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農業大學本科實踐教學“十二五”發展規劃———解讀我?!笆濉币巹潱ㄈ?
“十一五”期間實踐教學基本情況(一)成績與現狀“十一五”期間,圍繞國家關于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一系列精神和學校第七次、第八次黨代會確定的發展目標,按照學校本科教學的總體部署和要求,在學校黨委、行政的領導和全體教職工的努力下不斷更新實踐育人觀念,深入推進實踐教學改革,著力加強教學建設,積極創新教學管理,為“十二五”期間深化實踐教學改革建設,推進實踐教學更好、更快地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以下是“十一五”規劃期間本科實踐教學取得的具體成就。
1、更新觀念,持續推進實踐教學改革“十一五”期間,組織開展了229項各級各類實踐教學改革項目研究,開設了88次創新性實驗教學項目。截止2010年底,全校共開設實驗課程450門,其中,有綜合設計和研究創新項目的實驗課361門,占實驗課程總門數的80.22%;獨立開設的實驗課123門,占實驗課程總門數的27.33%。2009年,學校實踐教學改革項目“系統構建實踐教學平臺,多元化實踐育人模式”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2、“三位一體”,系統構建實踐創新平臺構建了集實驗教學中心、校內外實習基地、科學研究平臺“三位一體”的實踐創新平臺?!笆晃濉逼陂g,采取有力措施,將過去依附課程、專業獨立分散的教學實驗室系統整合為24個實驗教學中心,生物學、作物學、水產養殖等3個實驗教學中心被評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動物科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等9個實驗教學中心被評為省級實驗教學中心。多方籌措資金,投入6440萬元,加強了實驗教學中心和校內實習基地建設。積極開展校地校企合作,新增了近100個校外實習基地。充分發揮學校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專業實驗室、4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研發中心等優質科研平臺對教學的支撐作用,將優質科研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源。
3、“頂天立地”,探索“三早”+“三田”實踐育人模式依托“三位一體”的實踐創新平臺,以強化學生“頂天”能力和“立地”本領為目標,探索了“三早”+“三田”的實踐育人模式。學校形成了本科生早進課題、早進團隊的“三早”實踐育人模式。通過對原農學專業“種三田”進行改革優化,拓展到職務生產類專業,形成了學生系統參與農作物從種到收農事的全過程實踐訓練和科研訓練,培養扎實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三田”實踐育人模式?!叭纭?“三田”的實踐育人模式拓展了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空間,促進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二)問題與差距實踐教學是本科人才培養的重點和難點,也是目前制約本科人才培養質量進一步提升的關鍵環節。加強實踐教學,提升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面臨著諸多困難,主要表現如下:教育思想觀念需要進一步更新;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改革需要進一步推進;實踐教學平臺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隊伍素質需要進一步提升;激勵考核機制不完善,實踐教學管理需要進一步創新。
“十二五”規劃本科實踐教學的具體內容(一)指導思想與基本思路1、本科實踐教學的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踐行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緊密圍繞《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要求,圍繞創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目標,以提高質量為核心,深化實踐教學改革,強化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
2、基本思路圍繞“穩定教學秩序,提高教學質量”兩大基本任務,以更新觀念為先導,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強化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為目標,堅持教學與科研、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三結合”,不斷優化實踐教學體系,強化實踐教學平臺,提升實踐教學隊伍,完善實踐教學管理創新實踐育人模式,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ǘ┲饕蝿諆热蒹w系———增加實驗課學時,農理工類專業實驗學時不少于課內總學時的20%,人文社科類專業不少于10%。推進實驗課程獨立設置,全校獨立設置的實驗課程的比例超過60%,部分專業達到100%。完善“認知與基礎———體驗與綜合———研究與創新”層次漸進的開放實踐教學體系,有綜合設計和研究創新項目的實驗課程的比例超過90%,綜合設計和研究創新性項目占實驗項目總數比例達到30%,部分專業達到50%基本滿足學生個性化需要。
平臺建設———按照“綜合、開發、共享、高效”的建設原理,加強實驗教學中心建設,推進國家級、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獲批1———2個國家重點建設得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實施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建設“135”工程,建設功能強勁、相對穩定、覆蓋面大、可持續發展的校內外實習基地,構建國家、省級、校級三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獲批2———5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隊伍建設———建設一支專兼結合、相對穩定、結構優化、勇于創新、教風優良、治學嚴謹、教學科研創新能力強、實驗教學水平高的實驗教學隊伍。
管理創新———建立網絡化實驗教學和管理信息平臺,提升實踐教學信息化管理水平。構建高效、開放、共享的實驗教學中心化運作模式和校內外實習基地運行管理機制。完善實踐教學考核機制和激勵保障機制,充分發揮學院、師生、社會各方面參與實踐教學的積極性。
(三)主要對策與措施1、更新觀念,組織開展教育思想大討論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在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精神、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和《教育規劃綱要》精神,組織開展教育思想大討論。通過專家講座、專題研討、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在師生員工中多層次、廣泛地開展教育思想大討論,在以下幾方面形成共識:一是加強實踐教學是我校辦學理念的內在要求和辦學傳統的科學傳承;二是加強實踐教學是培養創新人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實現方式的現實需要;三是加強實踐教學是推進特色鮮明研究型大學建設得重要舉措。
2、試點先行,實施國家級、省級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首先要實施《探索農科人才實踐能力培養機制》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依托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綜合試驗站,實施農科教育合作人才培養基地建設“135”工程,建設10個核心基地、30個重點基地、50個教育部和農業部聯合掛牌的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創新高校與行業和地方合作辦學體制,構建有效的合作運營機制、協商機制、激勵與約束機制、風險保障與退出機制等系統改革,探索提高農科人才實踐能力培養的新機制,創新與行業優勢結合的高水平農科人才培養模式。
其次要做好省級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積極支持學院開展農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生物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支持植物科學與技術、動物科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等3個專業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培養計劃項目、探索產學相結合的實踐育人模式。
3、系統整合,優化實踐教學體系第一是要系統構建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加大實踐教學研究與改革的支持力度,支持各專業系統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加大實踐教學比例,推進實驗課程獨立設置,增加綜合設計和研究項目,提高綜合設計和研究創新型實驗項目比例,系統設計實踐教學內容,提高實驗項目更新率,構建模塊化、系列化和相對獨立的層次漸進的實踐教學體系,建設一批具有一流教學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的精品實驗課程。
然后要完善大學生課外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統籌實施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和學校SRF項目。
4、增加投入,保障實踐教學增加實踐教學專項經費投入,力爭年度經費比“十一五”期間增加100%左右。重點加強生物學、作物學、水產養殖等3個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單位的建設,確保通過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驗收。加強新上專業和數學、物理、化學等公共基礎實驗教學中心的,5、提升素質,加強實踐教學隊伍建設6、廣聚眾識,推進管理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