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華中農業大學科學技術發展“十二五”規劃———解讀我校“十二五”規劃(四)


      一、“十一五”科技進展“十一五”期間,在校黨委、校行政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校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學校科技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科技隊伍、科技項目和經費、科研基地、科技產出、社會服務以及科技管理等方面取得新進展。
      (一)科技隊伍實力有所增強,團隊建設成效顯著“十一五”期間,新增973計劃首席科學家4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人,新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36人、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杰出人才計劃13人、武漢市青年科技晨光計劃及學科帶頭人計劃23人。新增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1人、崗位科學家38人。60人(次)被授予省部級以上科技工作先進稱號,其中“十一五”國家科技計劃執行突出貢獻獎1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人,中華農業英才獎2人,全國農業推廣標兵3人,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獎1人,中國青年科技獎2人。新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3個、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6個、湖北省高校優秀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2個,1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連續三輪獲得資助。
      (二)科技經費大幅度增長,高層次科技成果不斷涌現“十一五”期間,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3547項,其中國家級項目(課題)834項,部級項目626項,省市級項目568項,國際合作項目57項;新批科技經費15.25億元。共獲得省部級(含武漢市)以上科技成果獎勵148項,其中國家級9項(參與6項);授權專利291項,其中發明專利206項,實用新型專利83項;被SCI收錄論文1901篇,其中IF≥5.0的73篇,IF≥9.0的23篇。被EI收錄論文587篇,被 ISTP收錄論文 160篇,被CSSCI收錄論文800篇。
      (三)基地建設取得新進展,科研條件進一步改善“十一五”期間,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順利通過科技部組織的評估(其中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連續第三次被評為“優秀類實驗室”),園藝植物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參加教育部生命科學領域重點實驗室評估被評為“優秀類實驗室”,昆蟲資源利用與害蟲可持續治理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參加湖北省教育廳、科技廳組織的驗收評估獲優秀。“十一五”期間,新建國家獸藥安全評價實驗室1個,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專業分中心2個,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實驗動物中心1個,農業部種豬質量安全監督檢驗中心1個,省部級重點(工程)實驗室5個,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個,續建國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武漢)。
      (四)服務社會多樣化,社會影響力日益彰顯“十一五”期間,學校積極探索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新模式、新途徑,成立了新農村建設研究院。創建了省級農業科普示范基地,學校農業生命科學技術科普基地被命名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啟動并組織實施了“一院帶一村,輻射一個縣”服務新農村建設行動計劃(簡稱“111”計劃)和“百名教授進百企”科技支撐企業發展行動計劃(簡稱“雙百”計劃)。開通了“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主題網站。兩個行動計劃的實施得到了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和媒體的廣泛關注,學校服務社會的能力不斷提升,社會影響不斷擴大。“十一五”期間,學校先后被評為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工程庫區移民工作先進集體、全國科技特派員工作先進集體、支持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省直先進單位。
      (五)科技管理改革逐步深入,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十一五”期間,學校積極調整科技工作的組織方式,加強協調和聯合,籌建了重大專項管理辦公室。建立健全科技管理制度,特別是在科研項目經費管理方面,實施了經費預算制管理,出臺了經費審計暫行規定、經費管理暫行辦法及實施細則等,進一步強化了科技項目的績效管理。積極推進科技工作二級管理,設置學院(部)科技管理經費和專項獎勵,充分調動學院(部)科技管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穩步推進科技管理工作重心下沉和關口前移,科技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十一五”期間,學校共獲科技工作先進集體獎18項,其中“十一五”國家科技計劃執行優秀團隊獎4項,“十一五”高校科技管理優秀團隊獎1項,中國技術市場金橋獎1項。
      二、“十二五”科技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一)機遇世界新一輪科技創新;創新型國家建設;《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幾個綱要的相繼頒布;國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國家重視現代農業發展和武漢東湖國家高新自主示范區建設為我校科技發展帶來機遇。
