和發展能力的培養,不斷完善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根據教育部“卓越工程師計劃”精神,采用分層次、模塊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學生依據個人發展意愿,選擇不同培養模式。
      注重中青年科研力量的扶持。對成長起來的中青年科研骨干、帶頭人予以重點扶持,在項目申報、科研經費、對外聯系等方面予以支持。
      依托國家“創新2020”人才推進計劃、“千人計劃”等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全力拓寬引進渠道,加大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加速海外高層次人才儲備。對優秀學術骨干進行專項配套、重點支持,培養造就一批進入國際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帶頭人。
      依托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等項目,立足學校發展規劃,實施“青年骨干教師支持計劃”,建設一支高水平學科(方向)帶頭人隊伍,力爭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百千萬人才工程”、“省級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學術(方向)帶頭人、省級教學名師培養方面取得新進展。
      實施“科技創新團隊建設計劃”,建設一批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科技創新團隊。實施“教學團隊建設計劃”,以核心課程體系為牽引,以構建精英教育培養模式為動力,加強示范教學團隊和課程團隊建設。
    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院長 楊華民
    問:“十二五”期間,學院將力爭取得哪些標志性成果?
      答:一是學科建設邁上新臺階。完成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的加強建設任務,獲得一級博士學科授權,在全國高校近800個計算機專業中,跨入前5%行列。
      二是本科專業教學改革和學風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結合國家特色專業建設,在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工程型人才培養、學風建設和卓越工程師培養方面進一步加強探索實踐,總結經驗,取得突出成績。
      三是實現科研實力和成果水平躍升。引進高技術人才和重點高校博士畢業生,充實科研人才;把握前沿科研方向,抓好特種電影、制造業信息化、醫學影像處理、CMOS圖像傳感器芯片設計和對日國際合作等幾個重點項目。大力推進項目成果轉化工作,為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服務。
      問:為了確?!堕L春理工大學“十二五”及2020年教育事業發展規劃》所確定的各項目標順利實現,學院將采取哪些切實可行的措施予以強有力的保障?
      答:學科建設與科研緊密結合,凝練學科方向,加強學術隊伍建設,加快薄弱二級學科發展。幫助引進人才和留學歸國教師獲得課題,使他們能夠將帶回來的前沿方向研究堅持下來并迅速發展。加大青年教師培養力度,使其成長為課題負責人和骨干。把握國際合作機遇,加強學術交流,站在較高起點上實現跨越式發展。“十二五”期間,學院將重點發展“腦信息學”、“系統級芯片設計”和“物聯網與云計算”3個前沿方向的研究。
      進一步突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特色,完成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任務,建好吉林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帶動教學工作發展;加大教學改革力度,更新本科生、研究生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方法,使其跟上計算機科學日新月異的發展。
      教學與科研、生產相結合,探索出培養創新人才和卓越工程師的有效途徑。辦好吉林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使其真正發揮示范作用;學院研究所和2個省級科研平臺堅持實施開發式管理,讓更多的同學有機會參與科研工作,提高創新能力;總結經驗,提煉出切實可行的辦法,堅持與著名IT企業開展跨地區聯合,把學生培養成為受企業歡迎的優秀工程師。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段潛
    問:“十二五”期間,學院將力爭取得哪些標志性成果?
      答:本著求真務實的原則,根據自身的狀況,學院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發展方針,加強內涵建設,突出光電功能材料特色,以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光學材料)特色專業建設為核心,打造應用型本科教育品牌專業,培育優勢專業,把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辦成學科優勢集中、專業特色鮮明、國內先進的學科。
      “十二五”期間,學院力爭取得以下標志性成果:申報成功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申報成功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2個,新增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新增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精品課1門、省級精品課2-3門,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2項,出版教材5-8部;努力實現吉林省優秀博(碩)學位論文零的突破,博士生作為第一作者發表的SCI收錄論文數達到人均2篇,其中影響因子大于2的SCI論文數占博士發表論文總數的20%;科研經費每年遞增20%,實現10項以上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技術轉讓10-15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50項以上,學術論文被SCI、EI收錄150篇以上;主辦或協辦1次國際學術會議和2-3次全國性學術會議;培育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1-2人。
      問:為了確保《長春理工大學“十二五”及2020年教育事業發展規劃》所確定的各項目標順利實現,學院將采取哪些切實可行的措施予以強有力的保障?
