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編者按:6月14日,中國教育報頭版頭條在特別報道專欄以《一院帶動一村惠及千萬農戶———華中農業大學探索校地基層黨支部結對共建服務“三農”》為題刊發長篇通訊,報道了我校校地基層黨支部結對共建服務“三農”的工作舉措,并配發我校黨委書記李忠云的短評文章《拓展工作領







    5月31日中午,在湖北恩施州宣恩縣高羅鄉埃山村的白柚果園里,華中農業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鄧秀新和幾個縣里的技術員一起認真察看果樹生長情況。這是他3天來跑的第4個縣。
      “眼下正是白柚管理的關鍵時期,到現場看一看,給果農講講防病施肥知識,我就放心了。”一年中有一個半月的時間,鄧秀新是在農田果園里度過的。據不完全統計,華中農大有半數以上的黨員教師常年活躍在“三農”一線,這已成為該校教師的工作常態。
      埃山村是華中農大繼續教育學院黨總支的結對共建點。在該校實施的“一院帶一村,輻射一個縣”服務新農村建設行動計劃(簡稱“111計劃”)中,學校通過探索學院黨委與農村黨支部建立互聯結對共建工作機制,引領廣大黨員師生投入新農村建設,在服務“三農”的實踐中使基層黨建工作得到創新發展。
      促進農村產業升級帶動周邊發展———結對共建有利于擴大科技興農的覆蓋面6月1日中午,湖北省廣水市郝店鎮新光社區的養豬大戶周偉沒有想到,華中農業大學副校長陳興榮帶著學校動科動醫學院的幾位教授來到了自家的豬舍前。“你看我說得對不對,你這里的年出欄量是200頭左右,在沼氣處理、引進良種、擴大規模方面還有一些問題。”聽了動科動醫學院高級畜牧師陳順友的話,周偉連連點頭,緊緊地握住了教授的手。
      從飼養兩頭豬、每年純收入幾千塊錢開始,3年時間,周偉已經擁有10頭豬,年純收入達到幾萬元。陳順友向周偉承諾:“我會向市里畜牧局建議,根據國家政策給你提供一些補貼。”
      在華中農大動科動醫學院黨委與新光社區黨支部開展的聯合共建活動中,來自學校4所學院的一批黨員教授結合當地產業情況,與地方龍頭企業開展科技合作,尤其為村里生豬產業發展提供全程服務,推廣健康仔豬13000多頭,把創優品牌效益作為帶動結對村產業化發展的突破口。2010年全村生豬出欄4萬頭,獲利660萬元,并帶動了周邊7個鄉鎮的150個生豬養殖戶,戶平均增收33000元,成為廣水市生豬養殖第一村。
      動科動醫學院黨委與新光社區黨支部的聯合共建活動,是華中農大從2009年開始實施的“111計劃”的一個縮影。目前,該校15個院部基層黨組織已經與湖北省各地21個村黨支部建立了聯合共建關系。
      各個學院在結對村都建立了黨員教育與活動基地、教學實習基地和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基地。各學院黨委圍繞結對村的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指導和幫助結對村精心編制了近50個新農村建設、農業產業發展和文化發展等規劃。
      以項目為紐帶,積極開展技術推廣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成為結對共建工作的重點。2010年,該校共設立“111計劃”科技項目17項,投入80余萬元資助結對共建村的發展。
      文化幫扶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結對共建有利于提升大學的文化輻射力第一次走進洪湖岸邊的洪林村,氣度不凡的花園廣場、寬闊整齊的精紡廠房,讓華中農大文法學院黨委書記楊少波發現,科技推廣并不是這個村最需要的幫扶,作為結對共建的學院,沒有“農”字頭專業的文法學院如何尋找與洪林村共建的結合點?
