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油8.38噸!金湖凹陷外甩勘探在1400米淺層獲高效發現
期次:第3251期 作者:王慶輝 研萱
8 月 28 日,油田勘探系統針對金湖凹陷西斜坡外坡帶部署的預探井吉 2 井試獲 8.38 噸自然產能,原油品質好。這是繼唐12井在唐港北部取得勘探突破后,金湖凹陷外甩勘探在劉莊北“再拿一城”。
吉 2 井在 1400 米的淺層鉆遇油層,對阜二段隱蔽油藏勘探再獲新突破,將三河北地區勘探成果從中內坡拓展至外坡帶。
該井所發現的吉 2 塊是近十年金湖凹陷發現埋深最淺的區塊,開采成本低,展現了金湖凹陷外圍良好的效益勘探潛力。該井的成功豐富了西斜坡外圍隱蔽油藏勘探認識,進一步堅定了勘探戰線“油田之外找油田”的信心。
勇做“拓荒者”,從老探區蹚出新路
啟示一:成熟探區不成熟,用隱蔽油藏勘探思路重新認識老區,低勘探區也能成為“熱點區”
金湖凹陷是江蘇油田的主力凹陷,歷經四十多年勘探開發歷程,勘探程度高,而且受客觀地質條件影響,油藏分布極不均衡。
作為老探區,金湖凹陷油藏主要集中在西斜坡和卞閔楊兩大構造帶?,F如今,這兩大構造帶的高集、崔莊、楊家壩等主力油田均已進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階段。
面對資源接替矛盾,近年來,在油田領導“加大低勘探程度區隱蔽油藏勘探力度”的戰略部署下,勘探系統對三河北、崔莊北等金湖凹陷外圍的儲量空白區進行攻關,從老探區蹚出一條新路。
在這條新路上,勘探人員有過空白區勘探之路跌宕起伏的艱難,也有過隱蔽油藏新類型迷霧環繞的困惑,但是勘探人員始終堅定“外甩勘探不動搖,勇做老區拓荒者”的信念。
“風雨多經志彌堅,關山初度路猶長?!痹诤?、河301等西斜坡中內坡探井成功的基礎上,今年以來,勘探系統將外甩勘探的目標,放在了西斜坡外坡帶的低勘探程度區。
油田領導勉勵科研人員:要堅持“成熟探區不成熟、低勘探區也能成為熱點區”的信念,積極攻關隱蔽油藏勘探技術,加大巖性、超覆、復合和低熟油藏勘探力度,擴大三河北阜寧組隱蔽油藏勘探成果,努力在“三新”領域獲得更多發現。
解油氣運移之困,打開突圍之路
啟示二:不放過細微矛盾點,把油藏解剖透是提出新認識的基礎。
對于金湖凹陷西斜坡外甩勘探,一個關鍵的難題是遠離生烴次凹,能不能有好的油源條件?
前人認為西斜坡油氣主要沿著高集-劉莊等主要構造高帶向外運移,這也是劉莊油氣田得以形成的主要原因。
但是幾十年來,西斜坡的外圍勘探止步于劉莊油氣田,沒有進一步發現。
前人也曾嘗試邁出外甩步伐,在西斜坡其它非主要構造高帶部署實施了劉 1、吉 1 等多口探井,均無突破。
受困于此,能不能找到其它油氣運移通道?西斜坡外圍勘探究竟還有沒有空間?
