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報
    電子報

    九大任務 繪就跨越式發展壯麗藍圖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十二五”事業發展規劃(摘要)





      “十二五”時期是我院建設發展的關鍵階段,為了更好地適應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更好地適應湖北經濟社會與交通運輸發展的需要,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進一步增強綜合實力,全面提升服務經濟社會與交通運輸發展能力,學院根據國家、省有關文件精神和2010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結合學院發展實際,制定了學院“十二五”發展規劃。規劃指明了學院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方向,明確了學院未來五年發展的九大任務。
      “十二五”學院九大任務一、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建設成立由省交通運輸廳、省教育廳、學院、行業協會、企業與相關單位組成的“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合作發展理事會”,聯絡社會各界指導和支持學院的建設與發展,發揮各自在產業規劃、經費籌措、先進技術應用、兼職教師聘任(聘用)、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吸納學生就業等方面的作用,形成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緊密型合作辦學體制機制。
      逐步完善學院合作發展理事會、學院合作交流處、系部校企合作辦公室、專業校企合作工作組為立體框架的校企合作治理結構,明確各級機構的職責、權利和義務,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相關制度,改革不適應校企深度融合的規章制度,尤其是要深化學院人事制度改革,落實教師密切聯系企業的責任,引導和激勵教師主動為企業和社會服務,開展技術研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現校企互利共贏。
      積極探索校企雙贏的協調機制、利益機制、激勵機制、約束機制、情感機制和引導機制,逐步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運行機制,真正實現校企雙贏和深度融合。
      二、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建立起以重點專業和優勢專業為核心、具有交通特色和區域經濟特點的專業群,形成重點專業、骨干專業和特色專業為龍頭,帶動相關專業協調發展,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的專業布局。主動適應大交通發展和區域產業結構升級需要,科學調整專業結構,突出重點建精品,兼顧全面保質量,形成滿足行業需求、適應市場變化、符合本院實際、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的專業體系。到2015年,專業數達到46個,其中省級重點專業達8個、達到國家級重點專業標準5個,建成2-3個湖北省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基地。
      進一步深化訂單培養、工學交替等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四個重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來全面推動所有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參照職業崗位任職要求優化培養方案,引入行業企業技術標準開發工學結合的專業課程,推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教學模式,探索多學期、分段式的教學組織模式,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加強網絡教學資源庫和網絡學習課程開發,建成一批網絡課程、多媒體課件和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鼓勵學院教師與行業企業專家共同開發校本特色教材,建立健全教材質量監管制度。到2015年,建成100門左右優質專業核心課程。
      加大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力度,探索建立“校中企”、“企中校”實習實訓基地,在加強實習實訓硬件條件的同時,注重實習實訓內涵建設,建立健全規范的實習實訓規程與管理制度。到2015年,中央財政支持實訓基地達到4個,省級實訓基地達到8個,建成“校中企”10個,“企中校”20個。
      更加優化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與評價機制,將就業水平、企業滿意度作為衡量人才培養的核心指標,建立科學、規范的評估制度和學校質量年度報告發布制度,建立健全質量保障體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
      三、師資隊伍與領導能力建設始終把教師隊伍建設放在極其重要的地位,按照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要求,實施“師德建設工程”、“名師培養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工程”、“雙師素質教師培養工程”、“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工程”、“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建設工程”等“六大工程”,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到2015年,力爭國家級教學團隊有零的突破,省級教學團隊達到5個;力爭國家級名師有零的突破,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達2人,湖北名師達3人,省部級專業帶頭人達5人,楚天技能名師達15人;具有雙師素質專業教師比例達90%以上,重點專業雙師素質教師達95%以上。
      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實施學習研究、競爭上崗、輪崗交流、掛職鍛煉、培訓進修和決策咨詢等舉措,不斷提高領導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辦學治校能力,提升科學決策、戰略規劃和資源整合能力,打造一支具有學習力、創新力、執行力、敏銳力、競爭力、服務力、團結力和自律力的領導干部隊伍。
      四、科研和社會服務能力建設加強科研能力建設,培養和引進一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科研骨干,逐步形成若干支結構合理、功能互補、學術水平較高、科研能力較強的創新團隊。做到每個大類專業至少有一個水平較高的科研創新團隊,成立相應的研究所或研究中心,實現科研項目總數、類型、層次上全面提升,力爭在高職教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課程建設、學生素質拓展等領域取得一批標志性成果,在國家級科研基金項目上有零的突破,形成一批對區域經濟、行業企業以及職業教育的重大決策具有參考價值的理論創新成果和技術服務成果。積極做好3個“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的研究與實施工作。到2015年,完成廳級及以上科研項目50個,公開發表論文突破1500篇,學院學報在全國公開發行。
      強化服務意識,繼續推進“五大中心、兩大平臺”的建設,拓展社會服務功能,主動融入湖北省“兩圈一區”的發展戰略,代建1—2個公路工程建設項目;培養區域產業發展急需人才;面向行業企業開展技術服務與職業技能鑒定;面向區域開展高技能和新技術培訓;鼓勵教師參與企業技術創新和研發。
      大力發展非學歷繼續教育,穩步發展學歷繼續教育,成立繼續教育學院。健全繼續教育與培訓的激勵機制,建設以數字化校園為載體的遠程開放繼續教育與培訓服務平臺,充分發揮學院專業優勢,建設、開發和完善繼續教育與教育培訓資源,為企業職工和社會成員提供多樣化繼續教育,為交通產業大軍提供各類技能培訓,為中職畢業生在崗接受高等學歷教育創造條件,顯著增強我院服務區域與交通行業發展戰略的能力。
      “十二五”期間,科研經費與社會服務收入年增長速度保持在10%以上,科技開發和技術服務合同額年均達到4000萬元,總額超過2億元。
