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滕海寧在男子800米決賽中獲得亞軍

“射擊小花”李佩璟

“冷面槍手”曹逸飛
●記者 高原
在8月23日剛剛落幕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中國代表團不負眾望,充分發揮本土作戰優勢,狂攬75枚金牌,在金牌榜上以絕對優勢占據首位。這其中,來自我校的10名學生運動員憑借出色發揮,成功斬獲6金3銀,為母校、為祖國贏得了榮譽。同時,他們展現出的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面對榮譽的謙遜有禮和鏡頭前瀟灑智慧的談吐,讓人們開始關注“清華制造”的魅力。
解讀此次清華出征大運會的突出特點,我校體育部黨總支書記劉波總結為兩點:首先,這是我校參加大運會歷史上人數最多、項目最多的一屆。本屆大運會,我校共有10名學生參加比賽,此外還有8名教師直接參與到賽事工作中,分別擔任裁判、教練、領隊等。在參賽項目上打破了以往“以田徑為主”
的局面,加入了射擊、籃球、國際象棋等項目。其次,這是我校自2005年伊茲密爾大運會以來,在獎牌數量和質量上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屆。除5塊團體金牌外,還獲得很多有分量的獎牌,如在高手云集的射擊比賽中,李佩璟頂住壓力獲得女子50米步槍臥射個人金牌;在我國男子中長跑短板項目800米決賽中,滕海寧一舉奪取銀牌,打破了全國青年紀錄??傮w來說,我校在大運會上的表現可圈可點。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國的大學能夠培養出在世界賽場上具有競爭力的高水平學生運動員,清華“體教結合”的學生運動員培養模式成績顯著。
1994年,我校率先在大學生運動員培養體制上進行改革,提出了“業余趕專業”的口號,“體教結合”的培養模式應運而生?!绑w教結合”主要是指教育系統依靠自身資源優勢培養高水平運動隊和競技、學習俱佳的大學生運動員,以此豐富學校培養高層次人才的內涵,并發揮他們的示范教育價值。同時,也是對我國現有競技體育體制和運動員培養模式的有益補充,是高校服務社會功能的具體體現。
從1994年開始,我校連續兩年通過免試特招了一批退役或現役運動員,旨在通過“高水平”帶動全校的“整體水平”,這些學生被稱為“運動員學生”。
經過17年的發展,我校體育代表隊已經成為全國高校中最大最完整的學校體育代表隊,“運動員學生”也轉換為 “學生運動員”。經過不斷探索,我校“體教結合”的培養模式基本形成。在招生上,學校每年舉辦體育冬令營、夏令營,從中挖掘有潛力的體育苗子。但是這些學生必須通過高考,按照教育部的統一招考程序才能錄取。在學生培養上,學生運動員必須保證在學校上課、在學校訓練、在學校住宿、由學校自己培養,完成培養計劃的全部課程要求。
從 1994年 至 2008年,我校在北京高校田徑運動會上取得14連冠的驕人戰績;在2005年第10屆全運會上,我校學生摘得4金5銀;在第23屆大運會上,我校學生胡凱和王穎分獲男子 100米冠軍和女子三級跳冠軍;2006年多哈亞運會我校4名學生獲得了4金1銀1銅的好成績。特別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我校有5名學生運動員代表國家參賽,取得優異成績,胡凱進入了百米第二輪和4×100米接力決賽,創造了中國運動員在此項運動項目的紀錄。
“眼鏡飛人”胡凱、射擊小將李佩璟、曹逸飛等,都是“體教結合”培養模式水到渠成的成果。
現在就讀于經管學院博士二年級的胡凱,同時還擔任校團委體育代表隊副組長。從運動員到輔導員,他對“體教結合”有了更深的理解:從教育的角度認識體育,通過體育提升教育質量。二者就像是水和魚,相輔相成,親密無間。
深圳大運會終于圓滿結束,喧囂歸于平靜,榮譽已經成為過去。在這個新的起點上,清華人將把夢想放飛得更高,期待更多“清華制造”的大學生運動員們在世界高水準的賽事上再創佳績,為母校爭光。
■ 清華選手在大運
滕海寧:為中國田徑短板帶來驚喜
