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助小山村引來國家級科技項目
本報訊 今年初,地處浙西南山區的龍泉市安仁鎮項邊村,一個只有1400余總人口的小山村,成了國家科技部啟動的首批120個新農村建設科技示范村(試點)之一。作為浙江大學龍泉市現代農業技術合作推廣中心的村級服務點,依靠浙江大學的技術支撐,項邊村引來了首個國家級科技項目。日前,該項目在當地正式啟動.
項邊村是被稱為 “中國黑木耳第一鄉”的安仁鎮的中心村,該村70%的農戶從事食用菌生產,60%的村民總收入也來自食用菌生產,異地種植黑木耳已達全國16個?。ㄊ校哂械湫偷摹耙淮逡黄贰钡漠a業特色。2007年6月,浙江大學龍泉市現代農業技術合作推廣中心成立,項邊村被列為中心的村級服務點,由浙大教授擔任首席專家引導該村食用菌產業的發展。目前,在浙大專家教授的指導下,當地農戶成立了省內首個村級菌種研究所、省內首個黑木耳合作社,打下了良好的科技示范基礎。據介紹,“項邊村新農村建設科技示范(試點)”項目將以浙江大學為主要技術依托單位,探索遠郊山區食用菌產業循環發展的模式,為浙江西南山區乃至我國東南沿海欠發達山區的新農村建設提供示范。項目計劃通過采用當地工業主導產業———木制玩具業的加工廢棄物(木屑)、速生菇木林及經濟林的修剪枝條等作為黑木耳生產原料,達到原料供給與生態保護的動態平衡。同時,開展廢菌棒資源化多層次利用,生產生態有機肥、園藝基質及生物有機飼料,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實現生態食用菌(黑木耳)循環產業鏈。
新農村建設科技示范(試點)工作由國家科技部啟動實施,旨在充分發揮科技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示范導向作用,推動一批依靠科技創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示范,實現“富民、惠民”。示范(試點)以五年計劃為周期,項目實施期限原則為2-3年。今年是第一批,共啟動了73個新農村建設科技示范鄉鎮 (試點)、120個新農村建設科技示范村(試點)。浙江省共有6個鄉鎮、村列入試點,以浙江大學為主要技術依托單位的有3個。另外兩個是:紹興市諸暨市山下湖鎮和衢州市龍游縣模環鄉錢家村。 (高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