      “雖然村里有小劇場,也有文化隊,但是并沒有很好地規劃,文化氛圍和品牌尚未形成。”楊少波說,“經過調研,文法學院決定,以文化傳承作為切入點,幫助洪林村建立高水準的村史館,促進村里精神文明建設。”
      2009年7月,華中農大與洪林村簽訂對口支援建設村史館合作協議,標志著學校服務新農村建設由以往單純的科技推廣服務拓展到文化建設服務。
      村史館由文法學院傳播學和藝術設計專業教師以及傳播學研究生組成的創意團隊承擔全部設計布展工作。青年教師姚克難帶著幾名學生利用暑假開展村史調研。“幾個學生都是黨員,他們頂烈日,冒酷暑,走訪250多戶村民,拍攝了3000多張照片作素材積累,不叫苦也不叫累,讓我特別感動。”姚克難說。
      這項工作結束時,姚克難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在幫助村里開展文化建設的過程中,無論是學生黨員,還是村里70多歲的老黨員,都讓我感受到他們對生活的激情和強烈的責任感,我很想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如今,姚克難已是一名光榮的中共預備黨員。
      在以黨員為骨干的師生努力下,占地400平方米的洪林村村史館拔地而起,大型藝術浮雕《洪林頌》和匯集全村村民笑臉的大型燈箱墻《洪林表情》讓人嘆為觀止。村史館已成為該村對外宣傳和村情教育的窗口、文化建設的示范平臺。
      在校地結對共建中,幫助結對村逐步解決文化生活缺乏、文化產品匱乏、文化場所設施落后等實際問題,成為華中農大進行科技服務之外的另一個重點。
      水產學院根據丹江口市均縣鎮關門巖村的實際需求,給該村精選贈送了大量水產養殖、果樹栽培方面的科普書籍和光碟,提供了一套電腦和投影設備,幫助建設村文化室。
      “大學在文化傳承和創新方面能夠發揮重要作用。”華中農大黨委宣傳部部長、文法學院教授彭光芒說,“結合黨建工作,把大學的先進文化輻射到農村,豐富了黨建工作的內涵,也讓基層組織工作更有活力和實效。”
      密切村里干群關系增強師生責任意識———結對共建實現校地雙贏談起村里和華中農大結對共建,58歲的廣水市郝店鎮新光社區黨支部書記羅仁田笑逐顏開:“不僅生活水平上了層次,群眾的思想認識也上了層次。”
      2010年,村里有4名群眾向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羅仁田深有感觸地說:“全村凝聚力增強了,黨組織的影響力在為村民提供實實在在服務的過程中擴大了,這都要感謝結對共建這種創新的形式。”
      華中農大主管黨建的黨委副書記李桂芳說:“結對工程是基層黨組織形式和工作機制創新的體現,對學校來說,有助于更好地發揮黨員教師的核心、凝聚以及帶頭作用。”
      為統籌負責服務新農村建設工作,華中農大黨委成立了新農村建設研究院,由主管科技工作的黨委常委、副校長陳興榮兼任院長,各學院黨委書記和院長兼任班子成員。陳興榮介紹說:“我們的結對共建都是一個學院牽頭,多個學院參與,組成跨學院團隊,每位學校領導聯系幾個基層組織,這樣便于打通院系,協調全校資源,作為‘111計劃’的后盾。”
      從2009年至今,該校投入新農村建設的各項經費已經超過1000萬元,實施了一系列鼓勵學院和教師學生服務新農村建設的激勵政策。包括學校黨委將服務新農村建設的工作情況納入領導干部和單位業績考核內容;涉農科研項目經費按預算向地方傾斜;安排專項經費支持新農村建設;對科技下鄉、成果推廣、科技培訓等工作予以補貼等。
      經濟土管學院青年黨員教師徐鋒在黃梅縣張塘村定點掛職3年,為了讓徐峰安心掛職,學院黨委為他計算工作量時,在全院平均工作量的基礎上再上調50%。來自5個結對村的近20名青年管理干部也走進華中農大進行脫產學習,感受大學文化。
      經管土管學院黨委書記關桓達說:“村里的黨員和骨干向師生學習現代管理服務理念和農業科學技術,黨員干部師生在一線的實踐中向基層的黨員、群眾學習,提高了責任意識,這是一個雙贏的過程。”
      通過校地互聯結對共建工作的示范帶動,目前,華中農大已與全國26個省、湖北17個地市州以及40多個縣建立了農科教合作關系,推廣應用先進科技成果和實用技術近300項,產生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拓展工作領域增強黨建活力華中農業大學黨委書記李忠云
    高校基層黨組織與地方基層黨組織結對共建,是高校黨建工作抓基層、打基礎的有效途徑。在結對共建的模式下,“基層”與“基礎”融為一體,豐富了黨的組織生活內容,擴展了黨建工作領域,拓寬了黨的活動陣地,增強了師生的社會責任感,為廣大黨員師生施展才華、增長才干、經受鍛煉提供了廣闊舞臺。
    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 亚洲成年人电影网站| 亚洲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秋霞| 亚洲avav天堂av在线不卡| 亚洲成AV人在线播放无码| 亚洲情XO亚洲色XO无码|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 亚洲婷婷五月综合狠狠爱|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狼色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福利在线无卡一| 国产91精品一区二区麻豆亚洲|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亚洲阿v天堂在线| 亚洲宅男永久在线| 亚洲同性男gay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黄色大片|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一二三| 亚洲avav天堂av在线网毛片| 少妇亚洲免费精品| 亚洲日韩中文在线精品第一 |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欧洲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www.亚洲色图.com| 国产精品V亚洲精品V日韩精品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毛片|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站 |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91|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奇米网| 在线亚洲精品自拍|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888www| 久久国产亚洲高清观看| 亚洲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 亚洲人色婷婷成人网站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