8月21日,男子800米決賽。一位黃皮膚小將在跑道上飛速馳騁,他與來自肯尼亞、澳大利亞等國選手并駕齊驅,毫不示弱。起先,他只是采取跟隨跑戰術,處在大部隊的四五位。在賽程最后100米的時候,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他突然發力,奮起直追,在全場觀眾如雷的呼喊聲中沖擊終點。一瞬間,他的身影點燃了全場6萬名觀眾的熱情,他們高聲呼喊著同一個名字:滕海寧!這位來自清華大學的小伙子不負眾望,以1分46秒62的驕人成績奪得亞軍,僅比沉睡了17年的全國紀錄慢了0.18秒。
男子800米項目一直是中國田徑的弱項,首征大運會的滕海寧取得這樣的成績,不僅讓清華人感到驕傲,也讓中國人感到自豪。總結這次比賽的表現,滕海寧謙虛地說:“這次參賽的選手水平都很高,自己也是第一次參加這么高級別的比賽,因此賽前并不敢抱太大的期望,只是提醒自己放松心態,全力去跑。”
滕海寧 1993年出生于遼寧鞍山。2010年,身體素質出眾的他參加了我校冬令營選拔,體育成績和高考成績均達到我校錄取分數線,如愿考上了他向往已久的清華大學。
來到大學后的滕海寧在學校良好的學習環境與體育氛圍中迅速成長起來。負責指導他的曹振水教練根據多年中長跑隊訓練的經驗,為滕海寧制定了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滕海寧一般在上午學習文化課,下午訓練兩個小時。訓練不忘學習,滕海寧笑著說,每次清華中長跑隊外出比賽時,同學們都是背著書本上“戰場”的。
大運會剛剛結束就趕到內蒙古基地進行訓練的滕海寧表示,在學好文化課的同時,一定配合教練刻苦訓練,在今后的比賽中爭取更好的成績。(采寫/學生記者王仙茅)
曹逸飛:絕地反攻 一槍奪魁
本屆大運會上,被媒體封為“冷面槍手”的我校學生曹逸飛上演了一出 “絕地反攻”,讓人拍案叫絕、印象深刻。
在8月18日男子10米氣步槍團體賽上,曹逸飛與隊友以1781環的總成績獲得亞軍。兩天之后,在男子50米步槍臥射個人決賽中,曹逸飛以一環之差,惜敗白俄羅斯選手舍巴維夫獲得亞軍,讓在場觀眾唏噓不已。就在人們為他扼腕嘆息之際,8月21日,曹逸飛調整自己的心理波動,代表中國隊以3503環的絕對優勢奪得50米步槍三姿團體冠軍。
曹逸飛是我校經管學院2007級學生。1988年出生的曹逸飛自小就有著 “清華夢”,自從知道國家隊有個“清華班”,曹逸飛就告訴自己,“我一定要進清華!”2007年他憑借優秀的個人素質和優異的成績被保送到清華大學。
此后,曹逸飛一路凱歌,先后獲得2007年亞錦賽男子 10米氣步槍個人銅牌、團體金牌,2010年射擊世界杯悉尼站男子 10米氣步槍冠軍等榮譽。
曹逸飛深深感謝母校四年來對他的培養。讓他無法忘懷的是:大一剛參賽回來時面對復雜的微積分公式頭疼不已,80多歲的陳效中老師主動提出給他單獨補課,集中連續補了5天,這讓曹逸飛至今感動不已。雖然頂著學習和訓練的雙重壓力,但是現如今回頭再看,他卻深深感謝這段經歷,讓自己更有自信面對今后人生中的挑戰。(采寫/記者 高原)
李佩璟:射擊小花 輕取三金
在大運會賽場上,有一朵“射擊小花”,輕取三金,傳為佳話。她在女子50米步槍臥射個人比賽中以596環的成績奪得金牌。在50米步槍臥射團體賽上,代表中國隊以總成績1780環獲得金牌。在50米三姿團體賽中,以總成績1749環再摘金牌。在大運會賽場上,五星紅旗為她三次升起。她,就是我校經管學院大二學生李佩璟。
1989年出生于廣東東莞的李佩璟,被稱為“東莞射擊小花”,雖然年齡不大,卻取得了許多令人矚目的成績。她先后在廣東省第12屆運動會上輕松奪得3枚金牌。在2006年克羅地亞世界射擊錦標賽上,再次將女子步槍青少年組冠軍收入囊中。2007年在科威特亞洲射擊錦標賽女子50米步槍三姿青少年組決賽中,她再次奪冠。2009年,李佩璟在全運會預賽暨全國射擊個人錦標賽中刷新了由奧運冠軍杜麗保持的全國紀錄,一戰成名。
李佩璟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 “乖巧可愛”,“糊糊涂涂”的她連自己什么時候參加過什么比賽都記不清楚,但是乖乖的李佩璟卻心里裝著一個“大想法”———上清華。在清華附中學習的她埋頭苦讀,哪怕外出比賽,也拖著一箱子書見縫插針地學習。最終,她如愿以償,成功考取我校經管學院。
進入清華,良好的學習和訓練環境讓她如魚得水。在我校射擊隊主教練張秋萍指導下,她迎 來 了 井 噴 式 的 成績———2009年射擊世界杯韓國站步槍3×40項目冠軍,并為中國隊贏得該項目的一個倫敦奧運席位。目前,她已經成為沖擊奧運金牌的重點選手。(采寫/記者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