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賀國強與清華學子分享社會實踐感悟 攝影/郭海軍
(上接第1版)發展。
集中力量做好廉政建設研究
上午10時許,賀國強來到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聽取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國情研究中心工作匯報并與師生親切交流,勉勵他們做好廉政建設研究,為黨和國家健康發展作出貢獻。
賀國強首先來到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教授的辦公室,了解他的工作、研究情況。胡鞍鋼向賀國強提交了中心師生就十七大以來黨中央廉政建設進行的專業化評估報告,以及關于如何與腐敗“病毒”進行博弈、開發“殺毒軟件”方面的研究成果。賀國強對相關研究的意義給予了肯定。
隨后,賀國強聽取了公管學院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程文浩和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對兩個中心的介紹。公管學院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成立于2000年,是國內最早的由大學設立的專業廉政研究機構,堅持大力開展廉潔教育,致力于廉政理論知識的創造與共享,注重與國際社會的交流與合作,服務中國的廉政建設大業。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成立10多年來,始終著眼中國改革與發展中的重大戰略問題,致力于建設成為服務于國家高層決策的思想庫和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為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全面、及時和高質量的科學決策參考。中心出版了一批國情研究系列著作和海外中國研究系列譯著,積極推動當代中國研究學科建設。面向中國高層干部和高級研究者發行內部刊物 《國情報告》,現已成為影響國家決策的重要內參資料。
賀國強參觀了兩個中心出版的著作及譯著,詳細詢問了中心的人員構成和發展情況,對他們為政府決策咨詢和廉政理論研究作出的貢獻表示感謝。
隨后,賀國強與中心師生合影并進行親切交流。廉政中心博士后宋偉向賀國強匯報了從事廉政理論研究的心得,表示要為解決這一重要課題付出不懈努力。賀國強指出,廉政建設是古今中外各國都要面對的一個課題。如何認識、對待腐敗現象,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克服腐敗的滋生,這既要靠實踐經驗的積累,也需要理論研究的幫助。希望清華師生能夠針對廉政建設進行集中研究,與全黨、全社會一道,共同努力做好這個題目。
當賀國強來到公管學院案例討論室時,幾位研究生、博士后正圍坐在一起開展關于綠色發展理論淵源的討論。胡鞍鋼介紹說,綠色發展既是國家“十二五規劃”所貫穿的理念,也是即將于201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的主題。賀國強對學院師生的研究工作表示肯定,他指出,綠色發展理論研究從哲學角度為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戰略提供理論支持,是一個很好的研究題目。
與清華學子分享社會實踐感悟
走下公共管理學院二層,賀國強來到明亮的一層大廳。這里正在舉辦一場主題為 “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的清華大學學生社會實踐成果展。十幾塊展板濃縮展示了近年來清華大學學生組織、參與各類社會實踐的成果。
校黨委學生部部長、校團委書記過勇向賀國強詳細介紹了近年來清華學生在社會實踐上取得的成果。多年來,清華堅持通過實踐教育全面育人,將實踐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注重將社會實踐與學生的思想教育相結合、與專業學習相結合、與集體建設相結合、與服務社會相結合、與擇業就業相結合。近年來,清華大學的學生社會實踐呈現出實踐主題突出、規模逐年上升、地域分布廣泛、實踐載體豐富等特點。
賀國強一邊聽取介紹,一邊詳細詢問各個實踐項目開展的情況。當看到博士生實踐服務團赴江西永新支隊隊員為老區農民義務開發農業信息化服務平臺;看到經管學院同學連續三年開展農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調研,共調研了24個省市區的46個縣,政策建議上報國家衛生部;看到新聞學院學生深入田野,在湖北某村駐村調研村級財務狀況長達半年之久,實踐成果獲全國挑戰杯競賽一等獎時,賀國強不住地點頭贊許。
人文學院大四學生張琰在參加西南地區瀕危文字搶救與保護支隊的社會實踐后,決心將搶救與保護瀕危文字作為自己終生的事業。她向賀國強匯報了自己和隊友前往西南地區大山深處,尋訪原始村落、采集實物文書,搶救瀕危文字和進行民俗考察等活動的經歷。自動化系大三學生萬一曾在本科期間入伍兩年,榮立二等功后回到清華繼續求學,他向賀國強匯報了今年暑期前往革命老區進行紅色實踐的感悟。
隨后,同學們將三本由實踐成果集結而成的圖書贈送給賀國強,其中包括新聞學院沙垚同學利用幾個暑假前往陜西華縣調研當地皮影文化的成果《土門日記》,材料系畢業生李文韜講述支教經歷的 《西藏支教日記》,以及百年校慶期間近萬名同學訪談1000多位校友后出版的《千名校友訪談錄》。
看到同學們在社會實踐中取得的豐碩成果,賀國強十分贊許,對同學們通過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積累多方面的經驗表示肯定,并強調指出,學生社會實踐這項活動很有意義。首先,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利于大學生了解基本國情,只有真正了解國情,才能實現建設國家的理想,才能真正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其次,社會實踐可以促進同學們理論聯系實際。同學們在學校學到的主要是理論,但是理論與實際還有一定的差距,社會實踐是理論聯系實際的一個很好的課堂。第三,通過社會實踐,同學們可以向黨和政府積極建言獻策。通過調查研究可以去實地了解基層,了解黨和政府的政策措施貫徹落實的情況。第四,有益于同學們提前適應社會。在社會實踐中可以更好地了解今后的工作,幫助同學們選擇今后的就業方向。第五,有益于保持身心健康。同學們離開大城市,去祖國各地、去基層等地進行社會實踐,可以陶冶情操。
