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輩——2010 年新聘教授簡介
楊義川博士、教授。
研究方向為序代數和 多值邏輯代數。得到中國國 家留學基金委 CSC, 德國 DAAD, DFG 資助,2006 年 在德國斯圖加特大學獲得 博士學位,同年直評副教 授,2010 年破格晉升教授。 兼美國 Math. Reviews 和 歐洲 Zentralblatt MATH 評 論員?,F任職于北京航空航 天大學數學與系統科學學 院。
在除性群與環論中的 Dumitrescu - Lequian - Mott- Zafrullah 公開問題 (2001 年)、 Jaffard - Ohm 對 應 中 的 Anderson 猜 想 (1989 年 )、 序 域 中 的 Birkhoff- Pierc 難題(1956 年)、 Krull 完全整閉環猜想 (1931 年)、 Conrad - Dauns 序域正平方廣義問題(1969 年)和多值邏輯代數中的 Belluce 公開問題(1986 年) 等研究領域做出了系列工 作,得到國際國內專家同行 的公開好評。目前已在 Journal of Algebra、 Bulletin of the London Mathematical Society、 Journal of pure and applied Algebra, Archiv der Mathematik, American Mathematical Monthly, Communications in algebra 等重要國際數學專業刊物 上發表論文30 余篇。研究 工作被德國、美國、阿根廷、 哥倫比亞、巴基斯坦等國學者引用。
孫聯文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1972 年出生,本科就 讀于天津醫科大學,獲學 士學位;于中國協和醫科 大學碩、博連讀,獲博士學 位?,F任職于北航生物與 醫學工程學院,從事教學 和科研工作。
主要承擔 《生物與醫 學工程概論》、《解剖生理 學》和《高級解剖生理學》 等本科和研究生課程,主 持校級研究生精品課 1 項,主持和參與校級教改 項目多項。
研究領域為航空航天 生物醫學工程和生物力 學,研究方向為細胞、組織 生物力學、重力生理學等。 主要利用地面模擬微重力 效應模型(細胞旋轉培養、 大鼠尾吊模型)從事微重 力條件下骨質丟失的機制 和對抗措施方面的研究。 在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和洪 堡大學 Charite 醫學院做 訪問學者期間,參與了歐 洲宇航局人模擬微重力條 件下的相關試驗。近期該 方面的研究已擴展到肌肉 方面,并與德國 Charite 醫 學院開展起合作研究。目 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 金、教育部留學歸國基金、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多項 課題研究。
目前已發表學術論文 30 余篇 (其中 SCI收錄8 篇, EI收錄7 篇)。申請發 明專利3 項(授權1 項)。
武曉霞博士,教授。
1967 年出生,先后就讀于 山西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獲文 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 2002- 2003 公派赴俄羅斯訪 學一年,現任職于北航外國語 學院俄語系。
主要研究領域為俄羅斯語 言文化和俄羅斯文學。研究方 向包括:一、大學俄語教學和專 業俄語教學;二、俄羅斯“白銀 時代”的文化和文學。
具有扎實俄語語言文化知 識和深厚的俄羅斯文學素養。 任職以來先后承擔過多門俄語 課程,包括本科生、碩士生、博 士生的俄語一外、二外教學工 作,2006 年被聘為俄語專業碩 士生導師,開設了俄羅斯詩歌 賞析和俄羅斯當代女性作家兩 門專業課,同時擔任俄語外教 的聯絡工作。
近10 年來共發表學術論 文31 篇,其中國內外核心期刊 13 篇,參加編寫國家級教材3 部,其它教材1 部,譯著1 部, 其中國家級 “十五”規劃教材 《新大學俄語語法教程》2009 年獲全國大學俄語教學研討會 特等獎和北航2009 年度優秀 教學成果一等獎,自編講義《大 學俄語初級教程》獲北航2009 年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主持 和參加省部級和校級科研立項 11 項,其中教育部立項“面向 21 世紀中國大學俄語教學發 展戰略”擔任第二主持人,撰寫 報告2 萬余字,對國家宏觀制 定大學俄語長遠發展規劃起到 了重要作用,在全國產生深遠 影響,受到教育部高度重視。
羅汀博士、教授。