      答: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完善質量保障體系。通過政策調整和制度設計,建立科學、規范、可操作的評估指標體系,制定科學的激勵機制,堅持目標管理與過程管理相結合,推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完善各環節質量標準。
      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凝練學科方向。將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形成光電功能陶瓷材料、光電功能晶體材料、光學與特種光學玻璃、低維光電材料、光電功能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新能源材料7個研究方向;重點拓展光電功能材料領域,使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形成與國內同類學科先進水平相適應的重點學科與研究基地體系。加強現有學科內涵建設,材料學學科在內涵上以研究材料制備、處理及加工過程的工藝為主;材料物理與化學學科在內涵上以研究材料組成、結構、性能關系為主;材料加工工程學科在內涵上以研究光學材料加工為主。
      加強學科、專業平臺建設。圍繞學科布局,進一步改善和提升現有光電功能材料吉林省重點實驗室、光電功能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平臺的研究條件和裝備水平,通過學科交叉和人才隊伍建設,增強學科平臺的技術服務功能和支撐水平,提升實驗平臺的綜合實力。以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為試點,與成都光明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光學材料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提升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打造一支過硬的教學科研團隊。構建以學科帶頭人為核心的學術團隊,加強對現有中青年教師的培養,重點選拔一批年富力強、有真才實學和發展思路的學術骨干作為學科帶頭人,有計劃地引進高層次、高水平人才充實到學術團隊,打造一支高素質、高水平從事光電功能材料教學、科研和開發的學術隊伍。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 董相廷
    問:“十二五”期間,學院將力爭取得哪些標志性成果?
      答:“十二五”期間,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將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重視人才引進和梯隊建設,打造一批過硬的優秀教學團隊和學科團隊。以教師高水平的科學研究為基礎,在國家級項目、國防項目、交叉及前沿學科項目上尋求突破,獲取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并以此為契機加強學科、專業建設,力爭取得如下標志性成果:
      在學科建設方面,申報成功“化學”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環境科學與工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申報成功1個省部級重點學科———“化學”吉林省高等學校優勢特色重點學科。
      在實驗室和創新實踐基地建設方面,建成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應用化學與納米技術吉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建成2個創新實踐基地———納米化學創新實踐基地、高分子化學創新實踐基地。
      在團隊建設方面,組建納米化學團隊、功能高分子化學團隊、無機材料化學團隊3個高水平、特色鮮明的學術團隊。
      在專業建設方面,將“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建設成為吉林省高等學校“十二五”特色專業。
      問:為了確?!堕L春理工大學“十二五”及2020年教育事業發展規劃》所確定的各項目標順利實現,學院將采取哪些切實可行的措施予以強有力的保障?
      答:依據化學、化學工程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特點,遵循學科發展規律,充分利用學校多學科優勢,積極開展學科交叉,加快學科發展。
      優化學科建設支撐保障體系,重點加強學術梯隊建設,加速教學科研條件改善,加大學科領軍人物培養和引進力度。加強對青年教師的管理和培養,鼓勵教師到國內外著名大學相關專業進修、培訓。
      加大人才培養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銜接力度。進一步完善市場調研機制,特聘用人單位、權威部門專家參與指導專業建設;進一步健全校內外專業建設咨詢網絡,建立人才需求信息庫,為專業調整、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可靠依據。
      加強教學基本建設,將教學改革向縱深推進。深化課程改革,更新教學內容,整合課程資源,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益;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加強實習基地建設。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強化實踐教學和應用能力訓練;大力推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促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以課程建設為突破口,推進教學質量整體提高。從加強精品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基礎課程、實驗課程教學等方面入手,要求副高級以上職稱教師從事教學;實施青年教師導師制、外聘專家講學制,提高課堂教學整體水平。
      實施“四個計劃”,確保教師隊伍結構合理。實施高層次拔尖人才引進、培養計劃,推進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實施中青年教師學歷提升計劃,優化師資隊伍學歷結構;實施國際師資培訓和教育科研合作計劃,提高教師創新能力,開闊國際視野;實施教學基本功培訓計劃,不斷提升教學質量。
    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 于源華
    問:“十二五”期間,學院將力爭取得哪些標志性成果?
