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8月19~24日,我校省級以上學科學術技術帶頭人培訓班成員和校黨委中心組成員奔赴延安、西安等地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此次活動以“紅色之旅”為載體,走進延安,感悟延安精神;走進兄弟高校,取經學習,為全面貫徹落實學校“十二五”事業發展規劃,建設人民滿意的高水平
精品工程與目標管理 陳飛虎
八月下旬,作為校省級以上學科學術技術帶頭人培訓班成員,我參加了奔赴西安等地的實踐教學活動。來不及游覽古都的城墻、鐘樓、大唐西市、半坡遺址等名勝古跡,我們直奔第四軍醫大學參觀學習。
在第四軍醫大聽到最多是精品戰略的實施,看到最多是精品工程的成果。2008年年初,第四軍醫大作出實施精品戰略,推動科學發展的決定,先后實施了18項精品工程:精品課程、精優論文、精湛醫術、精尖成果等。什么叫“精”?用中國工程院院士、第四軍醫大校長樊代明的話說,精品就是“品質最好、價值最高、為數不多且難以企及的部分,不是要保地方名牌,而是要創全國名牌、世界名牌”。
經過“十五”、“十一五”的快速發展,我校正邁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在不斷提高,一個辦學規模較為適當、結構趨于合理、專業覆蓋較廣的綜合性醫科大學的架構已逐漸形成。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黨委決定今年在全校范圍內全面實行目標管理,目的就是用現代管理手段,推進管理細分和深化,逐步實現管理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不斷促進學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通過一項項精品工程的實施來實現一個個具體目標。目標的績效考核等級根據各個學院獲得諸如精品講座、精品課程、精優論文、精尖成果等的數目作為重要指標,使定量的指令性指標更具有共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刮起一場精品風暴,將會大大推進我校建設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的進程。
學習延安——精神建設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
陶芳標
第一次來到向往已久的延安,近距離接觸這里的山山水水,感受新中國奠基者戰斗過的地方,油然生起無限的敬仰情懷。在那貧瘠、荒涼的黃土高原上,生存并發展了后來決定中國發展進程甚至影響了整個世界發展進程的一支隊伍,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崇高的革命信念!靠的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自力更生精神!靠的是“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革命斗志!。正是這種信念和精神,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和向往革命的青年,在西北一偶,“在毛澤東的旗幟下”,不怕犧牲,前赴后繼,艱苦卓絕的為建立新中國而努力奮斗,并最終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建設高水平的教學研究型大學,更需要繼續提倡并踐行艱苦奮斗的革命傳統。我校一大批優秀的學科帶頭人,他們在艱苦環境中,磨練了自己,深深地扎根在安徽這片并不富裕的土地上,根深葉茂,成就了學科,培養了人才,可謂強者。
學習延安精神,就是要理論聯系實際、不斷開拓創新。《實踐論》、《矛盾論》、《論持久戰》、《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等,都是理論創新的產物,它指導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也為新中國建設提供了理論武裝。建設高水平的教學研究型大學,需要與時俱進,不斷開拓創新。我想,發展了自己的科研團隊,建設了一個特色的實驗室,可能不是學科帶頭人的全部內涵;引領了一個學科,提供了一個平臺,可能是學科帶頭人的外延之一;創新思維,高端謀劃,則是學科帶頭人具備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