勘探開發研究院金湖項目組的科研人員,從基礎地質研究做起,尋找突破口。
在地質研究的過程中,一向嚴謹細致的地質主任師張路崎發現了一個被忽視的矛盾:同樣處于高集-劉莊構造高帶上的宋1塊和劉莊油氣田,間隔不到三公里,而且油藏埋深差不多,但是原油黏度相差近十倍。
對這個細微矛盾點,她沒有輕易放過。張路崎從事科研工作 13 年,特別是曾經在采油二廠地研所工作11年,對于金湖凹陷油藏油水關系、油水井的生產歷史了然于心,對油藏信息敏感性強。
“通過對比一系列地化指標,我們認為宋 1 塊和劉莊油氣田的油氣可能經歷了不同的運移過程。西斜坡的油氣運移模式可能比原先的認識更加復雜,除了主構造高帶,是否還有其它的油氣運移路徑?”張路崎提出疑問。
勘探一室副主任、金湖凹陷地質負責人李維和張路崎對這個問題進行抽絲剝繭。通過深入分析,他們在宋1塊和劉莊油氣田之間發現了一個寬度僅有0.3千米的凹槽,但是埋深普遍超過了劉莊油氣田的油水邊界深度。
“把油藏解剖透是我們提出新認識的基礎。我們通過細致刻畫成藏期古地貌特征,認為劉莊油氣田的油氣,跨越這個凹槽再運移到宋1塊的難度較大,應當另有其他路徑給宋1塊供烴?!崩罹S分析道。
項目組以此為突破口,深入開展古地貌研究,發現油氣從劉莊油氣田北部運移到宋 1 塊可能性最大。項目組認為:除了構造高帶,劉莊北也是適合油氣運移的有利區。
這個新認識打開了突圍之路,解決了外甩勘探油源問題。
探究混合沉積“前世今生”探索不同儲層“前因后果”
啟示三:將前沿理論與油田地質情況相結合,打通實踐應用最后一公里,寫好屬于江蘇油田的科研文章。
解決了油源問題,還要尋找有利的儲層。因為該區構造圈閉不發育,探索隱蔽油藏成為唯一出路。
金湖凹陷西斜坡發育典型的混合沉積,砂巖與碳酸鹽巖混雜在一起,沉積類型十分復雜。
如何探究混合沉積的“前世今生”,探索不同類型儲層形成的“前因后果”?
項目組借助《高郵-金湖凹陷阜二段混合沉積環境與儲層評價》課題成果,理清了不同沉積類型的特征和分布。這項課題研究,他們已開展了4年。
“混合沉積是近年來沉積學的研究熱點之一。但是這個‘熱點’屬于基礎理論系統,與油氣勘探之間還存在一道‘鴻溝’。在勘探科研工作中,我們一直在努力打通從理論到實踐的‘最后一公里’,寫好屬于江蘇油田自己的科研文章。”李維說。
根據混合沉積理論,項目組建立了金湖凹陷阜二段混合沉積模式,明確了生物礁、生物碎屑灘壩、砂巖灘壩三種油氣儲層類型,并總結分布規律,為隱蔽圈閉落實奠基了理論基礎。
破解“多元方程”,刻畫隱蔽圈閉
啟示四:在統計中找規律,細微處辨差異,用汗水澆灌成功之花。
在儲層分布規律理論研究基礎上,如何精準刻畫圈閉?
“由于儲層組合類型多樣,地震反射包涵的信息更加復雜。這就好比‘多元方程’,眾多解釋難題交織在一起。為了弄清每種類型儲層的分布特征,我們模擬不同地層組合的地震反射特征,在統計中找規律,細微處辨差異,從而明確不同儲層的地震描述方法?!笨碧揭皇腋敝魅闻崛徽f。
為了尋找地震特征的細微差異,裴然、駱璞等物探人員統計了金湖凹陷西斜坡上百口井不同類型巖性的地球物理參數,設計了十余種二維地層格架模型。
經過大量模擬研究,他們分類落實一批生物灰巖巖性圈閉和灘壩砂巖性圈閉有利目標,最終提交了吉2井目標。
今年3月28日,油田專家團隊論證通過了吉2井預探方案。
經過鉆探,試油,在初秋收獲的時節,吉2井在金湖凹陷西斜坡外坡帶開出美麗的“吉祥花”,老探區煥發青春奪目的光彩。