1957 年出生,先后就 讀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獲學 士、碩士、博士學位,現 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碩士生導師。中國土木工 程學會土力學及巖土工程 分會土的本構關系及強度 理論專業委員會委員。
主要研究領域為巖土 工程、土木工程施工與管 理。研究方向包括: (1) 土的本構關系與強度理論; (2)城市地下工程; (3) 建筑工程經濟與管理。
長期以來從事土木工 程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特別是在土的本構關系與 強度理論方面進行了深入 的研究。主持了三項國家 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參與 了多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 和國家科技支撐項目 (第 2 完成人);代表性著作有 《土的本構關系》 (第1 著 者)和譯著 《土力學》 (第1 編譯者);在 《中國 科學》、 《力學學報》和 《巖土力學》等刊物上發表 科研和教學論文30 余篇。
參與北京市精品課 1 項 (第2 完成人)。分別獲 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二等獎、三等獎各 1 次 (第2 完成人)。
今后將繼續在土的本 構關系與強度理論、建筑 工程經濟與管理方面開展 深入研究,促進北航巖土 工程學科更好更快的發展。
張弘 博士、教授。
1966 年出生,先后就讀于河北 工業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北京理 工大學,獲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現 任職于北航宇航學院。
主要研究方向為復雜背景下 弱小目標檢測、識別與精確跟蹤技 術;1)基于計算機視覺的近距離 目標檢測識別與精確測量技術;2)運動目標的檢測、識別與跟 蹤技術;3)圖像數據壓縮與傳輸技術;4)多模圖像匹配與融合技術;5)遙感圖像處理與識別技術;近年承擔了國家自然基金、總 裝預研、總裝863、國防重點實驗 室、航天創新基金、航天 CAST 基 金等縱向項目和來源于國家863、 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國防技改 等的橫向項目20 多項,有兩個定 裝產品。指導碩士研究生、博士研 究生20 多人。發表高水平論文30 余篇。出版兩本教材:《數字圖像處 理與分析》2007 出版,“十一五”國 家級規劃教材;《數字圖像處理及 應用》2005 出版,普通高等教育規 劃教材。
獲國防科技進步三等獎1 項, 北京市科學技術三等獎1 項, 北航 校科技成果二等獎2 項。 獲三項 國家技術發明專利,三項實用新型 專利,兩項軟件著作,另有多項發 明專利正在公示和受理中。
今后將繼續在目標檢測識別、 精確制導、計算機視覺、多模融合 等領域開展研究,在相關研究領域 保持國際先進水平,國內領先水 平。
盛蔚博士、教授。
先后就讀于西北工業大學、北 京航空航天大學,獲學士、碩士和 博士學位,現任職于北京航空航天 大學。
主要研究微慣性器件及組合 導航控制系統在小型無人機上的 應用。
在教學方面,主講本科生專業 核心課程《慣性導航原理》,申請并 獲批主筆編寫北京市精品教材。 2009 年獲得北航教學成果二等 獎,排名第1。
在微慣性器件研制方面,主要 從事多維檢測環形 MEMS陀螺結 構設計、穩幅驅動、靜電力平衡和 調諧補償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提出 了環形 MEMS陀螺諧振頻率計算 與校正、微慣性測量單元外場快速 標定的新方法。在該研究方向,主 持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 目、航天創新基金重點項目、航空 基金項目、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項目。發表 SCI檢索論文4 篇, EI 檢索論文13 篇,授權專利7 項,受 理專利5 項。
在微慣性基組合導航控制系 統方面,帶領團隊已成功研制系列 化無人機導航控制與穩定成像系 統。經反復實驗表明,研制的小型 無人機導航控制系統 精度明顯優于國內可 購買的、國外同類最 好產品。目前已經與 國家測繪院聯合,應 用于低空遙感監察無 人機;與總參二部技 術局和航天701 所聯 合,用于軍事偵察無 人機。在該研究方向,主持一項 863 項目 “多傳感器組合導航技 術”;以第一作者發表 SCIE 檢索 論文1 篇, EI檢索論文11 篇;獲 批專利9 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 等獎1 項,六家單位聯合申報,排 名第10,獲教育部高??萍歼M步 一等獎,三家單位聯合申報,排名 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