      五、學校文化建設以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環境文化為學校文化建設的基本內涵,以創新為學校文化建設的動力,實施“剛毅精神傳承工程”、“制度文化建設工程”、“文化長廊拓展工程”、“校企文化融合工程”、“社團質量建設工程”、“品牌活動建設工程”等學校文化建設六大工程,全面推進有高職特色的大學文化建設。
      通過學校文化建設,進一步理清和強化辦學理念,將剛毅精神和先進的企業文化元素融進學院的精神文化,凝練適應區域經濟社會與高職教育發展的辦學理念、學院精神,充分發揮校徽、校訓的凝聚作用,形成優良的校風、教風和學風,統一學院的核心精神價值觀;健全完善各項管理制度,體現嚴謹求實、高效創新的工作作風,創新體制機制,適應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需要;逐步建成和諧優美、內涵豐富、格調優雅、特色鮮明的學校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形成系統美觀的學校文化標識,并廣泛傳播,提升學院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逐步建成有影響、有特色的品牌文化活動項目;引導學院管理由重視物本管理向重視人本管理和文化管理的方向邁進,提升學院的軟實力與品牌價值。
      六、學生素質能力建設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遵紀守法教育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深入探索為學生成人成才服務的工作模式,完善學生教育管理長效機制。全面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把科技文化教育、身心健康教育、創新能力教育有機結合起來。
      堅持“質量為本、技能為先”的教學理念,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根本途徑,以“雙證書”制度、“半工半讀”制度、“訂單式培養”、企業冠名特色班為主要形式,培養學生職業素質與專業技能。積極開展職業技能競賽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級各類職業技能大賽。
      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為先”的管理理念,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全力以赴、全員參與、全程服務,不斷完善就業工作體制和機制,通過各種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創業就業能力,使我院就業率始終保持同類院校前列,確保95%以上。
      加強大學生輔導員隊伍建設。大學生輔導員隊伍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確保教學秩序穩定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學院黨委和行政要高度重視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在選聘、任用、管理、教育、培養和發展等各個方面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為這支隊伍的建設提供政策、制度保證,創造良好條件。
      七、數字化校園建設主動適應“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辦學模式的需要,在學院現有校園網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構建一個集教學、實訓、管理、辦公、科研、生活、培訓、交流為一體的數字化工作環境,實現數字化教學、數字化管理、數字化辦公、數字化科研、數字化校企合作、數字化培訓,使高職教育全過程信息化,為高職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可持續發展提供信息化平臺,為教師與學生構建數字化的教育、學習與生活的空間,為學院與企業搭建新的合作平臺,促進校企深度合作。
      要突出校企合作網絡平臺與資源建設,突顯交通特色,制定統一的信息標準,對學院的教學、管理、辦公、科研和生活服務等所有信息資源進行全面數字化,構建先進數字化教學、管理、辦公手段的校園網絡軟件應用平臺;根據“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要求,構建內容豐富、結構合理、樣式新穎的一體化校企合作網絡平臺、培訓及考試平臺,為培養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和服務社會搭建公共服務平臺。推動學院的教學、管理、辦公、校企合作、社會服務等方面的改革與創新,為廣大師生提供簡便、快捷的網絡化信息服務。
      八、國際交流與合作貫徹國家外事工作的方針,嚴格遵守國家有關外交政策和外事紀律。堅持平等互利、取長補短的原則,秉承開放的辦學理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構建成效顯著、互利共贏的學術與合作體系,不斷提升學院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層次與內涵。通過互訪、互派、合作辦學、國際研討會等形式,引進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教育技術和優質資源。
      積極探索留學生教育培養模式,穩步擴大中外合作辦學進程,發揮中外合作辦學對辦學體制、管理機制、人才培養、專業建設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提升學院辦學的國際化水平。“十二五”期間中外合作辦學由1個專業推廣到3-5個專業,重點專業試點招收留學生。
      九、基本建設根據學院基本建設長遠規劃,按照服務區域經濟與現代高等職業教育的要求,擴大校園面積,“十二五”期間計劃征地600-800畝。
      基本建設項目投入2.1億資金,新建16000平方米的實訓中心1個,預計投資4000萬元;新建10000平方米的學生宿舍,預計投資2500萬元;新建10000平方米的船員培訓中心,預計投資2500萬元;新建一個運動場,預計投資1000萬元;改造6000平方米的培訓樓,預計投資900萬元;續建駕駛培訓中心,預計投資400萬元;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預計投資1200萬元;新增教學儀器設備預計投資6000萬元;其它建設資金2500萬元。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 亚洲成a人无码亚洲成av无码| 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JN| 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 亚洲乳大丰满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情侣一区二区无| 亚洲七七久久精品中文国产|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大|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99| 亚洲高清最新av网站|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亚洲视频1 |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喷| 亚洲xxxx18| 亚洲国产高清国产拍精品| 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区艳妇糸列短篇 | 亚洲va久久久久| 亚洲欧洲av综合色无码| 亚洲av无码成人影院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四页| 亚洲一级片免费看|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一|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日久生情|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播放在线 |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偷拍| 精品韩国亚洲av无码不卡区|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日韩在线三区|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亚洲av|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三级在线观看| 精品韩国亚洲av无码不卡区| 伊人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 午夜亚洲AV日韩AV无码大全| 亚洲另类小说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