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深入研討“走轉改”活動 培育“接地氣”傳媒人才







    ■與會人員合影


      “源頭有活魚,基層天地闊。”為推動新聞工作者切實將群眾觀點、群眾路線體現在新聞宣傳實踐中,促進新聞單位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進一步制度化、常態化,今年8月9日,中宣部、中央外宣辦、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中國記協五部委召開視頻會議,對全國新聞戰線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進行部署。廣大新聞工作者紛紛深入基層一線調研采訪,采寫了一大批反映基層生活,鮮活生動的新聞稿件,在廣大讀者和觀眾中產生了強烈反響。而在“走轉改”于新聞戰線得到積極的響應的同時,學術界、教育界也掀起了對“走轉改”精神進行深入學習和廣泛探討的熱潮。
      9月27日由光明日報社和我校聯合主辦,光明日報社新聞研究部與我校文科科研處承辦的“‘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主題論壇”就是這熱潮中的先鋒。光明日報社總編輯胡占凡、我校黨委書記李培元等嘉賓出席會議并致辭,論壇由廖祥忠副校長主持,十一位來自新聞傳播領域人文社科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參與論壇并進行了專題發言。文科科研處處長胡智峰在論壇上評價:“這是在整個“走轉改”大活動中,首次從理論和學術層面舉辦的高端論壇,可謂開創了第一。”
      光明日報社總編輯胡占凡在致辭中談到此次論壇的目的和意義:“當前在宣傳思想文化戰線開展的‘走轉改’活動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效果,報紙、廣播、電視在文風、題材、風格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無論是領導干部還是普通老百姓,對‘走轉改’活動非常歡迎。這項活動對新聞戰線加強隊伍建設,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培養良好的新聞采編作風,提高和轉變表達技巧,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李培元書記為本次論壇致辭時提出,新聞宣傳戰線開展“走轉改”活動意義深遠,是堅持黨的新聞事業性質宗旨、履行新聞工作責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實“三貼近”要求、增強新聞宣傳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徑,是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新聞工作者綜合素養的有效舉措。這項活動對傳媒大學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有著重要的啟示。中國傳媒大學作為培養傳媒類人才的高等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該貫穿“走轉改”精神。我們所培養的人才要堅守新聞工作基本原則,不僅要學會新聞報道的技巧,更要堅持新聞報道以客觀事實為依據,以推動社會發展為終極目標,以忠于人民的利益為最高準則。掌握新聞工作根本方法,就是深入實際、調查研究。
      參加論壇的人文社科界與新聞傳播界專家學者從哲學、黨史研究、社會學、文化生態、藝術批評、文化產業以及新聞理論與實踐等方面對“走轉改”活動進行了深入研討。
      我校文科科研處處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胡智鋒在學術總結時指出,人文社科學界的6位專家分別從藝術批評、黨史、社會、哲學和傳媒生態以及文化產業等多個視角所作的精彩報告,提升了論壇的規格與品質。新聞傳播學界5位專家的發言則體現了理論和實踐、觀察與思考、體驗與思考的結合,表達出對中國傳媒界的一種糾結、悖論、期待的心情。當前傳媒行業里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這些問題與他們所追求的傳媒理念、傳媒價值是相違的,當前的“走轉改”活動正是對這樣一些違背的大力回應,是中國傳媒行業能夠讓人信服的希望。【專家觀點】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文聯原副主席仲呈祥教授以“‘走轉改’與當代中國藝術批評的發展”為題進行發言,指出新聞戰線開展“走轉改”,文藝批評、文藝工作也要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文風要改,戲風、屏風也應該改。
      中央黨史研究室宣傳教育局副局長薛慶超從黨史的角度談了“走轉改”。在歷史上,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是“走轉改”的先行者。在革命過程中,他們創辦了大量的革命報刊,通過報刊真實反映現實。他們勇于站在歷史發展潮流的前列,積極引導群眾有力推動歷史前進,記錄歷史真實的體現。
      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部副主任韓慶祥教授發言時指出,“走轉改”總體來說,實際上就是以人為本在媒體的集中體現,它會改變媒體的作風、文風。走基層的群眾路線,這涉及到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問題。媒體、記者和群眾的關系就是一個平等的服務關系,這就要求媒體要做到服務群眾、聯系群眾實際,唯有如此,那種一味追求發行率、收視率的現象,才能從根本上扭轉。
      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所所長顏曉峰作了題為“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生動實踐———關于‘走轉改’的理論價值”的報告,他指出“走轉改”活動要求編輯記者深入基層、蹲點調研、采訪寫作,要求把鏡頭更多地對準基層,這些要求秉承的是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弘揚的是求真務實、面向實際、貼近生活的思想路線。