      (二)挑戰科技隊伍總量偏小,層次結構不合理;學科面不寬,科技發展不平衡;科技競爭日趨激烈,優勢領域受到沖擊;科技交流氛圍不濃,協同創新機制有待創新;科技支撐條件有限,共享機制有待完善成為我校科技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
      三、“十二五”科技發展思路(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以服務行業為立足點,以科技隊伍建設為抓手,以科研基地建設為支撐,以體制機制創新為保障,以政產學研用結合為紐帶,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為目標,加強協同創新和學風建設,著力推進特色鮮明的研究型大學建設。
      (二)發展思路緊緊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科學技術前沿問題,超前謀劃,整合資源,突出重點,交叉融合,分類指導,整體推進,著力實現科技工作四個“轉變”,即科技工作從重視爭取項目和經費向爭取項目和經費與促進產出并重轉變;從重視傳統優勢學科向傳統優勢學科與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并重轉變;從重視縱向項目、經費向縱向項目、經費與橫向項目、經費并重轉變;從重視國家和地方財政對學校科技工作的投入向爭取投入與自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并重轉變。實施“質量興研戰略”和“學術拓展戰略”,努力實現四個“促進”,即促進高層次人才隊伍和團隊建設,促進協同創新,促進標志性科技成果產出,促進學科建設。
      堅持目標導向,堅持質量興研,堅持特色發展,堅持協同創新,堅持差異發展,堅持創新引領的原則。
      四、“十二五”科技發展舉措(一)通過著力造就高層次科技領軍人才;加強青年人才培養;加強創新團隊培育;加強科技支撐隊伍建設四大方面舉措建設一流科技隊伍,培育優秀科技團隊(二)通過加強科研基地規劃與培育;提高科研基地對外開放度;積極參與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技術創新服務平臺體系建設;加強資源平臺建設四大方面舉措構筑高水平科研基地,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三)通過建立重大科研項目建議制度;建立重大科研項目儲備庫;拓展研究領域三大方面舉措增強承擔重大項目能力,拓寬項目申請渠道和領域(四)通過增強科技成果儲備意識;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增強市場意識三大方面舉措強化科技產出能力建設,提高成果轉化與應用水平(五)通過加強宣傳教育;加強制度建設;嚴肅查處學術不端行為三大方面舉措加強學術道德建設,營造優良創新氛圍(六)通過著力爭取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努力搭建國際科技合作平臺;不斷豐富國際科技合作形式和內容三大方面舉措擴大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提升學校國際影響力(七)通過進一步探索學校服務新農村建設模式;加強新農村建設研究院建設;完善社會服務機制;推進農業科技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加強科普宣傳工作五大方面舉措推動政產學研用深度合作,彰顯服務社會能力(八)通過創新科技管理思路;創新科技管理體制;創新科技管理機制;創新科技管理方式四大方面舉措推進科技管理創新,不斷提高管理效益五、“十二五”科技發展保障措施(一)成立華中農業大學科技發展研究院,組建一批跨學科的校級科研基地的組織保障(二)大力加強1500人左右科技隊伍建設;增加博士后數量等的隊伍保障(三)“專職科研隊伍建設機制”、“技術支撐隊伍建設機制”、“科技資源調控機制”、“基礎研究保障機制”、“校內科技人才流動機制”、“協同創新機制”、“科技績效考核機制”、“重大項目、重點團隊、重點人才、標志性成果培育機制”、“科技管理隊伍交流、研究工作機制”、“科技成果推廣和社會服務激勵機制”的機制保障(四)新增一定數量的科研用房,建若干公共服務平臺,在已有校內科研基地的基礎上,建設一批校外科研基地、觀測臺站的條件保障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亚洲制服丝袜精品久久|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九月丁香婷婷亚洲综合色| 亚洲一级片免费看| 久久伊人亚洲AV无码网站|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电影| 在线亚洲v日韩v| 豆国产96在线|亚洲|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未满十八|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天堂|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无码】| 亚洲欧洲专线一区| 亚洲av无码有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乱码av中文一区二区| 亚洲成aⅴ人片久青草影院按摩|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 国产亚洲蜜芽精品久久| 亚洲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妓女影院| 久久亚洲国产欧洲精品一| 亚洲国产美国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 国产亚洲精品精华液|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久久久|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97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 中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亚洲国产区男人本色|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综合 |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专区| 亚洲人成网www| 亚洲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花野真一 |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