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論壇:轉變觀念 重在落實
本報訊(記者皓月 湘寧 攝影玉君)8月28日下午,我校舉行2010年學院分黨委書記論壇。論壇以“深入貫徹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學校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的幾個關鍵問題”為主題。國際經貿學院分黨委書記冷柏軍、金融學院分黨委書記郭敏、國際商學院分黨委書記范黎波、信息學院黨總支書記鞏喜云、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主任李景瑜、學工部部長王云海、公共管理學院分黨委副書記廉思先后發言。組織部長王穩主持論壇。
冷柏軍以“貫徹與落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和學校十一次黨代會精神,促進經貿學院十二五事業發展上新臺階”為題發言。他首先就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以及王玲書記在學校第十一次黨代會上的報告精神談自己的理解。隨后對經貿學院“十一五”規劃的實施情況從學科方向、師資引進、學科建設、學術團隊、國際學術平臺、研究成果等方面進行了總結,并介紹學院“十二五”發展規劃的發展目標、指導思想,從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高層次人才培養、管理體制創新工程等方面進行說明。他強調,下半年學院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思路是建立和完善工作的長效機制,加強對黨員的教育和培養。
郭敏就新時期學院發展的幾個關鍵問題進行了探討。她提出理念為先,制度先行。第一,學院領導班子首先要樹立國際化的教育理念。必須對現代教育理念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認識,再根據這些內容構建學院層面的管理。第二,找準學院在學校管理中的位置、重點,包括學院工作的層次和權力配置的問題。她建議學校將學術權力適當下移,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相分離,樹立行政權力為學術權力服務的意識。發揮學院在學術活動中的主體作用。第三,以制度為保障創造寬松的環境,以人為本,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范黎波重點談學習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和我校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的體會。他分析了國際國內形勢后指出,隨著全球化競爭和工業化程度越來越高,中國對人才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高水平大學建設一定要有新目標、有高水平、有特色,要把學者和社會連接起來。他具體分析了大學發展存在的兩個不平衡性即大學與社會發展、國際化與本土化的不平衡性進行深入分析。他還從國際認知、國際認證、國際化標準等方面對國際化理念談了自己的看法。
鞏喜云在發言中強調,第一,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的核心內容就是要轉變觀念,在人才培養、教育教學體制機制模式上進行改革創新,實現特色發展。第二,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的“七大任務”與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高度契合,在解讀教育工作會議的同時也是把黨代會任務進一步清晰的過程。第三,對于黨代會提出的奮斗目標應該進一步細化成有特色性的評價指標。第四,學校層面要重視頂層設計和布局;基層黨組織要積極營造氛圍,激發全校黨員的活力和創造力,全校職能部門要理順工作體制,共同營造人人想發展,人人參與發展的和諧環境。
李景瑜以“以改革拓展主渠道,以創新提升實效性”為題發言。第一,政策即機遇,落實即發展,決策是關鍵,實干別空轉。第二,思政變觀念,渠道搞訓練,內容要精煉,方法要多元。第三,師資是實力,團隊要凝聚,教授多爭取,分配重激勵。他提出建議:第一,黨委發揮統帥力,增強扭轉力;決策時重討論,決策后不爭論,不回頭,不空談;第二,把教學管理體制改革作為改革的第一步。第三,在學科管理上,抓兩個方向,對已形成優勢的重點學院放權,使他們擁有更多自主權,沖擊更高目標;對弱勢學科加大扶持,協調力量,推動它加快發展。
王云海就“堅持育人為本,推進改革創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發言。他簡要分析當前學生工作現狀和面臨的問題提出,要樹立科學的育人理念,堅持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建立科學的育人體制是做好工作的保障,加強學工隊伍的建設,加強職業化和專業化建設;加強個性化、多樣化人才培養體制;以人為本,加強學生事務流程化建設,一站式服務;加強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教育。他特別強調,“素質要慢養”,要在培養學生高素質、創新性、國際化、社會責任感方面下功夫。
廉思結合黨代會精神對于學校發展提出自己的思考。如何凝聚共識?“方向才能產生巨大的力量,這是鐵與磁鐵的區別。”第十一次黨代會為學校未來五年發展指明了方向,作為基層黨務干部要勇于擔綱,敢于負責。他還建議學校根據不同學科特點制定不同的政策,并對主體學科、主干學科、特色學科、支撐學科明確各自定位,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他還對黨代會報告中提出的“學科帶頭人+創新團隊”的“人才匯聚模式”提出以團隊整體作為考核對象,建立長效考核機制。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他表示,要像維系著學校和每一個學生的一條繩,為學生的成才和全面發展搭建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