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首家軌道交通學院揭牌。

學生設計的作品被企業看中并投入生產。

學院開設校企合作“訂單班”。

學院成立紅幫文化研究所。
近年來,我院創新辦學思路,科學務實地制定學校發展戰略,根據“特色立校、質量強校”的辦學理念,走“內涵式、外向型、特色化”辦學之路。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上,積極探索“校企合作、訂單培養、工學結合、項目驅動、行動導向、能力本位”的育人模式,提升畢業生就業競爭力、提高畢業生就業滿意度。我院獨特的人才培養模式和逆勢走俏的就業率,受到了長江三角洲多家媒體的追蹤報道。在2009年“金融風暴”的危機下,學院畢業生的就業率為96.10%,學院學生并沒有受到“金融風暴”的影響而出現就業難的現象;2010年的就業率為98.21%,2011年就業率為98.93%,領先于其他高職院校。
我校的就業特色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形成了教育、培養、就業一體化的互動機制。學院根據“就業是育人工作的重要環節,育人是全體教師的共同神圣使命”的教育理念,專業教師隊伍、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和專職就業工作隊伍相互補充、相互支持,思想教育、就業工作、人才培養相互反饋、相互推動,共同形成全員參與的就業工作互動機制,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和就業質量。
2、學院建立了入學職業規劃、在校職業培訓、畢業擇業創業指導、就業跟蹤服務的全方位、一體化的就業指導服務體系,使我院畢業生具有正確的就業觀念,扎實的工作技能、良好的綜合素養,突出的工作表現。
3、打造畢業生就業服務信息平臺,不斷推進就業服務工作信息化建設。學院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打造集國家招聘政策、畢業生就業信息、招聘單位招聘信息、就業管理服務平臺、職業輔導資源平臺和就業工作交流平臺為一體的畢業生就業服務信息化平臺,實現就業資源共享,促進畢業生迅速、便捷的就業。
4、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我院與雅戈爾、羅蒙、杉杉、博洋等大型公司的通力合作,制定校企合作的聯誼會制度,開拓并鞏固良好的就業市場,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
5、建立就業調查體系,實時追蹤學生就業動態。建立完備的就業調查體系,開展“新生職業規劃調查”、“畢業生求職意向調查”、“就業中期調查”等十多項調查,及時掌握學生就業動態,適時調整就業指導工作,并形成調查報告,編纂《就業狀況白皮書。
6、建立困難學生幫扶與援助機制。設立“學院獎學金”就業援助項目,為品學兼優的貧困畢業生提供經費就業補助。
7、專業優勢。學院地處比較發達的長江三角洲,我院是紡織服裝特色院校,因此在紡織服裝行業的就業形勢遠遠領先于其它同類高職院校。
由于我院學生專業基礎扎實、創新與實際動手能力強,人文素養好,專業對口率高、工作穩定性強,因此已畢業的學生都比較樂意推薦學院畢業生到他們的企業工作;其次,我院是具有紡織服裝行業類特色的學校,深受長江三角洲紡織服裝企業的青睞,這幾大因素也是讓學院就業率一直領先于其他同類高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