      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張頤武教授從當代文化的新走向角度談到“走轉改”與文化發展的問題,中國的媒體環境正在發生非常深刻的轉變,社會格局里邊媒體狀況,特別是新媒體和傳統媒體之間結構性的互動已經基本形成。受眾原有的信息獲取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開始從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變,這個結構性的變化造成很多新的挑戰、問題和困惑。“走轉改”其實是應對今天媒介形式、社會潮流和社會趨勢的轉變非常重要的部分。
      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副主任祁述裕將“走轉改”與文化產業的發展結合起來,認為“走轉改”活動的開展有利于推動文化產業發展。轉作風就是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只有深入實際,才能對文化產業發展的狀況作出準確判斷,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涂光晉教授提出“走轉改”對改革中國新聞評論有深刻的意義和影響。新媒體的發展要求新聞工作者不應該只是平臺上的檢索者、采集者和整合者,還應該真正邁開自己的雙腿,能夠下到基層,下到老百姓中間。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時統宇研究員從媒介批評的角度談了“走轉改”的現實價值。當前新聞娛樂化、低俗現象非常嚴重,媒體單位當中充斥著這種風潮,在這樣一種氛圍下大力推動“走轉改”活動是對媒體的低俗化、娛樂化、貴族化傾向開出的一劑良藥?,F在活動才剛剛開始,需要從多方面深刻認識“走轉改”。
      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院長雷躍捷教授強調,“走轉改”活動反映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時代特征。新聞工作要堅持群眾觀點,走群眾路線。目前“走轉改”活動還處于開始階段,既要堅持以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也要發揮輿論監督的有力作用。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教師、貴州電視臺掛職副臺長郎勁松教授結合自己近5年在媒體一線的實踐經驗,從新聞報道模式、新聞隊伍建設、如何避免宣傳代替新聞以及如何以“走轉改”帶動新聞改革等四個方面,對“走轉改”與傳媒體制改革之間的互動進行了剖析。同時,她也對“走轉改”的進一步推進提出了一些建設性對策:要防止過多的議程設置,否則會影響到新聞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的問題;避免主觀代替客觀,宣傳代替新聞;要將事實判斷與價值更好地結合起來。
      中國傳媒大學黨校辦副主任李舒副教授結合“走轉改”活動開展以來自己的畢業生在媒體單位所獲得的感受,談到了當前開展的“走轉改”活動對于新聞教育的意義。她認為,當下世情、國情、黨情發生變化,宣傳思想文化的內涵、形式和任務也發生了變化,但是傳媒為人民服務的方向和代表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原則是不能變的,這是新聞人、新聞媒體的本質所在,也是新聞教育的本質所在,更是對新聞教育要堅持的價值觀所在。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去台湾|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 亚洲狠狠爱综合影院婷婷|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 91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久久精品国产96精品亚洲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2| 亚洲成在人天堂在线| 亚洲视频在线视频|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影院|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无码网站| 亚洲理论片在线观看| 91午夜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欧洲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亚洲日本国产综合高清| 亚洲精品女同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久久无码| jjzz亚洲亚洲女人|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黄色三级网站| 国产.亚洲.欧洲在线| 亚洲av午夜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国产AV日韩A∨亚洲AV电影| 亚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亚洲人成高清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 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浮力影院亚洲国产第一页|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 亚洲图片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