      答:在師資隊伍方面,計劃引進國內外高水平學科帶頭人5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歷者達到90%以上。
      在學科建設方面,爭取生物醫學工程學科達到博士學位授權條件,生物工程專業成為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在本科生教育及專業建設方面,申報成功省級精品課1門,校級精品課1門、優秀課1門;出版教材2部,實驗講義1部。建成校級教學團隊2個;生物技術及生物醫學工程成為校級特色專業。
      在科學和技術研究方面,努力將生物醫學光電醫療儀器實驗室建成省級科研平臺;年科研經費突破1000萬;獲得國家級項目2-3項、省部級項目20項,產業化項目2-3項;獲得省部級科技及教學成果獎5-8項;發表學術論文200篇以上;申請專利30項,其中國家發明專利15項。
      在實驗中心和實習基地建設上,建成生命科學技術校級實驗中心1個,新增校外實習基地3個。
      問:為了確?!堕L春理工大學“十二五”及2020年教育事業發展規劃》所確定的各項目標順利實現,學院將采取哪些切實可行的措施予以強有力的保障?
      答:堅持以一級學科建設為主線,實現學科建設及科研工作新突破。加強學科內涵建設,拓寬研究內容,搭建和完善生物、醫學、光電、化學與環境等多學科交叉研究技術平臺,組建以教授為帶頭人的4個創新研究團隊;借助承擔吉林省食品安全檢測儀器與試劑重大攻關項目、吉林省世行貸款食品安全培訓任務、起草同型半光氨酸診斷試劑盒國家醫藥標準物質等機會培養隊伍,建立與國家相關職能部門以及國內醫藥企業的聯系;組建生物診斷試劑、生物醫療儀器產業校—企—政等協同創新團隊,突出創新特色。
      實施人才強院戰略,學科團隊與教學團隊協調發展。根據現有學科方向和專業特色,提高和引進高層次人才;鼓勵教師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拓寬國際化視野,加強與德國吉爾大學等院校的國際合作;建立院內教授和青年博士學術交流制度,全面提升學術水平。
      積極推進專業建設,突出專業特色,增強精品意識。調整與優化專業方向,突出光電醫療儀器、生物制藥、生物檢測技術等專業特色,使學科與專業方向相互支撐;加強課程體系及精品課建設,圍繞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程,組建課程組及課群教學團隊。
      開展教學質量工程,提高教學水平。把本科生教學作為學院發展的生命線,不斷深化教學改革;設立院內教學督導檢查小組,加強過程管理;整合資源,建設生命科學技術校級實驗中心;加強與校外相關企業產學研聯系,鞏固和建設實習基地;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實現省優秀碩士論文零的突破。
      組織創新實踐活動,提高創新能力。堅持開展“生命之光”創新大賽,積極倡導創業訓練和創業實踐活動,鼓勵更多學生走入實驗室,切實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
    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鄭立文
    問:“十二五”期間,學院將力爭取得哪些標志性成果?
      答:在學科建設方面,學院將重點建設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爭取申報成功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加強工商管理和產業經濟學學科建設工作,申報成功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申報成功1個省級重點學科。
      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爭取引進5名博士、培養5-8名博士,使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占教師總數的比例達到50%;教授人數增加到15人左右,確保每個本科專業都有3-5名博士,2-3名教授作為專業教師。
      在本科生教育及專業建設方面,爭取建成3門省級精品課、1-2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1-2個省級特色專業、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進一步突出以工商管理、金融工程、會計學專業為核心,經濟與管理兩大學科協調發展的專業體系,辦成3個在省內具有較高知名度、特色鮮明的本科專業。
      在科學和技術研究方面,力爭每年取得1項國家級科研成果、3-5項省級科研成果;在全國性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年遞增5-10%;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2-5項。
      總之,經濟管理學院計劃到“十二五”末期,實現高水平經管學科建設取得新進展,辦學特色更加鮮明,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高,科研實力邁上新臺階,產學研結合、服務社會取得重大突破,核心競爭力、創新發展力和社會影響力明顯增強,成為省內一流、國內知名的高級經管人才培養基地,行業和區域經濟與管理創新技術研發的重要基地。
      問:為了確保《長春理工大學“十二五”及2020年教育事業發展規劃》所確定的各項目標順利實現,學院將采取哪些切實可行的措施予以強有力的保障?