賀國強還同清華學子分享了自己下基層的感受。他說,如果有一段時間不去基層,就會覺得頭腦空空;一到基層,就覺得豁然開朗。賀國強指出,再貧窮再落后的地方也有它的閃光點,希望同學們將社會實踐活動更好地堅持下去,在實踐中經受鍛煉、增長才干,為將來走上社會、成就事業打下堅實基礎。
加快改革發展進程 扎實推進反腐倡廉建設
隨后,賀國強來到主樓接待廳,出席了清華大學工作匯報會。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袁貴仁主持匯報會。
校黨委書記胡和平以《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為題,匯報了清華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進展,以及學校黨委如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把方向、抓大事,促改革、謀發展,黨政密切配合,依靠全校師生員工共同努力,有力推動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韓景陽以《重視廉潔文化建設,筑牢反腐倡廉思想道德防線》為題,匯報了學校廉政文化建設的基本共識、廉潔教育工作、廉潔文化建設的制度保障、監督檢查工作等方面的工作情況和成果。
聽取匯報后,賀國強指出,希望清華大學及全國的高校都要在前一階段學習的基礎上,繼續深入學習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 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并與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和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結合起來,加快清華大學以及全國高校改革發展的步伐。
賀國強充分肯定了清華大學百年來的改革和發展。他指出,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清華大學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和教育部、北京市的大力支持下,改革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現在清華又進入了一個迅速發展的時期,具體表現在:一是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建立了一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教師隊伍,許多學科達到全國第一、世界一流;二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厚基礎、重實踐、求創新的鮮明的育人特色;三是注重科研成果轉化,獲得的國家科技成果獎的數量位居我國高校榜首,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發展;四是發揮了智囊團、思想庫的作用,參與了我國宏觀調控、決策調研和政策的制定,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成果,服務于全國以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五是注重國際交流與合作,與許多世界名校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國際知名度和學術聲譽顯著提升;六是全面推進黨的建設。重視加強學校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重視加強學生黨建工作和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積極推進基層黨建工作的創新,有力推動了學校的改革與發展。
賀國強特別肯定了清華大學的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他指出,清華大學長期堅持開展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潔文化建設,加強基建工程、招標投標、招生考試、干部隊伍建設等重點領域的廉政風險防控,健全反腐倡廉的制度體系,特別是清華大學在全國高校率先成立了廉政研究中心,為全國的反腐倡廉建設提供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賀國強希望清華大學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紀委監察部和教育部黨組、北京市委的要求,扎實推進學校的反腐倡廉建設。
賀國強強調,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既要有世界共性的目標,更要符合中國的國情和中國的特色,也就是“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希望清華認真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 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精神,特別是“四個必須”的要求,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拓展服務社會的渠道,在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中央紀委常委、監察部副部長王偉,中央紀委秘書長崔少鵬,教育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杜玉波,教育部黨組成員、駐部紀檢組組長王立英,教育部黨組成員、部長助理林蕙青,北京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葉青純,學校領導陳吉寧、陳旭、謝維和、韓景陽、程建平、袁駟、史宗愷、鄧衛、邱勇以及部分中層黨政干部參加了工作匯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