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生活更陽光
當很多同學沉浸在游戲的激烈廝打中,或在為電視劇人物的命運悲喜時,我們身邊有那么一群人,他們利用課余時間,當辦公室助理、或教室保潔員、或圖書館管理員、或送水員、或勤工助學一條街的營業員,他們在學校提供的這些勤工助學工作崗位上辛勤工作,汗水灑遍了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他們來自貧困的家庭,面對困難,沒有怨天尤人。家境的貧困,讓他們更早地懂得了生活的艱辛。他們自尊、自愛、自立、自強,除了節衣縮食,在學習上、在生活中要比一般同學付出更多更多,他們依靠國家的政策、學校和社會的幫助,頑強拼搏,在勤工助學崗位上付出自己辛勤的汗水,換取微薄的收入來維系自己的生活,完成自己的大學學業。
他們在困境面前始終保持著樂觀的心態,懷著一顆天道酬勤和感恩的心去工作,去學習,去生活,張開自己的雙臂去迎接命運中的每一次挑戰,讓自己健康成長。
他們在勤工助學的崗位上接受著各種各樣的挑戰和磨練。做辦公室助理和圖書管理員,要學習管理知識,正確處理老師交辦的各項瑣碎的事務;做送水員,每天要來來回回上上下下爬樓梯幾十遍,有多苦、有多累只有自己心里知道,只有自己為自己加油鼓勁;做勤工助學一條街營業員,要傾注更多的精力和心血,做到經營有道;還有外出做家教的,經常是風里來雨里去地奔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
雖然在生活中多了許多的磨難和艱辛,但他們對生活充滿了熱情和自信。正因為過早體驗到生活的艱辛,他們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大學生活,懂得自尊自愛自立自強,愿意用自己的每一分耕耘去播種人生,活出屬于自己的絢爛色彩;正因為需要幫助和關愛,他們懂得感恩,愿意承載更多的責任,關于自己,關于他人關于工作,關于生活,關于當下,關于未來。
清貧不改凌云之志。他們用自己的雙肩和智慧去承擔起自我成長的責任,用雙手和不懈的努力去成就自己的人生。他們就是這樣的一群人,簡約卻不簡單,平凡卻不平常。
相信自己能改變命運
記者就貧困生的助學工作采訪了學院黨委副書記張蘭英,她表達了對貧困生的無限關愛之情,并寄語同學們,要“相信自己,改變命運”。她深情地說:“我特別想告訴我們的孩子,家庭出身也許我們不能選擇,但我們卻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貧困也并不可怕,恰恰是這種艱苦促使得我們不斷去努力。既然我們沒有社會資源,我就比別人多刻苦一點,多鍛煉一點,多奮斗一點。”“希望同學們能認識到:一個人的家庭出身是不能選擇的,在經濟狀況上不應該有攀比心理,更不應該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感到自卑。人窮志不短。我們要堅定地相信未來是美好的,要有志氣,要在困境中發奮圖強,熱愛生活,熱愛自己,努力學習和工作,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質,命運就會因為我們自己的努力而改變。
攜愛同行 任重道遠
目前我國的貧困人口約占全國人口的4.8%,宏觀上,相對貧困的大學生約占全國大學生人數的20%,其中特困生約為8%。近年來,黨和國家對貧困同學的助學力度也不斷地加大,除助學貸款、國家助學金、國家獎學金外,還要求高校拿出學費的5%-10%用于校內獎助學金和勤工助學資金。
我院70%以上的學生來自農村,貧困生超過30%,比國家平均水平高出10個百分點,其中,特困生約占10%左右。為確保我院的人才培養和穩定發展,近年來建立和逐步完善了以國家助學貸款為主,以獎學金、助學金、困難補助、學費減免、勤工助學為輔,綠色通道和社會資助為補充的助學模式,實施“晨光工程”早餐補助、創辦“牽手陽關”愛心助學活動、創建大學生勤工助學一條街、提供勤工助學崗位等各具特色的助學品牌活動。
學校建立和完善了勤工助學中心、學貸中心和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委員會等領導和工作機制,在機構、人員和設備上保障助學工作的有效開展。通過招聘貧困生擔任辦公室助理、圖書管理員、送水員、大學生勤工助學一條街營業員等,每年為學生提供700多個校內勤工助學工作崗位。學校不僅從經濟上給予貧困生幫助,還重視精神扶貧,加強貧困生的技能培訓和道德人格培養,促進貧困生養成“自尊、自愛、自立、自強”的精神品格,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