      答:實施“人才強院工程”。把培養與引進高水平學術領軍人物和高端人才作為第一要務,把提高青年教師發展后勁和發展潛力,造就一支高水平師資隊伍,作為學院核心工作。
      實施“質量強院工程”。圍繞質量工程建設目標,進一步改革人才培養方案,增強各專業間的相互滲透,凸顯工科院校背景下的經管專業特色,大力開展精品課程、教學團隊、品牌特色專業和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
      實施“特色強院工程”。突出理工背景,立足兵工行業和裝備制造業為主體的服務領域,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上不斷強化辦學特色。通過增加理工科專業經管類課程選修數量和實踐機會,在理工科學生頭腦中建立起經管類“引導性”知識體系;通過“二學位”教育方式,將一部分理工科專業學生培養成“理工+經管”型復合人才。
      實施“學術強院工程”。以現有學術平臺為基礎,把高水平學術論文、國家級重點項目、國家級獎勵、國家級成果、企業重大攻關項目的獲取和優秀科研創新團隊建設等作為主要工作目標。在目前已構建起來并運行的“吉林省民營經濟研究中心”科研平臺基礎上,投入更多力量和資金,使其成為功能完備、作用突出、效果良好的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實施“開放強院工程”。引入國際人才培養質量認證標準,適應高等教育國際化需要。引進國外先進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材,與國外5所以上著名大學建立緊密校際聯系。進一步加強與地方政府和企業的合作,自覺適應創新型國家建設和自主創新體系建設的需要。
    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張淑東
    問:“十二五”期間,學院將力爭取得哪些標志性成果?
      答:馬克思主義學院未來五年的總體發展目標是:建設師資力量雄厚,科研特色鮮明,學術水平省內領先的教學研究型學院。
      在本科教學方面,爭取申報成功省級優秀教學團隊;培育國家級精品課1門,省級精品課2門、省級優秀課1門,培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2項。
      在學科建設方面,申報成功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博士點;培養和引進4-5名知名學術帶頭人,建立5-7個結構合理、科研水平較高的學科梯隊(博士比例達到80%)。
      在學位和研究生教育方面,穩定研究生培養規模,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考取重點大學博士研究生10-15人,完成校級優秀碩士論文10篇,省級優秀碩士論文3-5篇。
      在科學和技術研究方面,力爭獲得吉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2項,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獎1-2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5項,出版學術專著20-30部,主辦全國學術會議1-3次。
      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引進3-5名高層次人才,培養2-3名高層次人才,聘請校外兼職博士生導師1-3名。
      在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邀請3-5所大學或研究機構前沿專家和團隊來校講學,選送3-5位學術帶頭人出國培訓,力爭在生態馬克思主義、比較思想政治教育、國外社區建設等研究領域取得突破。
      問:為了確?!堕L春理工大學“十二五”及2020年教育事業發展規劃》所確定的各項目標順利實現,學院將采取哪些切實可行的措施予以強有力的保障?
      答:一是以中青年教師培養為重點的創新團隊建設。以吉林省優秀教學團隊建設為核心,引進高層次人才;建立名師工作室,培養省級教學名師。
      二是注重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鼓勵教師開展課程體系、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教材案例等方面研究,將研究成果運用于教學實踐,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是牢固樹立學科建設意識。把學科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以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申報作為重要工作任務開展。加強與本學科專家的聯系與溝通,力爭學科建設有新突破。
      四是建立學科自我檢查與評估機制。按照國務院學科建設指標體系,定期對學科建設情況進行總結;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建立研究生學術交流平臺和科學的研究生評估指標體系。
      五是建立科學的科研獎勵和保障機制。加大對重要項目、重要科研成果、優秀學術論文的激勵和支持力度,對國家級項目及獲獎成果實行重獎;為教師進行社會調研提供時間和經費,對教師申報各級項目及進行科研工作給予不同程度資金支持,鼓勵教師爭取國家和省部級各類項目。
      六是創造良好的科研氛圍。充分發揮教授、博士等高學歷、高層次人才的優勢,深入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種類的學術交流活動。力爭每年主辦或協辦2次全省性學術研討會,每三年舉辦或協辦1次全國性學術研討會,每年選派6-8名學術骨干參加與其研究方向相契合的學術研討會。
    亚洲欧洲无卡二区视頻|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成人|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深夜天堂| 亚洲理论精品午夜电影|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97| 亚洲一级二级三级不卡| 在线免费观看亚洲|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美女大bbbbbbbbb| 亚洲欧洲春色校园另类小说| 亚洲乱码一区av春药高潮| 亚洲人成激情在线播放| 亚洲人xxx日本人18|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喷| 亚洲日本一线产区和二线产区对比|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人妻无码|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福利|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观看久久| 亚洲AV无码AV吞精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野外 | 色婷婷六月亚洲综合香蕉|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瑜伽|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产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 国产亚洲综合成人91精品| 亚洲视频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成a人v在线| 亚洲一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gv|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日日噜噜噜噜夜夜爽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综合激情六月婷婷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欧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